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鹏
- 作品数:76 被引量:267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体外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肺癌细胞A549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研究负载有肺癌细胞株A549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囚子(GM—CSF)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I.)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肺癌细胞株A549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GM—CSF外源基凶的腺病毒感染DC,将所得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形成对A549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细胞分为未处理(N—DC)组、加抗原未感染病毒(A—DC)组和加抗原感染病毒(G—A—DC)组。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计算CTL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当CTL与A549细胞,即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值(E/T)为5:1时,N—DC组的杀伤率为(1.9±0.7)%,A—DC组为(21.3±2.6)%,G—A—DC组为(34.5±4.9)%;当E/T为10:l时,N—DC组的杀伤率为(4.8±0.8)%,u—DC组为(35.4±3.6)%,G—A—DC组为(51.3±2.9)%;E/T为20:1时,N,DC组的杀伤率为(5.3--.t-O.2)%,A—DC组为(40.5±7.7)%,C—A—DC组为(72.5±4.7)%。3组之间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F:356,P〈0.05),通过两两比较,得出(j—A—DC组的杀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1),且A—DC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帅癌细胞株A549可溶性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卅对A549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当所致敏的DC通过腺病毒感染而带有外源基因GM—CSF时,所诱导的细胞毒杀伤反应进一步增强。
- 庄建良潘群雄许荣誉朱雄鹏李纯团
- 关键词:树突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生物学性状被引量:44
- 2006年
-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性状。方法脐带经酶消化后于DMEMLG/F12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经酶消化后,每cm脐带可得到中位数为1.01×106的有核细胞,CFUF产率为1/1609有核细胞,经贴壁传代可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为(28.02±10.53)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80%的细胞处于G0/G1期,S+G2+M期的细胞仅占(13.04±4.31)%。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CD29、CD44、CD105(SH2)、CD73(SH3)、CD166和MHCI阳性,CD45、CD34、CD38、CD31和MHCⅡ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显示,该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配基、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2周可见鹅卵石形成区,共培养8周证实其支持长期造血能力。结论建立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来源。
- 吕璐璐刘拥军许贞书王彤张浪辉朱雄鹏梁琳慧王晗陈志哲韩忠朝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多能干细胞
- 血液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针对常见的血液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家庭亲戚关系、医保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1 372例患者中,有768例出现焦虑症状(55.9%),479例出现忧郁症状(34.9%)。性别,男性的焦虑、忧郁症状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忧郁症状较慢性白血病患者多见;治疗效果,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达完全缓解者,其焦虑忧郁的发生率较之未缓解者低;治疗方式的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其焦虑忧郁症状远比单纯接受化疗者要高;以上四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伴发焦虑忧郁症,其中病情重、疗效不佳以及同时接受放化疗者发生率特别高。血液科医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有同情心,尊重患者。恰当地运用沟通及交流技巧,通过多种方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刘德斌张奕加朱雄鹏孙力骆云龙
- 关键词:血液肿瘤
- 抗PDL1-CAR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培养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设计构建抗PDL1-CAR慢病毒载体,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ptor T, CART)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优化CART细胞的转染和培养,增加CART细胞的表达率和杀伤活性。方法:构建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的CAR慢病毒载体,按病毒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10、20、40的条件进行转染,采用非磁珠法进行培养扩增,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CART细胞的表达,最后采用流式绝对计数法检测CART细胞的杀伤性。结果:采用GV401质粒构建的抗PDL1-CAR慢病毒载体,经培养扩增后3组MOI的CART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0%±0.46%、54.77%±0.32%、71.37%±0.42%,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抗PDL1-CAR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在效靶比为2:1、5:1和10:1时,抗PDL1-CAR细胞比T细胞对PDL1-CA46细胞的杀伤率更高(Z=-1.964, P <0.05)。结论:构建抗PDL1-CAR慢病毒载体,可以为其他各种CART细胞的构建提供良好参考,CART细胞的表达率和杀伤活性的提高,为CART细胞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彭群艺李纯团郑艳朱雄鹏
- 关键词:CART细胞PD-L1转染
- 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BEZ235逆转伊马替尼耐药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RAF抑制剂SB590885、JAK抑制剂AZD1480、PI3K-mTOR双靶点抑制剂BEZ235等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体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作用及BEZ235对CML细胞增殖、凋亡及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药物处理K562细胞,采用MTS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各药物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以不同浓度药物处理K562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T315I突变的人CML KBM7R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原代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计算各药物48 h的IC50。分别单用1.0μmol/L BEZ235、1.0μmol/L伊马替尼或两者联合处理KBM7R细胞或CML患者原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KBM7R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CML患者原代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BM7R细胞p-AKT、cleaved Caspase-3、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B590885、AZD1480、BEZ235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三者处理K562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11.49±3.14)、(4.83±1.26)、(0.37±0.21)μmol/L。SB590885、AZD1480、BEZ235均能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与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P<0.01)。SB590885和BEZ235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均P<0.05),AZD1480诱导细胞G2/M期阻滞(P<0.05)。BEZ235可抑制K562、KBM7R细胞以及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其48 h的IC50分别为(0.37±0.21)、(0.43±0.27)、(0.49±0.24)μmol/L。与单用伊马替尼组相比,0.2μmol/L BEZ235与不同浓度伊马替尼联用可增加对K562、KBM7R细胞和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降低伊马替尼的IC50,其中,伊马替尼单用和联合BEZ235处理48 h后,K562细胞的伊马替尼IC50分别为(0.14±0.05)、(0.09±0.04)μmol/L(t=1.351,P=0.249),KBM7R细胞分别为(3.93±2.29)、(0.44±0.22)μmol/L(t=2.837,P=0.047),原代细胞分别为(3.12±1.53)、(0.39±0.23)μmol/L(t
- 辛鹏亮李纯团刁勇唐明青彭群艺刘生全朱雄鹏
- 关键词:伊马替尼
- 31例Evans综合征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
- 1999年
- 目的研究骨髓巨核细胞在Evans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骨髓细胞涂片、常规瑞氏染色和巨核细胞分类计数(经标准化处理),对31例Evans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巨核细胞分类中,幼稚巨核细胞平均占168%,颗粒巨核细胞平均648%,比正常参考值明显增多,而产板巨核细胞平均277%,相比显著减少;巨核细胞标化计数,增高21例(677%),正常9例(29%),减低1例(32%)。结论Evans综合征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绝大多数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对低巨核细胞病例的诊断要慎重,必须排除继发性因素。
- 朱雄鹏
- 关键词:巨核细胞骨髓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07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S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患者为SLE迁延不愈并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采集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预处理用环磷酰胺(CTX)2.4 g静滴连用2天,依托泊苷(VP-16)0.4 g/m2d1,0.5 g/m2d2(即依据病人体表面积第1天用0.4 g/m2,第2天用0.5 g/m2),预处理后回输自体骨髓悬液。用惠尔血(rhG-CSF)刺激粒细胞的恢复,观察ABMSCT前后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ABM-SCT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象各指标恢复正常。结论ABMSCT对SLE有较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
- 沈建箴张奕加朱雄鹏付丹晖陈志哲
- 关键词:自体骨髓移植
- 静脉输注载长春新碱和足叶乙甙血小板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4
- 2002年
- 朱雄鹏张奕加陈志哲陈丽娟骆永河刘德斌
- 关键词:ITP静脉输注长春新碱足叶乙甙血小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抗原致敏、GM-CSF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杀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负载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基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用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外源基因GM-CSF的腺病毒感染DC,将所得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形成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最后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以计算CTL对U266的杀伤率。结果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负载抗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杀伤率存在显著差异(n=3,F=10.939,p<0.05);两两比较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的杀伤率高于其它两组(p<0.001),且负载抗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出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当所致敏的DC通过腺病毒感染而带有外源基因GM-CSF时,所诱导的细胞毒杀伤反应则进一步增强。
- 李纯团朱雄鹏许文前肖慧芳董志高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树突状细胞CTL
- 血液肿瘤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1年
- 张奕加朱雄鹏刘德斌孙力
- 关键词:血液肿瘤低白蛋白血症MAH骨髓原始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