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支付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以扩散张量数据为参照的中国可视人白质纤维束的显示
- 本文提出了一种显示可视人数据集中白纤维的方法,利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到得的活体脑扩散张量数据,融合到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利用扩散张量数据进行纤维追踪,抽出白质纤维束,并运用可视化技术,在可视人中显示胼胝体和内囊的纤...
- 林支付张绍祥
- 关键词:白质纤维束
- 文献传递
- 豆状核的定位解剖与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对豆状核进行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 ,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用经防腐固定的肉眼观无病变的成人整脑标本 60个 ,剥去脑膜及血管后 ,正中矢状切为左、右两半 ,通过原点 (大脑前、后连合连线的中点 )作三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 ,定X轴为左右横轴、Y轴为前后纵轴、Z轴为上下竖轴 ,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统。大脑半球用液体琼脂填充各脑室包埋固定 ,冷却后用切片机经X轴、Y轴、Z轴切面 ,得到各轴 2 0个脑 2mm厚的薄片。确认各脑片上的核团轮廊 ,经数码相机摄片 ,逐一贮存在计算机内 ,即切片→摄片→数字化图像等过程。结果 :获得逼真、平滑并可随意放大、缩小、切割和旋转的带坐标的豆状核的三维空间图像 ;豆状核的长宽高和坐标值。结论 :豆状核的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的空间形态 。
- 田菊霞林支付卢洪煊
- 关键词:豆状核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手术可视化
- 过程性评价在混合式教学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系统解剖学是古老而又经典的医学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为其它医学课程打下基础。其特点是名词繁多、人体结构相对复杂难懂,内容枯燥乏味,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掌握人体正常结构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只注重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 徐小冬赵建军孙芬林支付方欣
-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系统解剖学医学基础课人体形态结构医学课程
- 脑内神经核团解剖学研究中的三维重建方法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索小数据量条件下三维重建方法,并用之研究脑内神经核团的空间形态和位置.方法 以20只整脑2mm厚的连续切片为数据源,运用曲面造型法,重建豆状核、红核等脑内神经核团的三维形状.结果 在微机上重建出脑内神经核团的形状,并获得核团中心位置、体积等数据.结论 三维重建方法对脑内神经团的三维重建切实有效,有助于对脑内神经核团形态位置的精确研究.
- 林支付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形态学三维重建红核豆状核
- 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三角工作区”的薄层断面解剖和三维重建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明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三角工作区”的连续薄层断面的形态和三维结构。寻求解决“工作三角”的确切定义。方法选取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对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解剖学观测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获得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学特征、相关测量参数和三维结构。“三角工作区”的面积为(23.70±8.73)mm^2,腰椎间盘穿刺虽是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通过。结论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工作三角”的连续薄层断面数据集和三维重建可良好显示其形态和三维结构。初步明确了“工作三角”的定义,进一步证实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是穿刺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 游箭李春平杜勇杨林敬宗林张绍祥李恺谭立文林支付邱明国贺超缪南东
- 关键词:椎间盘断面三维重建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介入手术虚拟训练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微创治疗。近20年来,介入微创治疗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临床仍存在穿刺失败、穿刺并发症及培训等诸多问题。我们开发设计了具有中国人影像数据和中国可视化人体(CVH)数据的介入手术虚拟训练系统软件和硬件,通过手术虚拟训练系统对其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入路、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模拟和评价,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减少幅射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 游箭游箭李恺谢叻林支付
- 关键词:腰椎间盘虚拟训练系统
- 神经肽Y及其与脑部疾病的关系
- 2008年
- 神经肽Y(neuropep tide-Y,NPY)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尤其以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含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多数学者认为NPY既是神经递质又是内分泌调节物质,它可以通过调节脑部血管的舒缩,异常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内其它神经递质的改变,从而引起脑部疾病。NPY还与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 徐小冬卢洪煊陈辉林支付
- 关键词:脑部疾病
- 人体大脑数字化解剖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构建人体大脑数字化解剖模型,为实现大脑的计算机精确模拟提供可操作的基础平台,为人体大脑功能研究提供解剖学框架。方法采用低温冷冻铣切技术采集人体大脑的横断面图像,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将分割提取后的脑断面图像进行重建,建立大脑三维模型。用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发的可视化软件,在三维空间上对人体大脑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建立了以前后连合间线中点为原点的大脑三维模型,且模型上每一像素都有相应的解剖标识,其任意一点的坐标均能显示;大脑的三维模型可以任意切割显示大脑内部结构:重构后的大脑结构还可进行三维测量。结论大脑数字化模型建立在临床常用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中且模型上每一像素都有相应的解剖标识,为模型驱动分割算法的研究提供了模板,同时也为神经解剖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直观的手段。具有明确解剖标识和量化空间信息的数字化人大脑模型,与坐标系统联系起来,还为人大脑各类图像配准提供了公共参考系统。
- 李七渝张绍祥王平安刘正津林支付谭立文谢永明
-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大脑
- 神经组织三维重建的连续切片染色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21世纪被世界科学界公认为是生物科学、脑科学的时代,神经形态学的研究是一个最基本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重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形态学,比较解剖学等领域。而进行三维重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得到结构显示良好的连续的二维切片图像,因此总结、归纳现有的神经组织切片的染色方法,找到一些质量上合乎三维重建要求,操作上适合于连续制作的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对进一步探求应用于三维重建的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并进而进行神经组织的三维重建,是很有必要的。
- 刘鹏林支付
- 关键词:尼氏染色三维重建
-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脑基底核团的三维立体解剖与可视化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建立基底核团的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与基底核有关的横断面图像,对基底核团进行半自动分割,并采用面绘制的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用Amira软件,对基底核团进行绘制重建,然后进行冠状、矢状重采样。从横、冠、矢3个方位对基底核团进行立体解剖及可视化研究。结果:获得同一基底核团横、冠、矢3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数据集,对豆状核、尾状核、杏仁核等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重建结构可多结构、多色彩模式显示,可在三维空间绕任意轴旋转。结论:为基底核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重建的基底核团真实、清晰,再现了各结构的自然形态及在空间中的确切位置,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基底核的数字解剖学模型。
- 李七渝张绍祥林支付谭立文
- 关键词:基底核三维重建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