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 作品数:37 被引量:33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碳流失原因、增汇原理及管理实践被引量:16
- 2014年
- 针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流失原因,认为过度放牧是引起系统碳流失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和土壤养分对系统碳汇没有显著影响;适度利用和维系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未退化草地固碳功能的维持。依据这些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天然草地"取半留半"、轻/中度退化草地"保原增多"和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类治理"的草地碳汇管理原理。实施退化草地恢复和退耕还草等措施可再次固封以前释放到大气中的碳,转变单一依靠天然草地的传统生产方式为"暖牧冷饲"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可提高饲草料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畜产品碳排放和实现系统减排。
- 赵亮李奇陈懂懂徐世晓周华坤汪诗平赵新全
- 关键词:高寒草地碳固定
- 青海高寒草地水热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空间变异的贡献——基于增强回归树模型被引量:1
- 2023年
- 由于环境因子之间的互相干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结论,亟需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加强研究。为探究青海高寒草地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以及水热因子对其空间变化的相对贡献,在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的监测样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位于青海省中西部的高寒草原,尤其是可可西里地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低,而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则相对较高;(2)不同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存在不同的季节动态,青海省中西部与东部区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3)利用增强回归树模型定量评估水(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实际蒸散发)、热(土壤温度、气温、净辐射)因子对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发现:与其他水热因子相比,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影响最大的为土壤含水量(P=0.000)和土壤温度(P=0.000),且均为正相关。在土壤垂直梯度上,水分因子(63.58%-76.62%)对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影响均大于热量因子(23.38%-36.42%),且其贡献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从不同研究区看,东中部区域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异贡献较大的是热量因子(52.11%-81.84%),而到西部区域,则为水分因子(66.33%-95.19%)控制着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论:青海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高于高寒草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是控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异的主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异的影响,在区域上从东到西呈现从热量因子向水分因子的过度。该研究为探究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青海高寒草地土壤碳氮循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 陈懂懂霍莉莉赵亮陈昕舒敏贺福全张煜坤张莉李奇
-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77
- 2015年
- 植物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般性规律。本文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拉脊山(36°21′N,101°27′E,海拔3,389–3,876 m)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沁县军牧场山体(34°22′N,100°30′E,海拔4,121–4,268 m)为研究对象,对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条山体样带上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海拔的升高,地上生物量线性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都呈单峰曲线,在中间海拔最大,而Pielou指数随海拔的升高线性增加。结合目前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研究数据,发现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说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可能是青藏高原物种多样性分布的普遍规律。(2)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在两条山体样带上表现一致:地上生物量随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升高而线性降低,但与物种丰富度不相关。综合两条山体样带所有样方数据,发现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不相关,而随物种丰富度的升高线性增加。结合目前在青藏高原的相关研究数据,发现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呈S型曲线(logistic model)。
- 刘哲李奇陈懂懂翟文婷赵亮徐世晓赵新全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生产力海拔
- 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包括密封盖、抽滤容器、滤膜及真空泵;密封盖与抽滤容器旋转连接,密封盖上平行开设有两孔,两孔上分别密封套设有第一凸起管装结构和第二凸起管装结构;第...
- 陈懂懂李奇李学军蒋森林赵亮霍莉莉张莉贺福全陈昕刘伟华
- 蒸渗仪法和涡度相关法测定蒸散的比较被引量:21
- 2019年
- 为准确揭示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状况,本文利用涡度相关系统(EC)和蒸渗仪对退化高寒草甸的蒸散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蒸散量年变化趋势一致,涡度相关法测定的年蒸散量为481 mm(约占降水量的86%),低于蒸渗仪法的558 mm。涡度相关法的湍流能量与有效能的闭合度(EBR)年均值约为0.78,生长季的EBR要高于非生长季;当摩擦风速(u*)<0.25 m·s-1时,EBR随u*的增大而增加,当u*>0.25 m·s-1时,EBR随u*的增大无明显变化。此外,土壤热通量相对于太阳净辐射的滞后可能也是导致能量不闭合的原因之一。随着净辐射、温度和风速的升高,涡度相关法测定的蒸散逐渐接近于蒸渗仪法的测定值,而土壤含水量对两种方法观测蒸散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说明,涡度相关和蒸渗仪法测定的蒸散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涡度相关法可能会低估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 王韦娜张翔张立锋刘晓琴赵亮李奇古松
- 关键词:蒸渗仪净辐射
- 传统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通过LCA原理,建立一个由6只公羊和200母羊建群的适度放牧天然牧场,模拟一个世代周期(7年),估算传统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碳密度,不同排放源及种群组分的贡献率。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碳密度为13.07kg CO2eq(kg活体重)-1或24.85kg CO2eq(kg胴体)-1。肠道发酵排放的CH4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比例为79%,次之为从土壤氮输入和粪便中排放的N2O(20%)。建群繁殖种群和生产羔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整个系统的65%,35%由放牧期进行交易的羊产生。在整个系统构成成份中,母羊贡献最大(45%),生产期和交易期贡献率达46%。因此,在高寒牧区传统放牧模式下,可通过优化放牧方式(例如:提高母畜繁殖率减少母畜数量;缩短出栏周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赵亮陈懂懂徐世晓赵新全李奇
- 关键词:青藏高原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甲烷氧化亚氮
- 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对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蒸散(ET)主要由土壤蒸发(E)和植被蒸腾(T)组成,然而难以把E与T从陆地生态系统ET中区分开。为阐明位于青海省境内的三江源区(89°24′—102°23′E,31°39′—36°16′N)高寒草甸E和T对生态系统ET的影响,利用小型蒸渗仪和微气象系统定量研究了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ET、E和T的变化,以及植被和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和2018年的ET分别为467.7 mm和479.2 mm,其中生长季(5—9月)约占72%,且E对生态系统ET的贡献(56%)大于T(44%),年降水量(P)的90%以上通过ET返回大气(ET/P>90%)。根据生长季中不同植被覆盖度的蒸渗仪观测结果发现,ET随植被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净辐射(Rn)是驱动生态系统ET、E、T最主要的因子;另外,E对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响应更敏感,而T受空气温度(Ta)的影响更大;土壤含水量(SWC5)对蒸散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由于研究区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结果说明,草甸退化将加剧土壤蒸发,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散失更多的水分。
- 张梦迪张立锋陈之光张翔赵亮李奇唐艳鸿古松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净辐射蒸渗仪
- 长江源和黄河源区草地牧草养分、理论承载力及饲用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本研究通过对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天然草地的实地调查取样及对牧草概略养分的测定,估算了区域内草地产草量、理论载畜量、能值及牧草饲用价值。结果显示:草地可食牧草比例在73%~85%之间,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牧草可食性较好;牧草粗蛋白平均含量在10%~13%之间,粗脂肪含量处于1.5%~2%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30%,牧草饲喂价值均在120以上,表明研究区天然牧草的营养质量及饲喂价值均较好;基于草地产草量,以及对草地的合理利用,建议两源区高寒草甸放牧强度为1.27羊单位·ha^(-1),高寒草原为0.54羊单位·ha^(-1)。综合而言,黄河源区牧草产量高于长江源区,而长江源区牧草营养及饲喂价值高于黄河源区。就草地类型而言,高寒草甸在草产量、品质及其饲喂价值上均优于高寒草原。建议在牧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草地类型合理安排放牧强度,以保证天然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 陈懂懂李奇李奇李奇贺福全张莉舒敏张煜坤张莉
- 关键词:草地载畜量饲用价值
- 9种牧草对青海同德牧区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对青海省高寒牧区常见的9种多年生牧草单播2年后耕层0~15cm土壤理化(pH、容重(BD)、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碳(C)及微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和群落代谢功能)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只有在种植披碱草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说明与其他草种相比,种植披碱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试验在每年施肥1次的情况下,土壤氮含量仍然偏低,说明此区氮素被过度利用,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每年增施氮肥数量、频率以及时间上应加强管理。通过对不同牧草种植区土壤各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贫花鹅观草、无芒雀麦、紫野麦草和扁穗冰草之间相似度较高,表明其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较为接近,故在大面积种植的时候可根据牧草地上生物量/质量的高低进行选择性播种。从土壤质量方向考虑,种植杂花苜蓿、红豆草和西北羊茅不利于土地的改良。
- 陈懂懂李奇刘哲刘力华翟文婷徐世晓赵新全赵亮
- 关键词: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
- 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同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地上植被特性和地下土壤环境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之间关系,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及高寒草甸3种典型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芯片(GeoChip 5.0)技术测定其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种草地类型地上群落结构和地下土壤环境存在差异性,其中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指数、pH值较高,沼泽化草甸中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地上生物量、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高寒草甸中则是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较高;(2)3种高寒草地类型的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有机修复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这些功能基因的丰度在高寒沼泽化草甸最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次之;(3)地上植物物种多样性虽对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的解释率(r2)在57.1%-61.2%之间,但统计学上不显著(P>0.05),而微生物基因丰度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解释率(r2)为77.5%-80.0%(P<0.05)。在pH、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量等地下土壤环境因子中,pH对功能基因丰度存在显著影响(P<0.01)解释率在83.4%-87.5%间,且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随土壤pH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解释率分别为81.9%-83.1%(P<0.05)和76.8%-86.2%(P<0.05),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随这两者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进一步运用RDA分析发现,pH、土壤微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又是通过地上植被凋落物沉积所得到的。因此,地上植被特性的自上而下控制因子影响了土壤环境中自下而上的控制因子,间接的影响了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由此得出
- 陈昕李奇陈懂懂陈懂懂霍莉莉赵新全赵亮
- 关键词:草地类型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