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闯
- 作品数:135 被引量:3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水培实验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支撑脚,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尼龙网圆柱体,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尼龙网圆柱体内壁接触的外...
- 朱春权金千瑜张均华曹小闯朱练峰朱祖平禹盛苗
- 文献传递
- 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根际分泌物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2年
- 采用局部无菌水培方法,研究了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根际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硝态氮处理相比,20%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处理小白菜产量下降,硝酸盐及可溶性淀粉含量也显著降低,其中以20%谷氨酸(Glu)处理最低,分别为1490.8 mg/kg、1.77 mg/g;提高了小白菜全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改变其根系形态结构及根系活力;同时,20%甘氨酸(Gly)、20%混合氨基酸(AAS)处理显著提高根系分泌物中铵态氮、游离氨基酸、总有机碳及总氮、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氮占总氮的百分比在Gly、Glu、AAS处理中分别提高了5.6%、11.2%、12.8%。表明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可改善小白菜的品质,其生物量与各根系分泌物呈明显的负相关(0.7
- 曹小闯吴良欢陈贤友韩科峰
- 关键词:小白菜氨基酸硝态氮
- 减氮和增氧灌溉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明确减氮和增氧灌溉对水稻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以3个品种水稻中旱221(旱稻)、中浙优8号(水稻)和IR45765-3B(深水稻)为材料,并设常规施氮量(195.0 kg/hm^(2))、减施氮量(157.5 kg/hm^(2))2种氮水平和常规淹水灌溉(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WL)、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Micro-nano Bubble Water Oxygenation Irrigation,MBWI)2个灌溉模式,对比分析了3个品种水稻的茎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干物质量、产量和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BWI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中旱221、中浙优8号和IR45765-3B的2年平均产量MBWI处理分别比WL处理增加12.4%、7.5%和6.7%,这可能与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密切相关。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和增施氮肥用量显著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并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和增氧灌溉均影响水稻各氮素利用率指标,与淹水灌溉相比,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均可以显著增加3个品种水稻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降低了水稻了氮转运效率和氮转运贡献率。减氮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氮转运效率、氮转运贡献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氮收获指数。【结论】增氧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增加水稻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影响氮素利用特征,并且在稻田氮素减施的条件下采用增氧灌溉能有助于构建高产群体,维持较高的产量。
- 张露梁青铎吴龙龙黄晶田仓张均华曹小闯朱春权孔亚丽金千瑜朱练峰
- 关键词:氮肥水稻氮肥利用
- 一种机插水稻轻型无土基质的育秧方法
- 一种机插水稻轻型无土基质的育秧方法,属于水稻轻型无土基质的育秧操作方法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基质铺盘;一次喷水;播种;覆盖;二次喷水;叠盘管理;水分管理;温度管理;育秧场所中秧盘的秧苗生长按常规方法管理。通过该方...
- 张均华金千瑜赵夫涛王奉斌文孝荣朱练峰曹小闯朱春权
- 文献传递
- 一种观赏水稻无土种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赏水稻无土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容器,所述容器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稻壳碳层、水晶泥层和陶土层,在陶土层上方为种子放置层,放置层内放置彩色水稻种子,所述种植容器瓶口设有封装膜。本实用...
- 张均华金千瑜赵夫涛朱练峰曹小闯禹盛苗
- 文献传递
- 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2年
- 该研究旨在分析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2020年以中旱221(旱稻)、中浙优8号(水稻)和IR45765-3B(深水稻)共3个品种为材料,设常规淹水灌溉(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WL)、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Micro-nano Bubble Water Oxygenation Irrigation,MBWI)2个灌溉模式和常规施氮(195.0 kg/hm^(2))、减施氮肥(157.5 kg/hm^(2))2个氮水平,研究了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植株含氮量、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降低了氮代谢酶活性,而增氧灌溉有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增氧灌溉和氮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水稻氮素积累,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处理比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的当季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5.6%、36.2%、21.5%(P<0.05)。增氧灌溉和增施氮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中旱221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比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3.5%(P<0.05),而中浙优8号和IR45765-3B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与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氮代谢酶活性与同时期叶片含氮量及氮素积累量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增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产量和当季氮肥利用效率,水稻氮肥减施条件下采用增氧灌溉有助于水稻维持较高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以用于预测水稻各时期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稻氮肥减施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张露陈书融吴龙龙黄晶田仓张均华曹小闯朱春权孔亚丽金千瑜朱练峰
- 关键词:水稻氮素吸收利用
- 稻田水氮氧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氮利用的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21年
- 水分和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可通过"以水调氮、以水控氧"调控稻田根际氮形态和溶氧量等环境因子,促进良好根系形态构建,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源-库"分配平衡,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同时,稻田水氮氧环境因子驱动的微生物调控机制在水稻-土壤系统氮高效利用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水氮耦合下水分、氮形态和溶氧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碳氮代谢、稻田氮转化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并提出了未来亟待加强的研究方向:1)开展水氮耦合下水稻根际溶氧量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及氧环境调控关键因子研究;2)明确不同基因型水稻根源信号增氧响应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控机制;3)阐明根际氧环境驱动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对稻田氮转化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 吴龙龙田仓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曹小闯金千瑜
- 关键词:水氮耦合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氮利用水稻
- 一种土壤酸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一种土壤酸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称风干土壤进行真空酸解;酸解液经过滤、旋蒸后溶解于盐酸溶液,将其转移到活化过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柱中进行纯化,用草酸溶液淋洗,弃去淋洗液;用氨水...
- 曹小闯吴良欢马庆旭李晓艳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 文献传递
- 一种调控稻田水分含量的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调控稻田水分含量的调理剂,由以下组分构成:丙二醇6%-8%,乙醇3%-5%,硼砂0.005%-0.0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05%-0.1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05%-0.15%,EDTA螯合剂0...
- 曹小闯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宜于基施的长效性水稻生态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适宜于基施的长效性水稻生态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肥料技术领域。该生态专用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尿素340‑440份,混合磷肥160‑240份,氯化钾150‑240份,硅钙渣肥80‑120份,造粒助剂60‑100...
- 曹小闯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