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IL—2受体免疫放射测定
- 1991年
- 采用^(125)I 标记小鼠抗人IL—2受体(P55)的抗Tac(CD_(25))单克隆抗体,成功地建立了人IL—2受体的免疫放射分析法,动态观察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 刺激24、48和72h 后IL—2受体表达的时间曲线,通过Scatchard 作图分析表明^(125)I—抗Tac 单克隆抗体与PHA 活化的上述三个时间点的T 淋巴细胞的最大结合容量(B_(max))分别为43000位点/细胞、54000位点/细胞和61000位点/细胞。本研究为临床IL—2受体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的免疫放射测定法。
- 殷志伟杨惠斌冯树一步鸣张学光茅子均
- 关键词:淋巴细胞受体
- Wistar大鼠脾B淋巴细胞体外照射及其在体内迁移和归巢的辐射效应
- 1989年
-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60)Co γ线对Wistar 大鼠脾B 淋巴细胞体外照射及其迁移和归巢至同系受体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胸腺和血液等组织的辐射效应。实验表明:(1)体外照射的B 细胞数(%)随照射剂量增加呈依赖性递降(P<0.01);(2)注后3、24h,经1~8 Gy 受照淋巴细胞迁移和归巢至受体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B 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明显地下降(P<0.01),且与体外照射的辐射效应呈平行关系。但归巢至胸腺和再循环迁入血液的B 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3)从分布比率提示受照B 细胞继发性迁移和归巢至脾脏的量呈上升趋势,而归巢至肠系膜淋巴结的量则继续减少。
- 殷志伟茅子均杨惠斌胡玉敏
- 关键词:淋巴细胞迁移归巢
- ^(60)Coγ射线体外照射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原发移行和归巢的影响
- 1989年
- 本文介绍用^(51)Cr 标记淋巴细胞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体外照射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原发移行和归巢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在注射淋巴细胞悬液后2小时,受照淋巴细胞异常地滞留在肝脏和肺,而归巢到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的数量显著减少;辐射对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影响,除直接与细胞质膜系统损伤有关外,还可能与微丝/微管系统的损伤有关。
- 杨惠斌茅子均殷志伟
- 关键词:淋巴细胞归巢
- 抗细胞骨架药物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影响
- 1989年
- 本文采用放射性核素^(51)Cr 标记淋巴细胞的方法,研究抗细胞骨架药物对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影响.结果:(1)注射后2h,正常大鼠脾淋巴细胞主要归巢到脾脏,其次是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而归巢到肠相关淋巴组织和停留在外周血的标记淋巴细胞较少.(2)叠氮钠、秋水仙素或松胞素B 在不同程度上均能损害淋巴细胞的移行和归巢功能,表明微丝/微管系统对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起重要作用.
- 杨惠斌茅子均殷志伟
- 关键词:归巢叠氮钠秋水仙素
- SLE患者T淋巴细胞IL—2R和血清sIL—2R水平变化的研究
- 1993年
- 采用受体免疫放射分析法和ELISA技术分别观察了活动期SLE外周血T细胞IL—2R表达及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IL—2R数目显著减少(P<0.05);(2)血清sIL—2R水平(活动期及非活动期)则显著增高(p<0.01)。上述结果提示,测定T细胞表面IL—2R表达量及血清sIL—2R水平,对监视SLE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病期变化及其在治疗决策上均有重要意义。T细胞表面IL—2R数量减少及血清sIL—2R水平增高可能是SLE免疫病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 杨惠斌殷志伟谢平罗建君胡玉敏茅子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