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晋滨

作品数:173 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会议论文
  • 69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5篇天文地球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8篇磁层
  • 23篇地磁
  • 14篇亚暴
  • 14篇磁尾
  • 12篇等离子体
  • 9篇低频波
  • 9篇重联
  • 8篇卫星
  • 8篇感器
  • 8篇传感
  • 8篇传感器
  • 8篇磁层顶
  • 8篇磁场
  • 7篇地球
  • 7篇地震
  • 7篇电离层
  • 7篇太阳风
  • 6篇磁层亚暴
  • 5篇等离子体片
  • 5篇电流片

机构

  • 133篇中国科学院
  • 54篇北京航空航天...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马里兰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蚌埠教育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173篇曹晋滨
  • 63篇周国成
  • 35篇刘振兴
  • 22篇路立
  • 19篇汪学毅
  • 19篇李柳元
  • 17篇王作桂
  • 17篇沈超
  • 16篇蔡春林
  • 15篇董伟
  • 15篇王德驹
  • 14篇马玉端
  • 12篇陈涛
  • 10篇濮祖荫
  • 10篇史建魁
  • 9篇汤海滨
  • 8篇傅绥燕
  • 8篇黄宗英
  • 8篇谢伦
  • 8篇肖池阶

传媒

  • 28篇地球物理学报
  • 19篇空间科学学报
  • 4篇第九届全国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第十届全国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震地质
  • 2篇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A...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中国地球空间...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1997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14篇2005
  • 11篇2004
  • 11篇2003
  • 5篇2002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测量等离子体沉积的动态压阻探针
一种用于测量等离子体沉积的动态压阻探针,使用接触式测量方法对金属推进剂电推力器束流等离子体的沉积情况进行测量的动态压阻探针。测量对象为电推进领域的金属工质锂推力器,测量离子沉积率。采用了一个恒流源通在并联的两块不同材质的...
汤海滨章喆许舒婷张尊曹晋滨
文献传递
卫星低频电磁辐射在轨探测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地球空间探测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上的磁场波动分析仪的原始数据,分析了探测一号卫星在轨电磁辐射的特性.结果显示卫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30Hz以下.在30Hz以上,卫星的电磁辐射最多延伸到190Hz左右,而且强度明显减弱.在190Hz以下的卫星电磁辐射具有与卫星姿态相关的长周期变化.在190~830Hz的范围的电磁辐射有不明显的长周期变化特征.830~3990Hz范围的电磁辐射没有长周期变化特征.卫星电磁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是由卫星姿态变化造成的.卫星姿态变化引起卫星太阳方位角变化.卫星太阳方位角越大,卫星电磁辐射越大.卫星太阳方位角从90.6增加到93.6,低于10Hz以下的电磁辐射约增大为原来的9倍,10~190Hz范围的电磁辐射大约增加到原来的1.6倍.卫星在<10和10~190Hz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卫星太阳方位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91.卫星在光照情况下的电磁辐射要比卫星在阴影情况下大.卫星太阳能帆板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卫星电磁辐射主要来源,约占整个卫星电磁辐射的87%(低频段<150Hz)和94%(高频段>150Hz).这些中国首次对卫星电磁辐射的在轨探测结果对于我国未来相关科学和应用卫星的设计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曹晋滨杨俊英袁仕耿申旭辉刘元默燕春晓李文曾陈涛
关键词:双星计划电磁辐射卫星姿态
Grigg-Skjellerup彗星新生离子激发低频电磁波性质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运用磁场的最小方差分析法和磁场—电子密度的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欧洲空间局Giotto飞船对P/Grigg-Skjellerup(简称G-S)彗星弓激波附近磁场和电子能流的部分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彗星附近存在大量的频率靠近新生水族离子回旋频率的波动,它们是由彗星新生水族离子环流激发的低频左旋电磁波.波在近似平行于磁场方向传播,斜传播角小于15°.电子数据和磁场数据相关分析表明即使在离彗星很远的地方仍然存在压缩波.
曹晋滨C.MazelleH.Reme
关键词:彗星磁场
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感应式磁力仪
<正>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搭载的感应式磁力仪用于测量三分量低频磁场波动的波形和功率谱密度。感应式磁力仪由伸杆末端的三轴正交传感器、卫星舱内的电子学箱和传感器电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式磁力仪首先由具有...
曹晋滨曾立王艳陈昱孟庆春占丰刘强
文献传递
基于主动电场的水下目标侵入异常测量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主动电场的水下目标侵入异常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主动照明场电极和电场传感器组成的阵列以及系统控制中心。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传统水下测量手段对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局限,对小型无磁低速目标侵入异常测量具有明...
吕浩宇曹晋滨王剑轩
文献传递
磁层快速对流事件的多点卫星联合观测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利用星簇Cluster的三颗卫星(C1,C3和C4)在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快速对流事件(RCE,Rapid Convection Event)及其与亚暴的关系.结果显示单点卫星对RCE的观测,不能反映磁尾RCE的真实情况.在2002年7月25日发生的一次RCE事件,C1和C3观测到这次RCE,C4却没有观测到.在三颗卫星联合观测到的306次RCE中,C1观测到215次,C3观测到266次,C4观测到227次.统计研究表明,单点卫星观测到的RCE的平均时间也不能准确反映磁层内的RCE.由此推论在整个中心等离子体片内,快速对流事件所承担的能量和磁通量的输运量,可能远大于单点卫星观测给出的结果.用速度来定义的磁尾爆发性整体流(BBF,Bursty Bulk Flow)与亚暴的关系,比用磁通量定义的RCE与亚暴的关系要更加紧密.
马玉端曹晋滨周国成刘振兴H. RemeI. DandourasE. Lucek
关键词:RCE磁通量持续时间输运
1998年4—5月地球同步轨道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GOES 9卫星观测的能量大于 2MeV和大于 4MeV电子通量和行星际飞船ACE太阳风参数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 ,以及磁暴指数Dst资料 ,分析了 1 998年 4— 5月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时间和能量响应特征及其与行星际太阳风参数、磁暴和亚暴等扰动条件的对应关系 .结果表明 ,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性 (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有明显的周日变化 ,中午极大和午夜极小 .4月 2 2日和 5月 5日开始的两次大事件中 ,能量大于2MeV电子通量中午极大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尺度分别约为 4天和 1天 ,中午极大值高于背景水平的持续时间分别为 1 3天 (4月 2 2日— 5月 4日 )和 1 6天 (5月 4日— 2 0日 )以上 .每次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能量范围不完全相同 .两次大事件的上升段都对应于磁暴的恢复相 ,与太阳风动压脉冲、高速流脉冲和负Bz
周国成汪学毅王德驹曹晋滨蔡春林
关键词:地球同步轨道行星际扰动磁暴
日本M_W 9.0级特大地震前电离层扰动初步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JPL提供的TEC地图数据和日本NICT提供的测高仪数据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Tohoku-oki Earthquake)前上空的电离层变化.GIM TEC地图数据分析发现,3月1~4日GPS TEC在赤道异常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扰动,其中3月1日和2日的扰动幅度和范围较大,以上很可能是由于3月1日爆发的9小时磁暴所致;此外,震前3天即3月8日04-14UT期间赤道异常区电离层TEC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现象,异常最大幅度达30TECU,并伴随有南半球磁共轭区增强现象.日本境内的4个电离层测高仪数据分析显示,3月8日4个台站同时出现了foF2增强现象,其中Okinawa和Yamagawa两个站增幅明显.分析发现震前3天地震上空区域电离层参量异常增强,认为这可能与大气层和电离层垂直电场的变化有关,这种电场的变化有可能是地震产生的电磁信号传播所致.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
关键词:日本地震电离层TECFOF2
哨声模波在不同地磁条件下对高能电子带的调节
<正>这篇文章利用哨声模波的幅度分布模型、近赤道电子的数密度分布模型和 IGRF10磁场模型建立了一个全球的电子准线性扩散模型。模型的数值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磁条件下,等离子体层顶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全球的背景电子数密度分布...
李柳元曹晋滨周国成
文献传递
空间等离子体分布的地震响应和成像探测——近年来国内外大震空间信息特征回顾
<正>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进行了大量研究,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M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我们利用搭载在DEMETER上的朗...
路立曹晋滨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