房艳刚
- 作品数:42 被引量:81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被引量:30
- 2012年
- 乡村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整个人地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化、交通网络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乡村景观。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解释和评价,这影响了对乡村景观变迁的理性认识,以及对乡村景观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采用理想类型叙事法,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乡村景观的变迁进行叙事分析,提出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4种乡村景观变迁理想类型叙事:保护叙事、现代化叙事、公平生存叙事和内生发展叙事,更客观全面地凝练乡村景观变迁的多元价值观、理论基础、核心假设和基本观点与建议。最后本文提出了乡村景观分异的7种情景类型,每种情景类型具有不同的判征指标、空间区位指向、主体景观和主要功能,并结合理想类型叙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建设健康、富有生产力和吸引力、和谐的乡村景观提供科学参考。
- 房艳刚刘继生
- 关键词:乡村景观
- 城市地理空间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 城市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今天城市正在替代农村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形式,并且其外部环境、内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演化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系统的复杂性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
- 房艳刚
- 关键词:复杂巨系统
- 东北半干旱脱贫地区乡村多维发展格局与类型化振兴战略研究——以吉林通榆县为例
- 2024年
- 为揭示东北半干旱脱贫地区乡村类型的特殊性并服务于增强其发展动力和乡村振兴,论文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吉林通榆县为例,运用熵值法、Getis-Ord Gi*指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村域尺度乡村多维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乡村主要优势条件和短板的分析,以乡村现有发展特点和未来主导战略命名乡村类型,并提出主次结合、多维协同的类型化乡村振兴战略。结果表明:(1)通榆县乡村不同维度发展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村落环境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靠近县域经济中心或靠近乡镇政府与交通干线的村庄区位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易形成热点区,边缘或偏远地区的村庄形成冷点区,呈现出以县域经济中心为圆心的圈层式结构;县域中部靠近镇政府驻地且有交通线经过的村庄,社会活力指数较高。(2)通榆县乡村综合发展受村落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交通、经济、社会维度对乡村发展具有交互增强作用。(3)综合发展型乡村要“聚合力”、勇争先;内外联动型、特色发展型、农牧结合型乡村要“扬优势”、显特色;交通虹吸型、巩固搬迁型乡村应“补短板”、强弱项;弱质型、防范返贫型乡村应“育新机”、辟新径。
- 李少琦房艳刚房艳刚
- 高师院校人文与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被引量:1
- 2015年
-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人文与规划专业原有课程设置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解析人文与规划专业2015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讨论了人文与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 房艳刚王晗
- 关键词:就业机会课程设置
-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的空间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基于24个空间单元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定量评价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度,并分析各县域城乡关联状态与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乡综合关联Moran’s I指数仅为-0.1205,表明各县域城乡关联呈分散状态;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非均衡发展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2)区域城乡关联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级市辖区城乡关联性显著高于各县(县级市);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关联性分别呈现"圈层"、"十字型"和"块状"的空间结构。(3)区域城乡关联表现出较弱的集聚趋势。空间差异较小的县域主要沿哈大线呈带状分布,空间差异较大的县主要分布在5个地级市辖区和东南部低山丘陵区;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关联性分别表现为弱扩散、强极化和强扩散状态。
- 程叶青邓吉祥房艳刚
- 关键词:城乡关联BP神经网络ESDA粮食主产区
- 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被引量:19
- 2005年
-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最后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 房艳刚刘继生
- 关键词:城乡结构统筹发展
- 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与机理——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被引量:69
- 2009年
-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型村落的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的要点和难点。而集聚型农业村落乡村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其文化景观演化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机械型外向扩展、蔓延型外向扩展与空心化、内部重填与再集聚三个阶段;民居景观演变经历了传统四合院、平顶化和立体发展三个阶段;土地利用经历了圈层化、细碎化与集约利用、集中化与粗放利用三个阶段。其演化是城乡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计划生育与农地制度、国家政策等驱动因子影响下产生的乡村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所导致的。未来,聚落空间的再集聚,民居景观的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并重,土地利用景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集聚型农业村落的发展趋势。
- 房艳刚刘继生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 程叶青房艳刚
- 关键词:动因
-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 该文借鉴生态学、环境学、伦理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运用旅游资源——市场——产品互动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区位理论、生态设计理论和有效管理理论等,研究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除引言和结论外,该...
- 房艳刚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管理
- 文献传递
- 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被引量:19
- 2004年
- 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 ,指出了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后 ,讨论了接续产业的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 ,对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进行分类 ,并研究了不同类型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
- 房艳刚刘继生
- 关键词: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