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文
-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无悲剧的公地制度——对哈丁模型的扩展及其验证
- 本文修改了哈丁模型的假定后推出,在人口规模较小,土地不稀缺时,公地决不会导致悲剧。但是,对于定居农业,即使土地没有租值,人们还是会划分土地,这不是为了确定土地产权,而是为了确定农产品的归属。当人口增长使土地稀缺起来时,这...
- 杨志文谢作诗
- 关键词:公地稀缺性
- 文献传递
-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实验与真理
- 2008年
- 实践和科学实验所界定的活动分属两个不同的认识领域,所能检验的真理也不同。马克思对认识论的革命性贡献主要体现于,他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引入了实践标准。主张研究人类历史要从客观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类型活动的基础,人类的思想活动和理论活动应从生产实践活动中得到说明。
- 杨志文包小忠
- 关键词:真理
- 建置经济的稳定性分析
- 本文认为建置经济的不稳定性是致使自战国时代起屡屡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向成熟资本主义经济演进的过程被打断的根本原因。通过改进后的芬德雷-威尔逊模型,我们发现,中华帝国每个王朝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后,军队的职能都不可遏止地发生...
- 杨志文
- 文献传递
- 人口规模、交易成本与中西封建社会的产生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使用主流经济学的模型化方法,从特定的人口规模及其分布状态演绎封建社会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并以真实的历史事实和"灾变"检验了模型。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以及穿越荒野的巨大成本导致封建社会政权分裂和市场缺失;当人口增长覆盖了农业区之间的荒野后,交易成本会大幅下降,封建制度因低效而终结;而人口毁灭重现地旷人稀的状况时,封建制度会再次复活。
- 杨志文彭瑞夫
- 关键词:交易成本封建制度
-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实验与真理
- 2008年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指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实践只是检验历史理论的真理性,而不能检验科学真理。科学实验不是实践的典型代表,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自然真理只能来自科学家的理性活动。实践和科学实验所界定的活动分属两个不同的认识领域,所能检验的真理也不同。马克思对认识论的革命性贡献主要体现于,他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引入了实践标准。
- 杨志文包小忠
- 关键词:真理感性经验
- 劳动的稀缺性与周代私有产权的起源
- 2007年
- 本文认为,我国西周时期不存在法律意义上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所谓'公田'和'私田'的划分是一种分割劳动的手段。西周时土地极多、劳动稀缺的条件,不值得浪费资源发明实施土地产权制度,而如何分配占有劳动资源构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劳动私有产权制度。春秋时期人口增长使得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土地增长的价值只能处于公共领域,被人们肆意争夺。这就在制度方面造成了一种压力,于是,各诸侯国创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
- 杨志文
- 关键词:封建社会
- 对井田制兴起和衰落的一种契约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周时期井田制兴起和衰落的经济机制,认为在周王朝当时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稀少,缺乏有效的市场,很高的消费组合谈判成本使得井田制形式的劳动分成成为唯一理性的契约安排。而随着周王朝人口的增加和不断分封,市场出现了,这改变了井田制契约存在的条件。作为对新经济条件的反应,各诸侯国废除了井田制契约,建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和实物租契约。
- 杨志文包小忠
- 关键词:井田制
- 原初农业社会私有产权起源研究
- 杨志文
- 关键词:封建社会人地比例
- 劳动的稀缺性与周代私有产权的起源被引量:1
- 2007年
- 我国西周时期不存在法律意义上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所谓“公田”和“私田”的划分是一种分割劳动的手段。西周时土地极多、劳动稀缺的条件不值得浪费资源发明实施土地产权制度,而如何分配占有劳动资源构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劳动私有产权制度。春秋时人口增长使得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土地增长的价值只能处于公共领域,被人们肆意争夺。这就在制度方面造成一种压力,于是,各诸侯国创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
- 杨志文
- 关键词:封建社会
- 土地所有权的起源和废弃——一个基于人口增长和人口大毁灭的理论模型被引量:2
- 2013年
- 文章把马歇尔"自由使用时标准农夫耕种土地的最大面积"定义为可耕地不稀缺的数量标准。当所有农民使用的耕地满足马歇尔条件,耕地的边际产品为零,耕地就不是财产。人口增长使其耕地边际产量大于零时,人们使用的耕地才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私人财产。反之,人口大规模毁灭再现马歇尔条件时,耕地又会变为非财产。基于这个客观、真实的标准,对中国农耕文明的考古证据和历史资料研究发现,西周早期的井田制并非产权制度,春秋中后期中原各国才陆续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东汉末年爆发的伤寒导致人口大规模灭绝,使已建立起来的土地产权制度又被彻底废弃。
- 杨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