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护理
  • 3篇神经内科
  • 3篇内科
  • 2篇动脉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介入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梗死
  • 2篇干预
  • 2篇出血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底座
  • 1篇递质
  • 1篇跌倒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压力

机构

  • 12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李桂英
  • 3篇张学萍
  • 2篇沈莹
  • 2篇马小燕
  • 2篇杨燕
  • 1篇姜明慧
  • 1篇冯春光
  • 1篇陈娟
  • 1篇卢薇薇
  • 1篇张元红
  • 1篇王平
  • 1篇徐婷婷
  • 1篇陈国芳
  • 1篇曹含梅
  • 1篇马小艳

传媒

  • 2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循证护理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睡眠中的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睡眠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睡眠-醒觉行为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0 d后3期睡眠持续时间、4期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微醒觉次数、总微醒觉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可提升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醒觉行为,值得推广。
李桂英杜月坛杨燕傅新民
关键词:老年脑出血睡眠质量多导睡眠监测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接受患侧高频rTMS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健侧低频和患侧高频rTMS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神经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5-HT、DA及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5-HT、DA、BDNF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8、16.356、9.388,P<0.05)。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2、4.971、6.604,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缩短,且联合组MEP潜伏期、CMCT小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4、9.615,P<0.05)。结论高-低频联合rTMS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一频率rTMS治疗,可作为临床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李桂英陈国芳傅新民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递质血流动力学
个案追踪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个案追踪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神经内科相关病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神经内科相关病症患者。在护理查房过程中运用个案追踪法,依据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及患者机体状况实施专业护理小组,展开护理服务并对护理治疗实施跟踪监督。结果个案追踪法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评分均有所有上涨,较之实施前更优,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查房过程中运用个案追踪法,护理结果显著,对护理治疗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确保患者获得专业性较强的优质护理服务,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李桂英杨燕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教学查房
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效率和准确度。方法分别以2021年2~12月和2022年1~11月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研究组依据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制订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随机选取对照组305例、研究组308例患者比较干预效果。结果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应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5,95%CI(0.36,0.65)];研究组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跌倒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患者跌倒风险程度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应用有利于护士快速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有效防范跌倒,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徐婷婷张元红李桂英王平陈保云沈莹王泽萌曹含梅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预防护理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情绪状况、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危重患者护理中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改善其情绪状况、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
李桂英陈娟
关键词:早期预警评分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基于健康理念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析在健康理念下开展全程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CIS)介入治疗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健康理念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GQOL-74各维度评分、治疗依从性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病人采取健康理念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对改善病人治疗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杜月坛李桂英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全程护理干预神经功能护理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并采取相关诊治处理措施的神经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经参照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的神经内科病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及其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给予对应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平均时间为(6.13±1.82)d,对照组在院诊治平均时间为(9.53±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为93.3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82.22%显著较高,提升趋势显著(χ2=5.19,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相关病症患者在其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在院诊治时间的缩短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及接受度。
李桂英杜月云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临床疗效
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张学萍马小燕李桂英戴庆妍夏荩洁冯春光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源性休克围术期护理
脑卒中早期预防的护理干预
2014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脑卒中的早期护理对策与预防性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卒中的一般性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干预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护理有效率89.1%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早期发病信号以及高危发病患者采用全面的早期预防干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病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对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李桂英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术后出血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术护理常规要求术后24h内每30-60min巡视患者穿刺处1次,揭开患者盖被及衣物,充分暴露穿刺处周围进行观察。但临床上有观察不及时的现象,经常有穿刺处出血发生。由于动脉压力高,一旦出血速度快、量大,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我们研制了术后出血报警器,应用于112例心脏介入术后,协助观察出血情况,结果安全、可靠、及时。
沈莹张学萍马小艳朱达侠卢薇薇李桂英
关键词:心脏介入诊疗术术后出血报警器心脏介入术后动脉压力出血速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