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疗效
  • 7篇颅内
  • 6篇疗效观察
  • 5篇急性
  • 4篇卒中
  • 4篇窦血栓形成
  • 4篇颅内静脉
  • 4篇颅内静脉窦
  • 4篇颅内静脉窦血...
  • 4篇颅内静脉窦血...
  • 4篇脑卒中
  • 4篇内静脉
  • 4篇静脉
  • 4篇静脉窦
  • 4篇静脉窦血栓
  • 3篇动脉
  • 3篇血管造影
  • 3篇抑郁
  • 3篇造影

机构

  • 18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杜伟
  • 6篇李宏
  • 5篇马世红
  • 4篇李云
  • 2篇郭晓贤
  • 2篇李真
  • 1篇张彩峰
  • 1篇张子峰
  • 1篇康静
  • 1篇高焱
  • 1篇郝美美
  • 1篇李晨曦
  • 1篇贺亚龙

传媒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常规应用西比灵胶囊5 mg,睡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1次/天口服;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0.26 g/粒),3次/天,均4周为1疗程,根据治疗后中止发作的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改变及1年内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超声等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TIA发作效果显著、安全。
李云李宏杜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心络胶囊疗效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DSA与TCD同步、双盲地测量,检查内容为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及管腔狭窄程度,最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CD检测敏感性是87.5%,特异性达95.6%,阴性预测值97.5%,准确度94.2%,2种检查方法相关性为0.74。结论TCD对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准确率,与DSA的相关性较好,是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
李云张子峰韩世锋杜伟李宏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8个月-3 a,2例肢体瘫痪者一般情况良好,余均恢复正常,均未再次发生脑静脉系统血栓。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样,头痛为常见或唯一症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者预后良好。
李宏杜伟李宁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MRI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抗凝治疗
经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78例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5共78例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记录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5例顺利完成操作,其中根据诊断和治疗需要超选颈内动脉造影38次,颈外动脉造影5次,椎动脉造影49次,成功率96.2%。3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总的并发症为9.0%,包括桡动脉痉挛(2例)、上肢胀痛(3例)、皮下血肿(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结论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张海学马世红范百亚杜伟
关键词:桡动脉脑血管造影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经内科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6例患者均行接触性溶栓和机械碎栓,其中2例联合行颈动脉溶栓、1例于溶栓后行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 14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恢复正常,视乳头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1例患者于2周后复查造影静脉窦主干畅通,3例部分主干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有代偿。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CVST是有效、安全的。
马世红强彩芹范百亚张海学杜伟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米替林。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4、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各观察时点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末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米替林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对PSD患者具有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不良反应程度低的优点。
杜伟李真李晨曦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阿米替林安全性
早期介入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治疗的时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对照组在稳定病情后20d进行康复锻炼与护理,观察组于发病6h内进行溶栓,24h后抗凝治疗,病情稳定后立即进行康复锻炼与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生活能力,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0.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分别(13.12±3.61)和(19.09±3.14)分,两组间在生活能力和神精功能损伤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在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杜伟范百亚
关键词: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
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舒眠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W,治疗后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觉醒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睡眠结构分析浅睡较前减少,尤其I期睡眠明显,而深睡(Ⅲ,Ⅳ期)明显增加,快速眼动睡眠相(REM)睡眠比例有所增加。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和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无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Ⅱ期睡眠)增加,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REM潜伏期延长。结论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李宏高焱马世红李真郭晓贤杜伟
关键词:舒眠胶囊黛力新原发性失眠多导睡眠描记术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发病6h以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与血栓通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与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30d、90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张海学杜伟
关键词:依达拉奉尿激酶脑梗死
经颈内动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组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特点为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1]。随着MRI、MRV及DSA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该病的检出率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传统治疗该病首选抗凝治疗,而CVST患者多为广泛血栓形成,单用抗凝治疗效果差、
范百亚郭晓贤强彩芹杜伟马世红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联合抗凝治疗静脉回流受阻血管疾病发病形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