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荫昌
- 作品数:214 被引量:1,205H指数:25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现场查病中应用价值的评价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 (DDIA )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现场筛查中的效果与费用。方法 在江苏省 10个血吸虫病流行市中 ,对 5~ 6 5周岁居民采用整群轮查的形式进行 DDIA+粪孵查病 ,统计并比较不同地区 (各市 )和不同流行程度 (传播阻断、传播控制、尚未控制 )地区居民 DDIA的阳性检出率 ;再根据各地的工资水平和经济状况 ,计算出不同地区血防查病的总费用 ,分析皮试 +COPT+粪孵和 DDIA +粪孵查病程序中各种费用的构成情况 ,比较两种查病程序的人均免疫筛查费用和人均综合查病费用。结果 2 0 0 3年用 DDIA共筛查 3180 0 9人 ,查出阳性 5 771人 ,平均阳性检出率为 1.81% ,不同地区 (各市 )居民 DDIA阳性率在 0 .0 4 %~ 5 .75 %之间 ;传播阻断、传播控制和尚未控制 3类地区 DDIA方法的居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0 .4 0 %、2 .6 6 %、4 .74 %。 DDIA程序的人均筛查费用和人均综合查病费用分别为 4 .4 2元和 4 .96元 ,分别比 COPT程序节省了 0 .92元和 0 .6 0元 ,所需人均费用分别减少了 17.2 3%和 10 .79% ,节省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实验操作人工费。结论 利用 DDIA程序进行大规模综合查病时 ,血检阳性率比 COPT高 1倍 ,人均查病费用比 COPT程序节省10 %。
- 孙乐平黄轶昕洪青标徐明张联恒高扬高原袁建芬丁桂生吴民义郭家宏朱荫昌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 刚地弓形虫RH株主要表面抗原1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 2003年
- 目的 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其主要表面抗原 1(SAG1)全长的基因编码序列 ,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 ,为进一步研制弓形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方法 根据弓形虫RH株主要表面抗原SAG1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从RH株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出SAG1的全长基因 ,将其克隆到载体pGEX 4T 3中 ,并通过基因测序加以证实 ;重新设计引物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3 2c中 ,在大肠埃希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 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成功扩增到 10 3 0bp的全长SAG1基因 ,该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经诱导表达出一分子量约 3 70 0 0大小的融合蛋白 ,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 SAG1是弓形虫主要的表面抗原 。
- 汤俊明谈永飞司进印鑫徐明梁幼生朱荫昌
- 关键词:弓形虫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 江苏省血防维持巩固阶段的特点和策略选择被引量:6
- 1998年
- 周晓农蔡刚秦时君黄轶昕曹奇朱荫昌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免疫刺激序列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序列在日本血吸虫Mr 2 3 0 0 0膜蛋白 (SjC2 3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将SjC2 3基因片段克隆到增加了免疫刺激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 CpG中 ,构建pcDNA3 1 SjC2 3 /CpG。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① pcDNA3 1对照组 ;②pcDNA3 1 SjC2 3组 ;③ pcD NA3 1 CpG组 ;④ pcDNA3 1 SjC2 3 /CpG组。每鼠经两侧股四头肌注射质粒DNA共 10 0 μg ,隔 2周加强免疫 1次 ,共 3次。末次免疫后 4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5条 /鼠 ,45d后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和感染前 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 ,检测IgG及IgG1、IgG2a。末次免疫后 3周取小鼠脾细胞 ,检测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 3重组蛋白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4(IL 4)和γ干扰素 (IFN γ)。用51Cr释放法检测经SjC2 3重组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②组和④组减虫率分别为 2 8 1%和 3 5 1% ,减卵率分别为 2 1 6%和 2 6 5 %。④组减虫率显著高于②组 (P <0 0 5 )。这两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 ,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10 1和 12 2。脾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 3重组蛋白刺激后的IL 2水平 ,②组较①组、④组较③组均有升高。②组脾?
- 赵松朱荫昌D.A.Harn司进任建功殷旭仁何伟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 关键词:免疫刺激序列PCDNA3DNA疫苗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作用
-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 ,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 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 ,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 ;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 在江滩上 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 ,但以 5~ 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 4~ 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 ;外江水体 5~ 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 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 ,其中以 5~
- 戴建荣梁幼生许永良李洪军宋鸿焘神学慧李龙根殷芳朱荫昌
- 关键词:血吸虫病长江江滩感染性钉螺水体感染性
- 血吸虫病快速早期诊断试纸条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索一种血吸虫病快速早期诊断的试纸条检测方法。方法 用标记胶体染料的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作为检测抗原 ,建立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简便快速的可溶性尾蚴抗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SCA- DDIA) ,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SEA- DDIA)比较 ,检测感染家兔早期血清和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抗血吸虫抗体 ,并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结果 早期感染血吸虫家兔感染后首次检出阳性的平均时间为 2 2 d,全部家兔检出阳性为 30 d,均早于 SEA- DDI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 10 0 .0 %、93.3% ,检测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健康人的特异性为 99.0 % ,与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2 6 .3%、0、0。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率与 SEA- DDIA法相似。结论 SCA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方法 。
- 华万全朱荫昌何伟曹国群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 关键词:血吸虫病试纸条
- 抗弓形虫靶向抗菌肽的构建及其效应的初步评价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S1与爪蟾抗菌肽(magainin)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观察纯化的靶向抗菌蛋白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S1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从噬菌粒S1/pIT-2中扩增到S1基因;以其为模板,加入接头抗菌肽序列,采用重叠PCR法扩增得到S1基因与爪蟾抗菌肽的融合基因(S1M),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构建成S1与爪蟾抗菌肽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S1M/pET-32c;测序验证后转化E.coliBL21,以IPTG诱导表达,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S1M,SDS-PAGE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和纯化的融合蛋白S1M;分别采用体内和体外试验观察纯化的靶向抗菌蛋白抗弓形虫感染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将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S1与爪蟾抗菌肽的融合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SDS-PAGE显示IPTG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S1M大小约为43kDa,与预期的大小相一致,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变性条件下Ni2+亲和柱纯化获得S1M重组融合蛋白;体内和体外试验证实,经靶向抗菌蛋白处理过的弓形虫对小鼠的致病能力下降,应用靶向抗菌蛋白的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以抗弓形虫速殖子人源单链抗体作为靶向分子,以爪蟾抗菌肽作为效应分子,构建成功的靶向抗菌蛋白通过体内、外试验证实,具有一定的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虽然还不能完全杀灭弓形虫,但是在弓形虫生物治疗药物的研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弓形虫病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司进朱荫昌曹利民王晓婷梁幼生管晓虹
- 关键词:弓形虫单链抗体抗菌肽靶向
-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被引量:40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Da膜蛋白 (SjC2 3)DNA疫苗诱导C5 7BL/6小鼠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的SjC2 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NA疫苗 pcDNA3.1 SjC2 3。制备SjC2 3及IL 12的两个亚单位 p35、p4 0的DNA疫苗和对照 pcDNA3.1。 4 8只C5 7BL/6小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小鼠肌注 10 0 μgpcDNA3.1;B组注射 10 0 μg pcDNA3.1 SjC2 3;C组肌注 pcDNA3.1 SjC2 3、pcDNA3.1 p35及pcDNA3.1 p4 0各 10 0 μg的混合物。每隔 2周各免疫 1次 ,共 3次。第 8周每鼠感染 4 5± 2条 /只尾蚴 ,4 5d后剖杀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jC2 3及 p35、p4 0在小鼠局部组织内的表达 ;用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rSjC2 3 HD刺激后 ,攻击前、后小鼠脾细胞IL 2、IL 4、IL 10和IFN γ的水平。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抗SjC2 3抗体。结果 SjC2 3以及p35、p4 0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细胞膜和细胞浆均获得表达。IL 2和IFN γ的水平攻击前、后在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Westernblotting检测抗SjC2 3抗体结果表明 ,免疫后两周 ,B组 8/10份血清为阳性 ,C组 9/10份血清阳性。B组和C组分别获得 2 6 .9%和 35 .4 %的减虫率 ,C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减卵率分别为 2 2 .2 %和 2 8.4 %。
- 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殷旭仁司进何伟徐明华万全许永良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
- 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被引量:19
- 1996年
-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经7.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可分为23—28条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带.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技术,显示感染血吸虫的兔血清可识别其中18条组分带.经吡喹酮治愈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识别这些组分时,发现针对分子量为107kD和121kD2个组分的抗体消失较其他组分为早(治愈后7wk反应明显减弱,11wk时则消失).应用电洗提技术可把这2个组分抗原提纯,并用于ELISA检测相应抗体,显示治愈后兔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明显下降,提示该2种组分抗原具有潜在疗效考核价值.
- 华万全朱荫昌何伟刘韵娟许永良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开发江苏省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江苏省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ESRI公司的ArcIMS软件开发主动式江苏省血吸虫病WebGIS。结果江苏省血吸虫病WebGIS已初步开发完成,并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内部局域网试运行,实现了江苏省血吸虫病管理控制中相关的各类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专业库、资料库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各种查询、显示、分析、统计以及图形输出等功能。结论利用WebGIS技术开发血吸虫病GIS是可行的,为建立江苏省血吸虫病管理决策系统提供了基础。
- 杨坤梁幼生杨国静黄轶昕洪青标朱荫昌
- 关键词: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