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玲
- 作品数:25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女,23岁。因反复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5年于2005年8月22日入院。5年前因发热、口腔溃疡、面部红斑、指端疼痛、紫绀就诊于外院,因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
- 忻霞菲欧阳桂芳朱慧玲洪用伟陆滢徐凯红牧启田盛立霞吴文淼王怡陈勇顾雪薇倪丽芬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非清髓性面部红斑抗体阳性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nonGCB)2例
- 例1.患者,女,48岁,因"无明显诱因下阵发性腹部隐痛1月"于2010年6月入住我院消化科。腹痛以右下腹为重,夜间加重,无其他放射性疼痛,无黏液血便,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血象、大便常规、小便常规、生化、肿瘤全套指标、...
- 周淼欧阳桂芳王怡朱慧玲陆滢赖艳丽
- 文献传递
- 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患者经联合化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病存活已11个月。方法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患者...
- 欧阳桂芳朱慧玲洪用伟徐凯红牧启田乐静吴文淼陆滢顾雪薇倪丽芬徐薇
- 关键词: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
- Bcl2l12基因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研究
- 目的:Bcl2l12基因为新近发现一个 Bcl-2家族基因,拟研究 Bcl2l12基因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 RT-PCR 的方法检测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和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 Bcl2l12基因及其...
- 牧启田徐薇欧阳桂芳吴文淼王怡朱慧玲陆滢洪用伟徐凯红盛立霞
- 关键词:变异体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迁移和归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8磁珠法分离直接共培养的XG-7细胞及BMMSC,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XG-7细胞的增殖水平、Annexin V/PI测定细胞凋亡水平、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泡数量、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BMMSC与PE-CD138标记的XG-7细胞共培养过程的分子流向和分布。结果:经共培养后,BMMSC促进XG-7细胞增殖;单独培养后凋亡率为(17.90±1.46)%,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凋亡率分别降至(6.23±0.12)%和(6.97±0.03)%(P<0.01);XG-7细胞单独培养及与BMMSC共培养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出现自噬,共培养后的XG-7细胞自噬现象相对少见;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XG-7细胞是以极化的胞膜区同BMMSC接触,加入甲基β环糊精后极化现象消失。结论:BMMSC可促进XG-7细胞的生长,且增强XG-7细胞抗凋亡及抗自噬能力,影响骨髓瘤细胞的迁移和归巢。
- 张艳丽傅晋翔张宏朱慧玲欧阳桂芳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归巢绿色荧光蛋白
- 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 <正>目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急性白血病,标准生物碱类药物和激素治疗PPCL生存期短,仅2-6个月,强烈的化疗也仅能诱导约50%的患者达缓解,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报告我们收治的1例PPCL患...
- 欧阳桂芳朱慧玲徐凯红牧启田吴文淼
- 文献传递
- 伴t(3;3)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附文献复习)
- 目的:报道1例伴 t(3;3)的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并通过文献复习,对伴 t(3;3)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骨髓细胞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 R 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通过...
- 陆滢朱慧玲牧启田欧阳桂芳徐薇
- 文献传递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 对使用伏立康唑治行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从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茼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㈤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同时.观察组的感染控制和持续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伏立康唑对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孙永城赖斌斌张艳丽朱慧玲
- 关键词:伏立康唑
- 树突状细胞疫苗靶向免疫治疗白血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盛立霞欧阳桂芳牧启田楼燕如王怡朱慧玲吴文淼陆滢洪用伟
- 该项目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首次进行白血病抗原负载DC与白血病DC融合等抗原负载方案之间的对比研究; 2) 国内首次利用MDR1基因转染DC前体细胞后使DC获得多药耐药特性,从而使得免疫治疗...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
- 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讨论
- <正>~~
- 欧阳桂芳朱慧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