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莲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农村人群尿酸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农村人群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兴市徐舍镇5个村40岁以上农村居民2 4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等相关信息,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测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1)实际参与调查人数为1 899人,应答率为79.13%,收集有效问卷1 897份,有效率为99.89%;高血压患者中服用降压药者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未服用降压药者(均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均有P<0.05),但校正年龄、性别、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体质指数后进行的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尿酸与SBP、DBP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之间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者与尿酸水平正常者之间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降压药与尿酸升高有关,排除降压药物影响并校正混杂因素后,尿酸水平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无关。
- 杨松赵彦平赵祥海陈燕春杜青莲王海茹陈金凤沈冲杨亚明王骊
- 关键词:尿酸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 农村人群转氨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农村人群血清转氨酶包括丙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partate sminotransferase,AST)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
- 沈冲杜青莲李新立沈洪兵陈金凤杨松杨亚明王骊陈凯胡静赵祥海陈燕春
- 关键词:血清转氨酶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 文献传递
- 常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比较服用不同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宜兴市两个乡镇社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三次测量血压结果显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自我报告高血压史并服药的对象确定为高血压病例。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信息、服用降压药种类及临床生化指标资料。使用适合中国人的MDRD简化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并把e GFR作为评估肾功能的主要指标。同时把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sea nitrogen,Ur)和尿酸(uric acid,UA)作为评估肾功能参考指标。结果:排除服用降糖药对象,服用降压药者e GFR为(86±20)m L·min-1·1.73 m-2,显著低于不服用降压药者(92±17)m L·min-1·1.73 m-2(t=7.660,P<0.001);使用不同降压药物两两比较结果表明,服用珍菊降压片和降压片者e GFR分别为(85±23)m L·min-1·1.73 m-2、(84±14)m L·min-1·1.73 m-2,显著低于服用复方利血平者(88±21)m L·min-1·1.73 m-2,而服用复方利血平者e GFR低于不服用降压药者(92±17)m L·min-1·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年龄、GLU、TG、HDL、BMI等协变量后,上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菊降压片、降压片和复方利血平均对肾功能可能存在损害作用,长期服用这三类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应密切关注肾功能,减少肾损伤。
- 陈燕春杨松赵彦平赵祥海杜青莲沈冲崔国兴
- 关键词:降压药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MDRD方程
- 农村人群肝功能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农村人群血清肝功能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年龄≥30岁共3000人作为调查对象,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参与调查的2237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LT、AST、GGT、血脂和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1)本次调查共有1673例纳入分析,ALT、AST和GGT水平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8,P〈0.01;t=3.719,P〈0.01;t=4.579,P〈0.01)。(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ALT和GGT水平呈现下降趋势。(3)总体上男女之间ALT和GGT的异常率(≥4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0,P〈0.05;χ2=32.928,P〈0.01),而AS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3,P=0.158)。男性ALT和GGT异常率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降低(χ2=15.700,P〈0.01;χ2=25.069,P〈0.01),而女性60-70岁组GGT异常率最高(χ2=10.790,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年龄和性别外,影响ALT、AST和GGT升高的因素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和体质量指数(BMI)。(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TG和UA均与ALT升高相关,TC和UA与AST升高相关,而性别、年龄、BMI、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肌酐(CR)、空腹血糖(FBG)和饮酒均与GGT升高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人群血清ALT和GGT在男性中都呈现下降趋势,肝功能酶水平的升高受到BMI、血脂、血糖、UA水平及饮酒等多因素的影响。
- 陈燕春沈冲陈金凤杨松杨亚明王骊陈凯胡静赵祥海杜青莲李新立沈洪兵崔国兴
- 关键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