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干预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干预。方法:我科自2011年11月~2013年12月独立开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4例。护理过程中主要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做好预知性指导。术后抬高患肢30°,观察肢端血运及皮温情况,自粘弹力绷带加压松紧度,做好健康宣教,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弹力袜的用法及活动、饮食等综合措施。结果:14例患者15条腿经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愈率100%。结论:泡沫硬化剂具有创伤小,治疗范围广,费用低,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使患者达到美容、舒适的目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起到关键作用。
- 唐仰璇佘佩吟方楚萍吴映华林芳
- 关键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干预
- 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应用于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应用于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9年本院行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病例共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电刀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刀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低血钙、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超声刀进行开放甲状腺手术效果可靠,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杨熙詹泽锋林芳
- 关键词:超声刀高频电刀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出血量
- 术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术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潮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结直肠癌转移与否分为对照组(术后无转移,n=50)及观察组(术后有转移,n=50)。采集患者的术前血样以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水平,整理资料并统计分析;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是否为结直肠癌转移;分别绘制血清中CRP、PCT水平及两者联合与结直肠癌转移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和95%置信区间,明确术前CRP及PCT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前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RP、PCT均为早期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CRP、PCT均与早期结直肠癌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的AUC值为0.783,95%CI为0.688~0.879,截断值为8.500 mg/L;PCT的AUC值为0.873,95%CI为0.802~0.945,截断值为0.405 ng/ml;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39,95%CI为0.898~0.980,截断值为0.009。CRP、PCT以及CRP联合PCT的特异度分别为82.00%、84.00%、90.00%;敏感度分别为92.00%、96.00%、98.00%。结论:术前CRP及PCT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谢裕强黄锐涛林芳庄丹林锡汉
- 关键词:降钙素原早期结直肠癌癌症转移
-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最明显(P〈0.05或P〈0.01),营养前后免疫学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通过预见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 林妙英林芳方楚萍谢昭雄
- 关键词:三腔管肠道营养肠肿瘤护理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结肠癌(右半结肠癌28例,左半结肠癌31例)患者,均术中留置FREKA三腔空肠营养管,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通过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具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的优点,肠内营养可大胆应用于左半结肠癌术后患者,而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术后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胃肠道并发症,通过前瞻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 林妙英林芳方楚萍谢昭雄
- 关键词:三腔管肠内营养结肠癌应用护理
- 快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快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Ⅱ-Ⅳ级疼痛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0级、Ⅰ级疼痛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更好、更快地改善患者肠胃功能,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治疗风险,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林芳吴煌陈钦佘佩吟谢昭雄
- 关键词:常规护理胃肠手术围手术期
- 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在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肝胆胰、胃结直肠大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查房模式,试验组采用医护一体查房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医生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提高、护士健康宣教落实、患者对健康宣教依从性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在腹部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减少,健康宣教得到落实,患者对健康宣教的依从性提高.
- 佘佩吟谢昭雄林妙英方楚萍林芳
-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
- 术后疼痛的护理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通过临床上常用的疼痛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缓解术后疼痛的药物措施及非药物措施,并通过术后疼痛的护理评价。结果根据不同程度的疼痛采取缓解术后疼痛的药物措施及非药物措施,正确可靠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协助医生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准时、准确地给药治疗并观察止痛效果及副作用,均有效地缓解了疼痛。结论针对疼痛护理,给予患者整体性护理,有利于协助减轻术后痛苦,促进伤口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 林芳
-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术后镇痛
- 基于中心碳代谢和基因表达谱的结直肠癌相关分子研究
- 2023年
- 研究结直肠组织中心的碳代谢情况和基因表达情况对期及期患者的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贝叶斯相容聚类算法(Bayesian Complex Calculated Component Calculation, BCC),对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及其相应的拷贝变异谱进行了综合,并对结直肠癌的分子亚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结直肠癌病人的生存率、复发率等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评估每种亚型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预后价值,并应用基因系列富集软件对每种亚型中表达的生物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从50名结直肠癌病人中选择了50名病人, BCC方法比单独使用基因表达谱分型更为精确,克雷默氏 V为0,通过对基因组数据、基因复制数谱数据和表达谱数据的分析, BCC方法可以较好地将结直肠癌的分型划分出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BCC-Ⅰ亚型患者预后最佳,BCC-Ⅱ亚型患者预后最差,BCC-(+)亚型患者预后中等。另外,将结直肠癌标本中的BCC-亚型及BCC-Ⅰ亚型采用 DNA损伤修复方法进行再分类后,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与 BCC分类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Cmmer′ s V=0.39, P<0.001)。结论 BCC法是结直肠癌中综合多种组学信息进行癌症分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袁炜嗣陈银杏曾虹林芳陈秀娜
- 关键词:基因表达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