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押田敏雄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沙地
  • 5篇科尔沁沙地
  • 4篇植被
  • 2篇沙丘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
  • 2篇固沙
  • 2篇固沙植被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得分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地下生物量
  • 1篇演替
  • 1篇幼苗
  • 1篇育肥
  • 1篇育肥期
  • 1篇造林

机构

  • 9篇医学部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明治制果株式...

作者

  • 9篇押田敏雄
  • 6篇蒋德明
  • 4篇阿拉木萨
  • 3篇周全来
  • 3篇唐毅
  • 2篇李雪华
  • 2篇张娜
  • 2篇苗仁辉
  • 2篇王永翠
  • 1篇李明
  • 1篇李晓兰
  • 1篇骆永明
  • 1篇牛存洋
  • 1篇宗芹
  • 1篇杨弘

传媒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植被优化配置模式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7种人工固沙植被配置模式在植物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含量、蒸散量和植被盖度的综合分析,优选出可以维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形成有效的植被盖度和保障稳定固沙效果的人工固沙植被建立初期的配置模式。结果表明:7种人工固沙配置模式处于人工固沙林定植初级阶段,沙地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32%~3.41%,基本满足固沙植被水分需求。但在降雨量较低的月份,部分固沙模式土壤含水量表现出较低水平,影响固沙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7种人工固沙植被配置模式蒸散量占同期降雨量94%以上,基本能够维持土壤水量平衡。柠条纯林(525株/hm^2)、山竹岩黄芪+沙蒿混交(沙蒿2 800株/hm^2、山竹岩黄芪500株/hm^2)、山竹岩黄芪(3 300株/hm^2)的人工固沙配置模式适合初期建立的固沙工程应用。虽然山竹岩黄芪纯林(3 300株/hm^2)固沙模式盖度较高,防风固沙效果好,但由于土壤耗水大,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密度。由于小叶杨纯林(1 350株/hm^2)的固沙模式土壤耗水较高、植被盖度低,在固沙初级阶段,相对其他6种固沙模式,综合效果较差。
蒋德明张娜阿拉木萨周全来王永翠苗仁辉押田敏雄
关键词:半干旱区土壤水分蒸散量固沙植被科尔沁沙地
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人工固沙植被恢复过程及对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表明,在流动沙丘进行人工固沙时采用1.0 m×1.0 m草方格,播种小叶锦鸡儿具有较好的固沙效果,经过3~4 a可使沙丘表面得到固定。在围栏封育条件下实施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可在2~3 a获得明显的固沙效果。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群落内土壤养分随群落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在0~30 cm土层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表现为:11年生群落>6年生群落>流动沙丘。
谭希彬陈卓唐毅押田敏雄
关键词: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灌丛改造的工程措施及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发挥沙生灌木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更大的作用,采用了围封、平茬和补植等工程措施对沙生灌木进行了改造,其改造结果表明:围封2.5年后,所有灌木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平均株高和基径均有明显增加,以小黄柳(salix gordejevii)增长最大,围封是未围封的4倍;平茬当年生长量非常明显,地上生物量接近或超过未平茬的植株,未平茬的年生长高度均小于平茬;直播、植苗和扦插是增加灌木分布和覆盖面积的较好的方法,补植2~3年后,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沙面开始稳定。经过改造,可以增加植物覆盖度,提高灌木和草本生长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蒋德明唐毅李晓兰押田敏雄李明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我国固沙植物抗旱性及基于水量平衡的沙地造林合理密度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固沙成林出现早衰甚至枯死问题,本文对沙地典型固沙植物抗旱性特征、固沙林地水分平衡特征和基于水分平衡的沙地合理造林密度研究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沙地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植物的抗旱性特征,对水分循环规律进行量化研究,并参照其地带性植被的特征和立地条件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植物种类和密度的规划确定,以期为建立稳定的人工固沙植被提供依据。
蒋德明张娜阿拉木萨李雪华周全来押田敏雄郭守业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固沙植被造林密度
种子萌发时间格局对科尔沁沙地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选择榆树种子与科尔沁沙地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种子作为对象,研究榆树种子和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时间格局下,榆树幼苗的生物量、地上高度、根系长度、叶片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狗尾草种子先萌发的情况下,榆树幼苗生物量显著减少,而且地上高度明显增加。与狗尾草种子同时种植以及先于狗尾草种子种植的情况下,榆树幼苗生长状况差异不显著。因此,为促进榆树的更新,在榆树落种期结束后、大部分榆树种子萌发前,可以适度地进行放牧活动,通过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为榆树更新创造条件。
蒋德明唐毅苗仁辉押田敏雄
关键词:种间竞争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被引量:38
2013年
以科尔沁沙地18年生(成龄)和4年生(幼龄)人工小叶锦鸡儿以及天然小叶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法调查不同植被区小叶锦鸡儿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其在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系分布等方面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小叶锦鸡儿倾向于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地下,其中天然植被地下生物量比重最大,4年生植被地下生物量比重最小。2)小叶锦鸡儿灌丛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100cm土层中。3)4年生小叶锦鸡儿吸收根呈现浅层分布特性,在地下0~50cm吸收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8年生和天然植被(P<0.05);18年生和天然植被吸收根更多分布于50~100cm土层中。天然小叶锦鸡儿输导根生物量在50~100cm土层中显著高于4年生和18年生植被(P<0.05)。4)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地下生物量符合异速生长模型的幂函数。
牛存洋阿拉木萨宗芹骆永明押田敏雄孙贵凡刘谦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
沙丘丘间低地植被过程研究进展
2012年
沙丘丘间低地的空间尺度小、时空变异大、生态过程复杂,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直受到全球生态学家的关注。通过查阅CNKI和Web of Science中发表的有关丘间低地植被过程的研究文献,对丘间低地植被调查方法和土壤种子库采样方法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总结,并对重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整理。指出今后应在4个方面加强研究:①半干旱沙丘区丘间低地植被过程的研究;②取样方法的一致性;③稀有种和优势种传播及定居过程;④放牧对丘间低地植被过程的影响。
王永翠蒋德明押田敏雄
关键词:植被演替土壤种子库环境因子
黑毛和牛骨成熟年龄和最佳育肥期的研究
本文利用X线胶片色谱分析法检测了54头黑毛和牛的骨成熟年龄,并依此估计了其最佳育肥年龄。第五掌骨面积,第五掌骨、尺骨骺线中点、附腕骨、桡骨远端前缘、尺骨远端、尺骨骺线横桡骨线中心等部位的骨质含量作为估计骨成熟年龄的指标。...
邓干臻押田敏雄北村博坂下满明
关键词:最佳育肥期
文献传递
科尔沁沙地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以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6类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6项评价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研究区6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进行科学评价。防护效应得分情况为:乔木林地0.263、灌木林地0.170、草场0.206、固定沙丘0.169、半固定沙丘0.103和流动沙丘0.088,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为权重,计算研究区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总体得分为0.133,仅为乔木林地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得分的50.6%,通过绿化造林和防风固沙等措施,研究区相对防护效应理论上可提高至67.2%。而受气候、土壤和人类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科尔沁沙地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家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沙地防护体系防护效应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周全来杨弘蒋德明阿拉木萨李雪华押田敏雄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层次分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