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肝炎
  • 10篇病毒
  • 8篇细胞
  • 6篇丙型
  • 6篇丙型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4篇丙型肝炎病毒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毒性肝炎
  • 3篇重型
  • 3篇重型病毒性肝...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核细胞
  • 3篇H-EGF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预后
  • 2篇体外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汕头市第二人...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杨小铭
  • 10篇李淑莉
  • 10篇罗端德
  • 8篇曾令兰
  • 6篇贺永文
  • 5篇何生松
  • 5篇周和龙
  • 5篇陈瑞烈
  • 5篇高勇
  • 3篇刘薇
  • 2篇郭劲松
  • 1篇朱华斌
  • 1篇王华
  • 1篇卢银平
  • 1篇李忆璇
  • 1篇林少锐
  • 1篇郭劲松
  • 1篇胡卫
  • 1篇刘朝
  • 1篇方胜英

传媒

  • 4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大学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武汉大学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2011年在武汉大学医院进行体检的该校9094名教职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按NAFLD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1)NAFLD总患病率20.73%,男性患病率(25.88%)高于女性(15.22%)(P<0.01),均在4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血糖(FBG)、血压、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9.071、3.520、1.899、1.276、1.239,P<0.05或P<0.01),与NAFLD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前两位危险因素分别是BMI和TG。结论:该校教职工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以40~5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BMI、血压、TG、TC、FBG是其危险因素。
胡卫杨小铭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血清TNF-α及h-EGF含量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检测了 4 9例重肝患者血清 TNF-α和 h-EGF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 ABC- EL 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 TNF-α和 h- EGF含量。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 TNF-α水平治疗前稍高于存活组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而 h- EGF却相反。随着病情进展 ,死亡组 TNF-α水平升高 ,h- EGF水平降低 ;存活组与之相反。血清 TNF-α水平越高 ,病死率越高 ;而 h- EGF水平越高 ,病死率越低。结论  TNF-α及 h- EGF分别能反映肝细胞坏死及再生情况 ,其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肝发展趋势 。
周和龙何生松曾令兰李淑莉杨小铭罗端德
关键词:TNF-ΑH-EGF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
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G及抗-HE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由于戊型肝炎病毒RNA(HEV RNA)检测手段较复杂,同时它在血清中存在的时间短,其结果受抽血时间影响较大,故戊型肝炎主要靠检测血清中抗-HEV-IgG及抗-HEV-IgM来进行诊断.
周和龙杨小铭何生松李淑莉曾令兰
关键词:急性戊型肝炎
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76例分为A组 3 5例 (拉米夫定 10 0mg ,qd ,po ,连续 12个月 ) ,B组 2 1例 (拉米夫定服用方法及剂量同A组 ,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 0 0mg ,tid ,连续服 6个月 ) ,C组 2 0例 (常规护肝 ,对症治疗 ,未经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 )。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A组HBV DNA阴转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62 .9% ,80 .0 % ,77.1% ;B组分别为 76.2 % ,90 .5 % ,76.2 %。A组HBeAg阴转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2 8.6% ,3 4.3 % ,42 .9% ;B组分别为 3 8.1% ,47.6% ,42 .9%。两组HBV 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复常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3 7.1% ,65 .7% ,71.4% ;B组分别为 42 .9% ,66.7% ,81.0 %。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 ,仅在 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单用或与苦参素联用 ,均具有明显抑制乙肝病毒作用 ;拉米夫定与苦参素联用 ,有改善肝功能作用 ,且有提高HBV
周和龙杨小铭何生松朱华斌黄华芳
关键词:拉米夫定苦参素
丙型肝炎或庚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外病毒RNA的检测
2000年
了解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及HGV-RNA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的方法检测72例丙肝患者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和HGV-RNA的情况。结果:在患者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检出HGV-RNA阳性者11例和15例,两者同时呈阳性者10例。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者在血浆中、在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和在血浆+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HCV-RNA和HGV-RNA的例数分别为9、11、6例,占总例数的12.4%、15.3%和8.3%。同步检测HCV-RNA和HGV-RNA感染率均是细胞高于血浆。结论: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发生率与欧美、日本等国报道相似,同步检测对于避免临床漏诊和研究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李淑莉曾令兰罗端德刘薇郭劲松杨小铭
关键词: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单个核细胞
内毒素及h-EGF检测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检测了 49例重肝患者血清内毒素和人表皮生长因子 (h EGF)含量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偶氮显色鲎试验方法及ABC 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和h EGF值。结果 :(1 )死亡组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治疗前高于存活组 ,且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而h EGF却相反。 (2 )随着病情进展 ,死亡组内毒素水平升高 ,而h EGF水平有所降低 ,存活组则与之相反。 (3)血清内毒素水平越高 ,病死率越高 ;而h EGF水平越高 ,病死率越低。结论 :内毒素及h EGF分别能反映肝细胞坏死及再生情况 ,其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肝发展趋势 。
周和龙杨小铭何生松曾令兰李淑莉罗端德
关键词:内毒素人表皮生长因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 772 1及胎肝细胞株L0 2 ,继续培养 6 0d ,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中正、负链HCVRNA。结果 HepG2、SMMC 772 1在感染后第 2~ 30d ,L0 2在感染后第 3~ 30d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 ;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第 3~ 30d可以间断检出 ,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 3株细胞以HepG2细胞中HCV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 ,并在第 31~ 6 0d仍可间断检出 ,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 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 ,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2、SMMC 772 1及L0 2细胞均对HCV易感 ,并能支持HCV长期复制。
陈瑞烈贺永文高勇李淑莉杨小铭罗端德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细胞培养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情况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 (NISH)法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法分别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 RNA和非结构 (Nonstructural,NS)蛋白NS5抗原 ,同时用SABC法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8例 (4 0 0 % )患者的PBMC中HCV RNA呈阳性 ,其中 6例 (30 0 % )患者的PBMC中NS5抗原同时呈阳性。HCV RNA和NS5抗原均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NS5抗原还出现于胞膜上。HCV RNA和NS5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很低 ,分别为 0 1%~ 2 0 %和 0 1%~ 3 0 %。HCV R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D4+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组 ,CD4+/CD8+比值下降 ;而HCV RNA阳性组的CD4+T细胞比例则又低于阴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 ,CD4+/CD8+比值出现倒置 (P值均小于 0 0 1)。结论 :HCV可以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PBMC并在其中复制 ;HCV感染PBMC后引起CD4+T细胞比例减少 ,CD8+T细胞比例增加 ,导致CD4+/CD8+比值下降甚至倒置 。
高勇贺永文曾令兰刘薇杨小铭罗端德
关键词: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T细胞亚群
内毒素,TNFα及h—EGF检测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评判中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本文检测了49例重肝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和h—EGF含量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偶氮显色鲎试验方法及ABC—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毒素,TNF-α和h—EGF值。结果:①死亡组患者血清US,TNF-α水平治疗前高于存活组,且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0.05和<0.01,而h—EGF却相反。②随着病情进展,死亡组LPS,TNF-α水平升高,而EGF水平有所降低,存活组则与之相反。②血清LPS,TNF-α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而h—EGF水平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内毒素,TNF-α及h—EGF分别能反映肝细胞坏死及再生情况,其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肝发展趋势,可用作评判重肝预后的指标。
周和龙何生松曾令兰李淑莉杨小铭罗端德
关键词:内毒素TNFΑH-EGF病毒性肝炎
激活素A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激活素A对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系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SC LX-2。设正常对照组和激活素A干预组,其中激活素A干预组分为9个浓度梯度,药物终浓度分别为1、2.5、5、10、20、40、80、160、320μg/L,采用CCK-8法检测激活素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再选取25、50、100、200、300μg/L5个浓度分别作用24、48、72 h,观察激活素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激活素A可刺激LX-2细胞增殖,1~2.5μg/L浓度范围内作用轻微(P>0.05),而80~320μg/L的激活素A作用明显增强(P<0.01),且在细胞指数生长期对刺激细胞增殖有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激活素A可通过刺激HSC增殖,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方胜英王华曾令兰卢银平刘朝杨小铭
关键词:激活素A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