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
- 作品数:316 被引量:1,69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吴鞠通对仲景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被引量:4
- 2007年
- 仲景不仅善于温阳,亦善于养阴。吴鞠通师承仲景,运用并发展了养阴法,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清热育阴、泄热存阴、泻火滋阴、酸甘化阴、通阳益阴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吴鞠通对仲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 赖明生杨禅中陈润东杨进
- 关键词:吴鞠通伤寒论温病条辨
- CD54和CD106在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咽部黏膜上的表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咽部黏膜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06)在小鼠流感病毒H1N1型FM1感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18~20g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咽部黏膜上CD54、CD106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实验组小鼠黏膜匀浆中CD54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小鼠黏膜细胞中CD54、CD10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CD54、CD106在小鼠流感病毒FM1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实验判断病毒感染的程度,对于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提供重要信息。
- 钟燕春杨进龚婕宁姜淼马可迅倪秋勤佟书娟
- 关键词:CD54CD106流感病毒黏膜
- 温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2011年
-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文章通过对温病学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师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 赖明生杨进魏凯峰
- 关键词:温病学教学改革中医学
- 脾阴学说及其现代理论与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23年
- 论述了脾阴学说在中医学历史上的起源、发展与成熟情况。重点介绍了缪希雍脾阴学说的主要内容:脾阴在脾主运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脾阴虚证的证特点和辨证关键,脾阴虚证甘寒滋润益阴的治疗大法。脾阴学说的现代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脾阴的内涵研究、脾阴虚和胃阴虚的鉴别要点研究和脾阴虚证的治法研究。脾阴学说在现代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胃肠道疾病。
- 顾鸣佳邱晓红朱介宾杨进
- 关键词:缪希雍脾阴学说胃阴虚资生丸
- 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等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并与丹参作比较。结果 :养阴方具有显著增高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含量 ;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的活性 ,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活性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降低丙二醛 (MDA)含量的作用。养阴方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显著优于丹参。结论 :养阴生津方药抗栓溶栓的作用机制与活血化瘀类药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通过调节抗凝、纤溶作用达到化瘀功效。养阴生津方药治疗血瘀证主要是通过增水行血、濡润脉道、消散瘀凝、滋养脏腑以调节血行等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消除瘀血的目的。
- 万海同白海波杨洁红余道军别晓东蔡宇严伟民杨进郑筱祥
- 关键词:养阴方内皮细胞抗凝功能纤溶功能中药药理
- 进一步改进络病学教学的探讨
-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包括种络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是对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一个很好的补充。络病学教材在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开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络病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教学...
- 杨进龚婕宁
- 关键词:络病学络病理论
- 益肾通络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机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益肾通络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弥可保)、中药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6周后,观察中药复方对模型大鼠血糖、MDA、NO及NGF含量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MDA、NO明显升高,NGF含量明显降低;中药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血糖、MDA、NO明显降低,NGF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益肾通络法能够改善MDA、NO及NGF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
- 徐雁杨进
-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一氧化氮丙二醛神经生长因子
- 论热毒炽盛、阴伤络损是热毒血瘀证的病理基础被引量:8
- 2010年
- 科学的阐明热毒血瘀是温病和许多内科杂病病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热毒炽盛、阴伤络损是热毒血瘀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其实质主要在于5方面:邪热炽盛,毒损络脉;邪热灼津,络脉失充;阴伤液耗,阴亏血滞;热阻阴伤,气机郁闭;脏虚血瘀,变证蜂起。对于本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温热病和一些内科杂病过程中某些证候的病变本质,深入理解络病理论,探求其演变规律,提示多种疑难病症的共同发病环节和病理基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医理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剂,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民孙学娟杨进王灿辉
- 关键词:热毒血瘀证病理基础热毒炽盛
- 人参皂甙和肿瘤坏死因子对小鼠脾细胞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 1997年
-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在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报道人参皂甙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它们联合应用对小鼠脾脏细胞 ADCC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甙和 TNF 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增强小鼠脾细胞的 ADCC 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者联合应用时不论在体内或体外,均有明显协同作用(P<0.01,P<0.05)。
- 陆平成马健杨进马登尚
- 关键词:人参皂甙肿瘤坏死因子脾细胞
- 谈创造性教学模式在中医病案讲座中的应用
- 2006年
- 赵岩松朱虹杨进王灿晖
-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模式病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