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辉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结肠
  • 6篇结肠炎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纤维化
  • 4篇腺炎
  • 4篇肠病
  • 4篇肠纤维化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 3篇炎症性肠病
  • 3篇实验性结肠炎
  • 3篇慢性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炎性肠疾病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免疫
  • 2篇克罗恩

机构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作者

  • 16篇李辉
  • 13篇张晓岚
  • 5篇尹凤荣
  • 5篇王冬
  • 3篇李风华
  • 3篇宋佳
  • 3篇张红
  • 2篇霍晓霞
  • 2篇牛国超
  • 2篇贾文秀
  • 1篇彭晨星
  • 1篇刘蕾
  • 1篇郑力搏
  • 1篇吴慧
  • 1篇魏芳
  • 1篇王娜
  • 1篇郭金波
  • 1篇吴小磊
  • 1篇宋梅
  • 1篇韩菲

传媒

  • 3篇临床荟萃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复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可导致多器官损伤甚至衰竭,急性发作时病死率高,近年来研究已经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取得了深入性进展,但其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该病病情复杂,常累及多种组织器官,且个体差异大,因此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法时应采取全面综合并具有个体化特点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对急性胰腺炎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霍晓霞李辉张晓岚
关键词:胰腺炎个体化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过表达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辅助性T淋巴细胞9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Th9活化的影响.方法 间断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慢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将32只淋系细胞高表达TL1A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型对照组、转基因对照组、野生型模型组和转基因模型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模型组小鼠饮用含3% DSS的饮用水.于第29天处死小鼠,测定体质量,记录结肠长度,进行结肠大体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改变,分离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h9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LPMC分泌IL-9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9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野生型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转基因模型组[(16.2 ± 1.0)% 比(18.9 ± 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5).转基因模型组小鼠结肠大体形态学评分、DAI评分和病理学评分均高于野生型模型组[分别为(2.80 ± 0.64)分比(1.60 ± 0.31)分,(2.55 ± 0.20)分比(1.58 ± 0.17)分,(11.85 ± 0.86)分比(9.50 ± 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10.45、5.69,P均〈0.05).转基因模型组LPMC数高于野生型模型组(3.70× 10^6± 0.28×10^6比2.65×106± 0.3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P〈0.05),转基因模型组结肠组织LPMC中T h9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模型组[(0.54 ± 0.04)% 比(0.23 ±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P〈0.05).转基因模型组血清中IL-9水平高于野生型模型组[(170.23 ± 5.69)pg/mL比(150.62 ± 6.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5),转基因模型组LMPC分泌IL-9水平高于野生型模型组[(265.21 ± 8.76)pg/mL比(237.58 ± 10.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P〈0.05�
魏芳刘美玉韩菲郑力搏郭金波王冬尹凤荣霍晓霞李辉张晓岚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白细胞介素9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46
2020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复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损伤甚至衰竭,急性发作时死亡率高,炎症介质所致全身炎症反应是该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A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深入性进展,同时对AP的严重程度评估及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在本文中我们对AP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
李辉贾文秀李风华张晓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免疫调节
Th9细胞与IL-9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Th9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白介素-9(Interleukin-9,IL-9),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IL-9主要通过促进炎性细胞的增殖并分泌炎症介质而引起炎症,其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 B D)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还是IBD患者中,Th9细胞与I L-9均加重结肠炎症,而IL-9抗体的应用能够明显缓解结肠炎症.
吴梦瑶王冬李辉张晓岚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TH9细胞IL-9免疫反应
PD-1抑制剂相关消化道损伤2例
2024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胃肠道毒性,可引起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危及生命。临床中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所致消化道损伤常见,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所致消化道损伤则相对少见。本文报道2例PD-1抑制剂致消化道损伤的病例,旨在探讨PD-1抑制剂相关消化道损伤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依据。
郭亚慧陈宏桢刘茜姚乐李辉尹凤荣张晓岚
关键词:消化道损伤
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成人巨结肠类缘病2例报道
2023年
通过回顾和分析2例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成人巨结肠类缘病的临床诊疗过程,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赵志灿郭亚慧贾文秀战蓉蓉李辉尹凤荣张晓岚
关键词:巨结肠类缘病克罗恩病误诊
《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管理》解读被引量:2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湖北省武汉市及其他地区流行,疫情影响可能造成炎症性肠病患者就医困难,而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毒感染风险高于健康人。为使炎症性肠病患者安全且平稳地度过病毒感染流行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发表了《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管理》专家共识。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患者及相关人员对该共识的理解。
梁笑楠李辉王冬张晓岚
关键词: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炎症性肠病易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
202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任何器官。狼疮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是SLE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同时也是诱发狼疮危象的重要原因,患者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狼疮危象诊治经验,供临床参考。
余欢姚乐李风华李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胰腺炎狼疮危象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得靶器官产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疾病。
吴小磊李辉张晓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易感基因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HSP70、IL-15、HMGB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淀粉酶(amylase,AMY)、HSP70、IL-15、HMGB1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BUN、Scr、AMY、APACHEⅡ评分、血清HSP70、IL-15、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以上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血液净化有利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临床症状,降低HSP70、IL-15和HMGB1水平。
赵琪关炳星马骏付素珍李辉
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乌司他丁生长抑素白介素-15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