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2篇稻种
  • 2篇杜氏藻
  • 2篇植物表达
  • 2篇植物表达载体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分蘖
  • 2篇水稻种
  • 2篇水稻种质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农杆菌介导法
  • 2篇种质
  • 2篇非翻译区
  • 2篇分蘖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植物类
  • 1篇植物类群
  • 1篇质粒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作者

  • 7篇李庆顺
  • 2篇楼士林
  • 2篇刘广发
  • 2篇胡伟
  • 1篇沈英嘉
  • 1篇陈鹭真
  • 1篇周晓旋
  • 1篇蔡玲玲

传媒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水稻分蘖和再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水稻分蘖和再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如SEQ ID NO.01中的第26至第527位所示的miRNA序列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获得可表达出靶向水稻OsCPSF30 RNA 5’端非翻译区的重组...
李庆顺林俊城洪礼伟余定天马慧胡伟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土壤中所存在不同种植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土壤中所存在不同种植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本发明用叶绿体保守基因RbcL作为分子靶标,进行土壤样本中的植物类群区分,可以用于任何生态、地质、考古土样或生物代谢残留物中不同植物种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李庆顺戴景锭陈鹭真
文献传递
杜氏藻DNA酶活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杜氏藻(Dunaliella,常称盐藻)是一属耐高盐度的单细胞绿藻,生长迅速,不具纤维素细胞壁,是基因工程潜在的DNA(基因)受体,而其DNA酶活性高低是衡量能否作为受体细胞的重要指标,越低越好。本研究中,DNA酶指能降解DNA的多种酶的总称。 采用三聚乙醛-二苯胺法分别测定了杜氏藻属6个种的DNA酶活性。从测定结果(Tab.1)看出,杜氏藻细胞的DNA酶活性偏低,并且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D.minuta,
李庆顺楼士林刘广发赖瑞卿
关键词:杜氏藻DNA酶活性
杜氏藻与大肠杆菌融合初探被引量:3
1992年
杜氏藻(Dunaliella peircei Nicolai)系真核单胞绿藻,无纤维素细胞壁,细胞膜外由糖蛋白类物质组成柔软的包被,E.coli(Cm^r)内含带Cm^r基因的质粒。以对氯霉素(Cm)抗性的变化作为杜氏藻和大肠杆菌融合的选择标记,因而首先测定了它们在各自琼脂培养基上对Cm(原始浓度125g/1)的抗性水平(Tab.1)。
刘广发楼士林赖瑞卿李庆顺
关键词:杜氏藻大肠杆菌细胞融合
一种提高水稻分蘖和再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水稻分蘖和再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如SEQ ID NO.01中的第26至第527位所示的miRNA序列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获得可表达出靶向水稻OsCPSF30 RNA 5’端非翻译区的重组...
李庆顺林俊城洪礼伟余定天马慧胡伟
文献传递
蓝藻的抗药性及其诱导与质粒关系被引量:1
1991年
考察5个种9株水生蓝藻对8 种抗菌素和Hg^(2+)、Ca^(2+)离子的抗性及其诱导与质粒遗传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藻种间及株系间对药物的抗性有显著差异。某些藻株对几种抗菌素的抗性可因诱导而显著增强。经三次连续药物诱导培养后抗药性可提高5~20倍。诱导获得的抗药性是可以传递的。对7株蓝藻进行质粒DNA检测,发现其中4 株分别含有1、2或3个质粒。对比分析表明这些株系的抗药性与其内含质粒不存在对应关系,表明蓝藻抗药性遗传不是质粒编码的。讨论了蓝藻抗药性诱导的实质及其用于除污染的意义。
李庆顺
关键词:蓝藻抗药性质粒
红树植物胎生现象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植物胎生是指有性繁殖产生的后代在母体上直接萌发的现象,在红树植物中最为常见。红树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耐受高盐、高温、淹水缺氧和海浪冲击等复杂环境。胎生被认为是红树植物对这种特殊生境的重要适应方式。该文从形态发育、生理生化、分子水平、生态适应4个层次讨论红树植物胎生现象对复杂生境的适应性,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与非胎生胚胎发育相比,红树植物胎生是一个遗传的程序,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结构。植物激素对胎生发育起关键的调控作用,繁殖体发育过程中,其盐离子的种类与浓度的动态变化则是对海岸潮间带生境的重要适应特征。这种胎生繁殖体依靠在母体上完善的一系列功能性特征能更有效地适应落地后的滩涂环境。然而,红树植物胎生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机制还有待研究。理解胎生这一特殊适应性现象的本质及其进化过程将为红树林保护繁育、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周晓旋蔡玲玲傅梅萍洪礼伟沈英嘉李庆顺
关键词:红树植物生态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