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作品数:26 被引量:21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沉默FGF4基因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下调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549细胞中FGF4蛋白的表达,设计并合成干扰FGF4表达的小干扰RNA(siFGF4),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iFGF4组,收集各组转染48h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观查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siFGF4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5110%±351%),与空白对照组(9905%±311%)和siNC组(9900%±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iFGF4组细胞凋亡率为5999%±552%,高于空白对照组(298%±224%)及siNC组(476%±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4,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siNC组相比,siFGF4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5153,P<001),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4133,P<005)。结论下调人肺癌A549细胞FGF4基因表达有望为肺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位。 孙凡童 李莹 朱秋明关键词:基因 肺癌 A549细胞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究应用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为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模式为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关节僵硬、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及骨折不愈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下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效果。 李莹 于晶 刘光钰关键词:不同护理模式 股骨骨折 糖尿病足患者睡眠质量与疲劳程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疲劳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人口数据统计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Piper疲劳量表(PFS)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并通过pearson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人口统计数据显示,56%的DF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64.8%女性,82.9%已婚,48.6%小学学历,39%病程3年或更长的时间。PSQI的平均总得分为(8.17±3.02),PFS量表总分为(6.38±2.18),睡眠质量与疲劳度总得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2(P<0.05)。结论:DF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大多出现中度疲劳,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应加强对DF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疲劳的护理。 杨昌伟 彭晓宇 李阳 张思思 李莹 崔丽娟关键词:糖尿病足 睡眠质量 前庭性偏头痛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1认识前庭性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周期性前庭症状发作伴头痛及其他伴随症状的一种疾病,其与偏头痛关系密切,二者之间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学者LIVEING[1]在《On megrim,sick-headache,and some allied disorders.A 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logy of nerve storms》里的阐述,此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因其临床表现复杂,症候群多变,涉及神经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等多种学科,直到2012年国际头痛协会和国际前庭协会的学者们才共同研究制订出VM的诊断标准,并在次年公布[2]。 姚丹 于秋宏 江雪梅 史珊珊 陈祺慧 李莹 杨紫涵 潘永惠关键词:认知功能损害 眩晕 不同年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存在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儿童发病年龄分为四组。第1组为出生后5到28天的新生儿,共45例(37.5%),第2组为出生时间大于28天到12个月龄的婴儿,共36例(30%),第3组为1到5岁的幼儿,共26例(21.7%),第4组为大于5岁的儿童,共23例(19.2%),对四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1组患儿院外发热时间较短,且其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第2组患儿出现的抽搐和前囟膨隆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比例是四组中最高组。第3和第4组的患儿抽搐情况较少,而脑膜刺激征较多,且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出现增多情况。同时,所有患儿当中,细菌性脑膜炎中共有36例脑脊液中培养出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0%。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具体的临床表现特点各有不同,致病菌谱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进行临床诊治时,应根据患者发病年龄进行区别对待,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李莹 张国峰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致病菌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急性脊髓炎采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脊髓神经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采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是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李莹 张国峰关键词:急性脊髓炎 脑血管淀粉样变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征的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脑血管淀粉样变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 2年4月至2()14年4月间收治的6()例脑血管淀粉样变以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两组,脑血管淀粉样变患者为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根据两组患者脑出血部位分布发现,观察组的大脑半球脑叶出血的例数为29例,小脑为1例,其中有2例为多发性出血的情况。对照组中大脑半球脑叶出血的例数为26例,小脑为4例。两组患者在大脑半球脑叶的出血和基底节的区域内出血发生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差异显著。结论:脑血管淀粉样变出血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和影响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征,但是如果要进行确诊就需要加入病理学的诊断在内,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张国峰 李莹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SIRT1对CCM内皮细胞EndMT及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对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CM)内皮细胞中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相关转录因子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CCM病变组织血管内皮细胞SIRT1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方法敲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中的PDCD10基因,构建CCM细胞模型。用SIRT1激动剂SRT-1720分别处理正常内皮细胞和CCM内皮细胞48 h,设立4个实验组:shBlank组、shBlank+SRT-1720组、shPDCD10组、shPDCD10+SRT-1720组。qPCR检测内皮细胞PDCD10敲低效率、SIRT1及EndMT相关转录因子(SNAI1、SNAI2、SNAI3、TWIST1、TWIST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PDCD10敲低效率及SIRT1的蛋白表达;EdU细胞增殖实验评估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CCM病变组织中的内皮细胞SIRT1表达下调。与shBlank组比较,shPDCD10组PDCD10和SIRT1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SNAI1、SNAI2、SNAI3、TWIST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TWIST2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shPDCD10组相比,shPDCD10+SRT-1720组SIRT1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SNAI2、SNAI3、TWIST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TWIST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5)。结论SIRT1抑制CCM内皮细胞中EndMT相关转录因子异常表达,减缓CCM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迁移,提示SIRT1可能成为治疗CCM的新靶点。 曹沅 熊子瑜 李莹 闫聪 王煜文 门春阳 叶永青 毕锐 何志怡 段前鹏 杜家培 呼斯楞图 石长斌关键词:SIRT1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通辽市医院治疗的60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首剂30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前2 d持续微量控制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其余5 d早晚分次微量控制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泵入间时3 h/次。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徐耀铭 齐晓飞 张国锋 周文静 李莹 山花 郑哲龙 小荣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 BARTHEL指数 偏头痛患者5-羟色胺2A受体启动子区T102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T102C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汉族人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4例偏头痛患者及186例健康对照者5-HT2AR基因启动子区域T102C多态性。结果偏头痛患者中T/T,T/C,C/C分布为29.9%,53.9%和16.2%,正常对照中T/T,T/C,C/C分布为35.0%,48.9%和16.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头痛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2T56.9%,102C43.1%,正常对照组为102T59.4%,102C40.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HT2AR基因启动子区域T102C基因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汉族人偏头痛的发生无相关性。 关珂 张黎明 代亚美 李莹 周云军 王晓丽关键词:5-羟色胺2A受体 偏头痛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