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开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9代谢活化酶系统制备及蛋白含量的测定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有效的S9代谢活化酶系统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苯巴比妥钠作为诱导剂制备大鼠肝S9,并采用Lowry法测定所制备的S9蛋白含量.结果:成功制得大鼠肝S9,并测定其蛋白含量为38.66mg/ml.结论:苯巴比妥钠作为诱导剂可以成功制备出大鼠肝S9.
- 何黎黎杨立开邓黎龚涛孙迅张志荣
- 关键词:蛋白含量测定
- 石蒜碱脂质纳米乳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制备石蒜碱脂质纳米粒,考察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制备石蒜碱-油酸复合物,溶剂注入法制备纳米乳,超滤法测定包封率,MTT法初步考察纳米乳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制备的纳米乳颗粒圆整均匀,形态良好,包封率为82%±1.4%,粒径为91.9±4.0 nm,PDI为0.171±0.013,Zeta电位为-50.4±5.4 mV。纳米乳较原药能更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论溶剂注入法制备的石蒜碱脂质纳米乳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分布均匀,较原药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 郭扬明杨立开张轩邈刘兴龚涛张志荣
- 关键词:石蒜碱包封率MTT法
- PELGE空白纳米粒对Chang细胞c-fos、c-myc、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考察PELGE空白纳米粒对Chang细胞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筛选生物相容性好、低毒的载体材料,探索纳米粒可能存在的致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用荧光标记寡聚核苷酸,Tagman探针法测定与PLEGE和PLGA空白纳米粒共培养的Chang氏细胞,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内参基因,测定了抑癌基因p53及原癌基因c-myc、c-fo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9种空白PELGE纳米粒中,1号材料(PEG 550,5%,LA/GA=7:3)、7号材料(PEG 750,5%,LA/GA=7:3)的3种基因表达水平均较低,相对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 1、7号材料性质惰性,不会导致细胞出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量的明显变化,说明其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潜在的致癌性。
- 何黎黎杨立开邓黎孙逊龚涛张志荣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 PELGE空白纳米粒的体外免疫学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mPEG-PLGA-mPEG(PELGE)空白纳米粒的体外免疫性。方法采用定量酶联检测与PELGE纳米粒共同培养后的THP-1源巨噬细胞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释放量。结果 9种PELGE材料所制备的纳米粒中,9号材料(PEG2000、5%、LA/GA=5:5)可以导致THP-1源巨噬细胞IL-6分泌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PLGA纳米粒组。结论 9号材料可能有潜在的免疫毒性,而其余8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免疫相容性。
- 何黎黎杨立开邓黎张志荣龚涛孙逊
- 关键词:纳米粒
- mPEG-PLGA-mPEG系列纳米粒的毒性与其结构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丙交酯/乙交酯/聚乙二醇(LA/GA/PEG)共聚物(mPEG-PLGA-mPEG)系列材料所制备的空白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并考察毒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与空白纳米粒培养48 h后的正常人肝细胞Chang的细胞存活率,采用Origin软件分析mPEG-PLGA-mPEG材料中的PEG分子量,并考察PEG的含量和LA/GA比例对毒性的交互作用。结果PEG的分子量和含量对纳米粒的毒性影响较明显,LA/GA比例对其影响较小。结论控制合成mPEG-PLGA-mPEG的材料中所使用PEG的分子量和含量,可降低mPEG-PLGA-mPEG所制备纳米粒的毒性。
- 杨立开何黎黎段友容刘洁孙逊张志荣龚涛
- 关键词:纳米粒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