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栋

作品数:174 被引量:318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26篇学位论文
  • 1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98篇细胞
  • 52篇干细胞
  • 46篇间充质干细胞
  • 46篇充质干细胞
  • 32篇间充质
  • 20篇脐带
  • 20篇脐带间充质干...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5篇肿瘤
  • 15篇免疫
  • 14篇淋巴
  • 14篇淋巴细胞
  • 13篇脐血
  • 12篇人脐
  • 12篇基因
  • 12篇骨髓
  • 9篇人脐带
  • 9篇生物学
  • 8篇基质

机构

  • 174篇山东大学
  • 3篇济南市中心医...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山东省齐鲁干...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中国农村技术...
  • 1篇济南市妇幼保...
  • 1篇枣庄市妇幼保...
  • 1篇山东省残疾人...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山东省立第三...
  • 1篇济南万泉生物...

作者

  • 174篇李栋
  • 60篇鞠秀丽
  • 51篇时庆
  • 18篇侯怀水
  • 17篇庄泳
  • 16篇付金秋
  • 14篇沈柏均
  • 13篇汪大琨
  • 12篇孙成良
  • 9篇孙念政
  • 9篇邢建平
  • 9篇李建民
  • 8篇李振峰
  • 7篇张伟
  • 6篇马焕芝
  • 6篇杨志平
  • 6篇王海莲
  • 6篇刘文广
  • 6篇张帅
  • 6篇李雪

传媒

  • 2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2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十七届全国...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19篇2014
  • 20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4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诱导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探讨体外诱导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在体外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与人类iPSC共培养的方法,将iPSC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分化过程中iPSC及造血干/祖细胞的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进行半固体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iPSC与OP9细胞共培养诱导造血分化的第4天即可观察到iPSC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分化得到的细胞表达已知的造血干/祖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3分子。在体外分化过程中多能性的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逐渐下降,造血相关转录因子Gata-2的表达逐渐升高,而Runx-1的表达量则呈波浪式变化,CD34表达量逐渐升高。集落培养14 d能够得到红系集落(CFU-E),粒系集落(CFU-G),巨核系集落(CFU-M),粒-巨核系集落(CFU-GM)和混合系集落(CFU-GEMM)。结论:iPSC细胞能够在体外通过与OP9细胞共培养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
张坤黄可李栋潘光锦汪运山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造血祖细胞
端粒酶活性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检测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其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TRAP(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1 assay)-银染法测定其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呈阴性表达,CD29、CD44呈阳性表达。经向成骨细胞诱导3周后,可得到成骨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得到证实。TRAP-银染法证实MSCs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可以向成骨分化,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王海莲鞠秀丽葛伟牛洪欣李栋沈柏均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端粒酶活性
机器人集群协同任务网络同步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集群协同任务网络同步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述机器人集群协同任务网络同步控制方法,通过主机机器人接受计算机端传来的动作指令,处理后传达给多个从机机器人。实现多台机器人同步工作的闭环控制,不同机器人接收任务指...
邢建平孟宪鹏王康赵庆涛孟宪昊李栋李东辕
文献传递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不同生长因子的反应被引量:6
2006年
为了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MS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不同生长因子的反应,使用贴壁培养法从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基本生长行为和生物学特征;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BM-MSC的免疫学表型;RT-PCR法检测其胶原表达;诱导rBM-MSC多向分化并使用特异性染色和RT-PCR予以鉴定;最后使用MTT法检测IL-1、3、8和HGF对rBM-MSC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贴壁生长的rBM-MSC具有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可传15代以上,第5代rBM-MSC高表达基质受体CD44(32%),低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45(4.7%);RT-PCR显示高表达I型胶原,弱表达II型胶原,不表达X型胶原;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rBM-MSC可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rBM-MSC对IL-3最为敏感,10ng/ml的低浓度IL-3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达32%以上(P<0.01),而高浓度IL-3能显著抑制其生长。结论:分离培养了rBM-MSC,其生物学特征与人和猕猴等BM-MSC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低浓度IL-3可有效促进其增殖。
李栋沈柏均侯怀水时庆张乐玲马秀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介导的Aiolos过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系nalm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的Aiolos过表达,探讨上调Aiolos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alm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Aiolos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Nalm6细胞系。实验分3组:①过表达组(转染...
庄泳李栋付金秋时庆鞠秀丽
文献传递
艾拉莫德对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T-614)对多种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特性的影响,探讨艾拉莫德的抗炎机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骨性关节炎(OA)、滑膜瘤(M)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行膝关节置换术或关节镜治疗时分离滑膜组...
舒强李兴福侯怀水李栋刘花香
文献传递
基于不同时程及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获益及安全性研究
研究背景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是抗神经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neuronal surface antibody-associated autoimmu...
李栋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安全性
一种股骨近端套接翻修假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骨近端套接翻修假体,桶形圆柱假体连有与原断裂假体的股骨头假体相连的股骨颈假体,桶形圆柱假体上有锁定孔;所述的股骨颈假体呈凸臂形并与桶形圆柱假体连为一体。用于对定制肿瘤假体的髓外部分发生意外断裂后的翻修...
李建民杨志平刘文广李昕李振峰丰荣杰张永奎谢飞彬千建荣李栋张帅韩勇李季谭江威吕佳楠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NAO机器人的智能家居物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AO机器人的智能家居物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与应用,包括:传感器模块、云服务器、NAO机器人、主控平台和被控设备,传感器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数据;云服务器用于分析处理传感器模块实时采集...
邢建平李栋石正源
文献传递
骨髓源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骨髓(bone 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 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源和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韩振霞时庆汪大琨李栋吕明
关键词:骨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基因表达芯片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