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齐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阿齐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 (MP)肺炎的效果。方法 MP肺炎患儿 60例 ,随机分为三组 ,A组 (阿齐霉素静脉给药组 )、B组 (阿齐霉素序贯治疗组 )、C组 (静滴红霉素组 ) ,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结果 三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但阿齐霉素序贯治疗组 2 4h症状减轻明显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总治疗费低 ,住院时间短。 詹文 杨勇 黎小秀关键词:阿齐霉素 序贯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无创呼吸支持对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对早期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入住新生儿科符合研究标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组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组。收集两组患儿基础临床资料、血气及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需机械通气较CPAP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剩余碱(BE)随时间而变化,但组间差异及组间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监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及CPAP通气方式均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对早期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影响无差异,临床应重视早期早产儿肺功能的监测。 谢伊玲 苏锦珍 李敏许 黎晓燕 杨勇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功能 持续肺充气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干预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持续肺充气(SLI)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安全性,为NRDS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9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N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IN-SUR-E组)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试验组(IN-SLI-SUR-E组)气管插管给予SLI后再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颅内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生后72h无创通气成功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同时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肺气漏发生率、BPD发生率、ROP发生率、PDA发生率、NEC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pH、PaO2、PCO2、BE均随时间而变化(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生后72h有创机械通气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但并不增加其肺气漏、颅内出血、BPD、ROP、PDA、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有效。 阮敏仪 饶红萍 杨勇 张兰 苏锦珍 李敏许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间歇通气组予以NIPPV治疗,持续通气组予以NCPAP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歇通气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持续通气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间歇通气组的PaCO_(2)水平低于持续通气组,PaO_(2)水平高于持续通气组(P<0.05)。间歇通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持续通气组的24.00%(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更佳,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康复,改善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谢伊玲 杨勇 黎晓燕关键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呼吸暂停 改良营养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改良喂养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1月开始实施改良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方案为截点,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后的方案更早开奶、更快加奶并积极使用母乳强化剂,分析两组基础资料、喂养情况及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5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改良组339例,对照组518例。两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母亲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前使用完整疗程激素促胎肺成熟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初次喂养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于对照组[17(6,25)h比18(13,24)h,7(5,9)d比10(7,13)d],肠外营养时间和达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11(9,16)d比23(16,32)d,16(12,22)d比29(21,40)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比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汁淤积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喂养方案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实现全肠内营养,并未增加相关并发症。 苏锦珍 阮敏仪 谢伊玲 杨勇 张兰 李敏许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并发症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无 吴繁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关键词: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超未成熟双胎儿临床救治结局及变化分析:一项广东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超未成熟双胎儿临床救治结局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选择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入院的胎龄<28周双胎儿269对,按照入院年份分为前5年组和后5年组,双胎中以出生体重高低分为重婴和轻婴。收集孕母围生期和新生儿住院资料,分析前、后5年双胎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后5年组超未成熟双胎儿、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的重度窒息发生率、出生头围低于前5年组(P<0.05)。后5年组超未成熟双胎儿均死亡的比例低于前5年组,且后5年组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的病死率低于前5年组(P<0.05)。后5年组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前5年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前5年组(均P<0.05)。结论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入院的胎龄<28周超未成熟双胎儿的存活率显著上升,且双胎内无论是重婴还是轻婴,发生重度窒息、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均明显下降,而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比例增加。伴随诊疗水平提升,未来需要由产前诊断、产科、新生儿科等组成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科学的双胎妊娠管理策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1):33-40] 石碧君 李颖 吴繁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关键词:双胎儿 出生体重 超未成熟儿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9年9月本院确诊PPHN患儿的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原发病资料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4例患儿,早产儿组73例、足月儿组51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生长受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足月儿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PHN的原发病为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PPHN的原发病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对合并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加强临床管理,预防PPHN的发生。 阮敏仪 李敏许 杨勇 苏锦珍 邓皓辉关键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早产儿 足月儿 输注红细胞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胎龄<32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输注红细胞次数的危险因素,探讨输注红细胞次数增加的相关并发症及预测指标,为NRDS患儿提供安全、科学的输血建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585名胎龄<32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NRDS新生儿,按住院期间输红细胞次数的不同分3组[输血0次(n=97)、输血1~2次(n=253)、输血≥3次(n=235)],比较3组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导致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输血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新生儿胎龄(周)(30.72±1.84 vs 29.87±1.66 vs 28.29±1.46)、出生体重(g)(1366.19±128.12 vs 1265.20±163.98 vs 1081.73±196.06)、入院时血红蛋白量(g/L)(172.37±19.98 vs 161.96±21.41 vs 154.33±24.61)、入院红细胞压积比值(%)(50.46±5.74 vs 47.69±5.55 vs 45.46±6.84)、住院时间(d)(40 vs 51 vs 68)、无创通气时间(d)(6 vs 11.01 vs 24.56)、静脉营养时间(d)(16.73 vs 22.37 vs 30.74)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输血≥3次组有创通气时间(7.66 d)明显高于输血1~2次组和输血0次组(P<0.05)。3组间败血症(1%,1/97 vs 4%,10/253 vs 9.4%,22/23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16.5%,16/97 vs 17%,43/253 vs 46.8%,110/23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4.1%,4/97 vs 19%,48/253 vs 59.1%,139/235)发病率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输血≥3次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26.8%,63/235)与输血0次组比较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是输血≥3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8,1.073,1.030,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住院时间、有创呼吸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对输血≥3次的预测效果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66、0.716,3者Cutoff值分别为>57 d、>2.75 d及>23.75 d。结论NEC、败血症、BPD、ROP是胎龄<32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输血次数增� 陈嘉雯 谢伊玲 杨勇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诊断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117例作为肺动脉高压组(PPHN组),根据1∶1配对原则筛选同期住院期间胎龄无显著差异、无PPHN的11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表现,进而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新生儿PPHN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础情况包括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阿氏评分(1 min、5 min、10 min)、宫内感染、羊水污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OR=3.087,95%CI:1.356~7.026,P=0.007)、胎粪吸入综合征(OR=46.436,95%CI:4.789~450.304,P=0.000)、新生儿呼吸性酸中毒(OR=8.126,95%CI:2.576~25.634,P=0.00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9.614,95%CI:4.104~22.519,P=0.000)、动脉导管未闭(OR=9.663,95%CI:3.980~23.461,P=0.000)为PPHN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性酸中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杨勇 阮敏仪 苏锦珍 谢伊玲 李敏许关键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