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1篇胆心综合征
  • 1篇电复律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多普勒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功能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机构

  • 7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心血管...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7篇李卫菊
  • 2篇董闻平
  • 1篇陈珏
  • 1篇吴元
  • 1篇王方正
  • 1篇邢雪琴
  • 1篇高润霖
  • 1篇陈纪林
  • 1篇张澍
  • 1篇乔爱春
  • 1篇杨跃进
  • 1篇袁晋青
  • 1篇尤士杰
  • 1篇李保
  • 1篇王凤芝
  • 1篇王敬平
  • 1篇巩书文
  • 1篇乔树宾
  • 1篇张悟棠
  • 1篇孔咏梅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钠素在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改善心功能中的价值
2005年
目的判定脑钠素(BNP)在评价冠心病(CH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改善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测定连续43例成功接受PCI的CHD患者术前及术后第4天晨血浆BNP及超声心动图(UCG)室壁运动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舒张早期充盈峰的最大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的最大速度(A峰)及E/A。结果43例冠心病患者总体PCI术前及术后第4天UCG的变化不明显(P>0.05);而PCI术后第4天BNP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特别是心肌梗死组(尤其是前壁心梗组)、室壁运动异常组、左室扩大组、心功能不全组、三支病变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罪犯血管再通组术后BNP较术前BN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BNP评价PCI的近期疗效优于UCG,可作为评价PCI术改善心功能近期疗效的敏感指标。
张悟棠王凤芝巩书文邢雪琴李保王敬平孔咏梅李卫菊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脑钠素心功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李卫菊董闻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胸骨后疼痛消化性疾病胆心综合征
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解剖结构使得对该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eardia,VT,室速)标测定位的难度较大,远期成功率也较低,为此,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消融。方法 2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4~59(35.1±12.3)岁。其中6例有晕厥或黑矇史,7例既往曾接受射频消融未获成功。全部患者均在RVOT内放置EnSite3000标测导管,在窦性心律下进行疤痕标测和心动过速时进行最早激动标测,并根据标测结果使用EnSite 3000导管的导航功能指导消融定位。消融前并进行起搏标测。结果 20例患者共诱发出22种RVOT室速,其中3例还伴其它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疤痕标测提示,13例患者有电学意义上的疤痕区域,且有11例室速起源于该疤痕区域。25个室速或室早起源点中1例起源于近肺动脉瓣口部,10个位于间隔侧,其余均偏游离壁,其中7个偏RVOT后壁中、下部,4个偏前壁中、下部,3个位于游离壁侧;病变基质的直径为6~42 mm,平均(16.8±9.2)mm。非接触式标测所确定的最早激动处电位平均领先体表20~62(41.0±13.8)ms;与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相比,起搏标测下14例的12个导联QRS形态完全一致,11/12个导联一致的为10例,1例有10/12导联一致。全部室速和室早均消融成功。在标测确定的?
姚焰张奎俊张澍李小明李卫菊王方正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流出道射频消融
电复律对起搏器起搏功能的影响2例被引量:2
2004年
乔爱春李卫菊
关键词:起搏器心律失常起搏功能电复律
38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运动血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董闻平李卫菊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平板运动试验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李卫菊
关键词:青年人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回顾性对照分析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年龄组
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6 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入院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 36例 ,最小年龄 37岁 ,最大年龄 74岁 ,平均年龄 (5 7± 11)岁 ,男性 5 5例 ,女性 8例。 5 3例患者完成随访。结果  (1)冠脉及左心室造影 :6 3例患者共有 6 7处明显狭窄病变 ,近段狭窄 14处 ,中段狭窄 36处 ,远段狭窄 7处 ,钝缘支狭窄 10处 ,其中 11处狭窄为完全闭塞 ,15处狭窄为次全闭塞 (95 %~ 99% )。左心室功能正常者 34例 (5 4 % ) ,异常者 2 9例(46 % ) ,但平均EF正常 (71%± 12 % )。 (2 )心电图特征 :在回旋支病变所导致的Q波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 ,病理性Q波及ST T异常最常出现在下后壁及下壁。在下后壁、前侧壁及高侧壁梗死患者中 ,以回旋支中段狭窄或闭塞最常见。 (3)介入治疗 :6 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 ,B型病变 (74 % )明显多于A、C型病变。平均支架直径 (3.12±0 .4 2 )mm ,平均支架长度 (15 .8± 4 .14 )mm。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4)随访 :随访时间 12~ 35个月 ,平均随访(2 0 .8± 5 .0 )个月。造影随访 6例均无再狭窄。 1例猝死 (1.9% ) ,2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3例术后心绞?
袁晋青李卫菊张芬芳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陈珏尤士杰吴元吴永建姚民秦学文乔树宾
关键词:介入治疗病变心肌梗死随访心绞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