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FecX^I基因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Inverdale(FecXI)基因是在新西兰罗姆尼绵羊中发现的一个主效基因。Inverdale基因的雌性纯合携带者FecXIFecXI不育,杂合携带者FecXIFecX+母羊的排卵数比非携带者(FecX+FecX+)多1.0枚,产羔数约多0.6只。该基因对繁殖性状有巨大影响,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没有明显影响。FecXI座位被定位于绵羊X染色体中间10 cM区域。 桑林华 储明星 王金玉关键词:基因 基因定位 绵羊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08年 作者主要介绍了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结构、功能与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并讨论了该基因与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储明星 桑林华 狄冉 王金玉 徐作鹏关键词:繁殖性能 分子育种研究手段之猪QTL定位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005年 与动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学理论大致经历了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即四代遗传学。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也从表型值选择、育种值选择向基因型选择逐步演进和过渡。现代的猪育种已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分子育种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离不开数量遗传学基础,因此形成分子数量遗传学,改变了传统数量遗传学将控制某个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而直接将研究目标指向各个基因座,借助各种遗传标记、通过统计学将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区分开来。 李其松 沈华 桑林华 何远清 王金玉关键词:分子数量遗传学 育种研究 QTL定位 分子育种技术 数量性状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4年 丁志丽 桑林华 王杏龙关键词:哺乳动物 胚胎冷冻保存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3年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按其进展分为缓慢冷冻法、快速冷冻法和玻璃冷冻法。玻璃化冷冻法又分为常规细管法和OPS法。本文综述了缓慢冷冻法、快速冷冻法以及玻璃化冷冻法的操作过程及所需的抗冻保护剂,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丁志丽 桑林华 王杏龙关键词:哺乳动物 胚胎 冷冻保存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和GDF9的研究 被引量:117 2005年 以控制Belclare和Cambridg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15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15 ,BMP15 )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 9(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 9,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 ,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BMP15基因和GDF9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 (小尾寒羊、湖羊 )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 (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 )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同时研究这两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5个绵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GDF9基因的G8突变 (C→T) ,也没有检测到BMP15基因的B4突变 (G→T)。高繁殖力的小尾寒羊在BMP15基因编码序列第 718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elclare绵羊和Cambridge绵羊相同的B2突变 (C→T) ,而其余 4个绵羊品种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对于BMP15基因的B2突变 ,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AA、AB两种基因型 ,A等位基因频率为 0 734,B等位基因频率为 0 2 6 6。小尾寒羊与其余 4个绵羊品种间B2突变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突变杂合基因型 (AB)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野生纯合基因型 (AA)多 0 6 2只 (P <0 0 1)。研究结果表明 ,BMP15B2突变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影响作用十分明显 。 储明星 桑林华 王金玉 方丽 叶素成关键词:高繁殖力 候选基因法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4年 丁志丽 桑林华 王杏龙关键词:哺乳动物 胚胎保存 冷冻保存 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R-IA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6年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BMPR-I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AA、AB两种基因型,在湖羊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BB,而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AA。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4,B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独立性检验表明:小尾寒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湖羊与小尾寒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A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15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BMPR-IA基因不是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 桑林华 储明星 王金玉 方丽 叶素成关键词:绵羊 高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