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组织中PHF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中PHF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肝细胞癌病人121例,收集其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组织中PHF2表达,随访病人3年,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PHF2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子。结果癌旁组织中PHF2阳性表达率(104/121,86.00%)高于癌组织(26/121,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F2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无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血清HBsAg、肝硬化有关(P<0.05)。PHF2阴性表达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16.24±2.11)个月,阳性表达为(21.29±2.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F2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细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肝细胞癌病人组织中PHF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其阴性表达不利于预后。 杨军 孙龙 赵健全 季骊 宋辉关键词:肝细胞癌 预后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016年 结肠癌是消化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腹腔镜手术方案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已获得认可。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杨军 王连新 周健 季骊综合消肿疗法与中医联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研究 2020年 分析综合消肿疗法与中医联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各部位周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应用综合消肿疗法联合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陆宏伟 杨军 周永娣 黄蓓蓓关键词:中医 TS、ERCC1及Topo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90例患者,应用SP免疫组化联合检测TS、ERCC1及TopoⅡ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对照组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TS、ERC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Topo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②TS表达与年龄有关,在≥60岁患者组中表达低于<60岁组;③ERCC1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有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④TopoⅡ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TS、ERCC1及TopoⅡ均在结直肠癌对抗肿瘤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TS、ERCC1及TopoⅡ对于结直肠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军 王连新 陈陶阳 陈瑛关键词:结直肠癌 胸苷酸合成酶 腹腔镜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对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中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于启东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引流组与缝合组,每组38例。缝合组采用一期缝合术,引流组采用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T)]、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缝合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引流组,住院费用少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TBIL、AST、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两组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管引流术相比,腹腔镜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减少其住院费用,避免患者长时间携带T管的痛苦,且两者肝功能均可短时间恢复,安全性较高。 杨军 宋辉 赵健全关键词:腹腔镜 胆总管取石术 一期缝合术 T管引流术 VEGF及DLL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肝癌组织中VEGF和DLL4表达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及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组织石蜡标本7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5例肝细胞肝癌及30例癌旁肝组织中VEGF和DLL4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和DLL4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0%、8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及DLL4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数目、有无静脉浸润密切相关(P<0.05);两者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程度、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阳性表达患者中的DLL4表达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患者,VEGF和DLL4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17,P<0.05)。结论 VEGF和DLL4在肝细胞肝癌和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上调具有一致性,共同促使肝癌新生血管生发,参与肝细胞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 杨军 王连新 季骊 周健 倪立新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VEGF DLL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门阻断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我院普通外科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接受选择性肝门阻断的方法下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手术,对照组接受经典Pringle肝门阻断的方法下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第3d总黄疸指数(35.3±17.1μmol/L)及谷丙转氨酶平均数232±65U/L均低于对照组的总黄疸指数(58.3±23.6μmol/L)及谷丙转氨酶(492±98U/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基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时选择解剖性肝门阻断的方法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手术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杨军 王连新 周健 季骊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中、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进行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性功能障碍、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危直肠癌应用腹腔镜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周健 倪立新 宋辉 杨军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合并盆腔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手术(OA)治疗阑尾炎合并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阑尾炎合并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A组和OA组,每组各30例。LA组患者接受LA手术治疗,OA组患者接受OA手术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阑尾炎合并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L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短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短于O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A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术前,LA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低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A治疗阑尾炎合并盆腔炎比较,LA在降低手术风险、改善预后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幅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临床对于符合相应条件的患者应优先选择LA治疗。 赵健全 杨军 陈辰 吕进关键词: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疗效比较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2019年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施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完全组,n=36)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辅助组,n=42)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组胃肠吻合时间[(24.2±11.5) min vs.(26.1±10.3) min,t=-4.719,P=0.684]、术中出血量[(42.0±9.5) m L vs.(52.0±11.5) m L,t=-0.792,P=0.416]与辅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口长度[(3.0±2.0) cm vs.(6.5±2.5) cm,t=-19.134,P<0.001]、肛门排气时间[(2.0±0.7) d vs.(3.0±0.8) d,t=-8.177,P=0.001]、进食流质时间[(2.5±1.0) d vs.(3.2±0.8) d,t=-8.792,P<0.001]、住院时间[(9.1±1.2) d vs.(11.9±1.5) d,t=-11.921,P<0.001]优于辅助组,且术后患者需要止痛剂剂量[(2.5±1.0)支vs.(4.0±1.2)支,t=-13.713,P<0.001]少。完全组出现吻合口漏1例,辅助组均未发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疼痛轻等优势,近期疗效显著。 倪立新 朱泓宇 周健 宋辉 杨军 宋庆杰关键词:胃癌根治术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