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
- 作品数:51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毕节地区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黔苦4号在黔西北高海拔温凉气候区播种期试验研究
- 2008年
- 在黔西北高海拔温凉气候区对黔苦4号进行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黔苦4号的籽粒产量以4月4日播种的最高,提前或推迟都降低;4月19日播种,植株高、主茎节数多,提前或推迟播种,植株降低,主茎节数减少;4月4日播种,主茎分枝数多,株粒重、千粒重高,提前或推迟都减少;出苗到开花的日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减少;5月4日播种,开花到成熟的日数最短,提前或推迟都增加;5月19日播种,全生育日数最短,提前或推迟都增加。黔苦4号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
- 赵明勇金玲毛春梅艳蔡飞管仕英
- 关键词:播种期
-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乐食高丹草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高丹草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高丹草鲜草产量高于97 500.00 kg/hm^2的栽培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93 360-105 450株/hm^2,施N量184.10-206.2 kg/hm^2,施P2O5量165.83-194.18 kg/hm^2,施K2O量96.23-109.69 kg/hm^2。各因子对高丹草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说明,在该试验的土壤和生态条件下,钾肥施用量是决定高丹草鲜草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种植密度。
- 梅艳阮培均赵明勇
- 关键词:种植密度施肥
- 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2002年度进行了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0kg/667m2有机生物复合肥作底肥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纯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40kg/667m2,施用量超过80kg/667m2后,玉米的产量显著下降,产值降低。
- 梅艳阮培均马俊
- 关键词:底肥玉米产量
-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9
- 2004年
-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玉米产量≥7500kg/hm2、粗淀粉≥65%、粗脂肪≥4.55%、粗蛋白质≥11.2%、赖氨酸≥0.33%、色氨酸≥0.075%的栽培措施,其相应的密度为53475~72435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78.85~488.70kg/hm2.
- 阮培均马俊梅艳杨远平
- 关键词:玉米栽培密度氮肥
-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适宜播种期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半夏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设5个播种期,以半夏块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不同播种期对半夏块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块茎产量3月10日播种最高,为1567.6kg.hm-2,其次是3月20日播种的为1547.8kg.hm-2,4月9日播种的最低,为857.0kg.hm-2;总生物碱含量3月10日播种为0.053%,3月20日播种为0.051%,4月9日播种为0.033%。结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种植半夏,播种时间应在3月中旬为宜。
- 王孝华阮培均张俊梅艳王海玲赵明勇
- 关键词:半夏播种期总生物碱
- 紫花苜蓿播种量与菊苣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紫花苜蓿播种量与菊苣移栽密度对其鲜草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紫花苜蓿鲜草产量与其播种量及菊苣移栽密度的回归模型和菊苣鲜草产量与紫花苜蓿播种量、菊苣移栽密度的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以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菊苣鲜草产量两者高产兼顾且同步增长为目标,提出紫花苜蓿鲜草产量≥36 000kg/hm2、菊苣鲜草产量≥65 000kg/hm2的紫花苜蓿播种量为12.38~26.07kg/hm2、菊苣移栽密度为158 220~199 308株/hm2。
- 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梅艳邵继庆
- 关键词:紫花苜蓿播种量菊苣移栽密度鲜草产量
-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为给高海拔山区审定的类似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毕单16号为试材,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得出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12-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kg/hm2。产量≥7500.00kg/hm2的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kg/hm2,氮肥施用量(x2)315.6~620.4kg/hm2。从而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毕单16号及类似品种的大面积生产。
- 张志国梅艳先新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优化设计
-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采收期。方法设3个采收期,测定各采收期半夏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3个采收期之间半夏产量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差异,8月22日采收半夏,其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适宜采收期为8月下旬。
- 王海玲梅艳王孝华阮培均赵明勇张俊周靖
- 关键词:半夏采收期总生物碱
- 马铃薯品种(系)的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被引量:2
- 2004年
- 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品种的综合表现 ,克服以往育种中仅以产量为主 ,其它性状凭主观判断来选择品种的局限性 ,我们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对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 :99 2 2、S 80和中心 2 3为优良品种 ,细皮红、凉薯 97和对照米拉为较好品种 ,合作 88、大西洋和中心 2
- 张绍荣龙国梅艳
- 关键词:马铃薯品比
-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种茎栽培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半夏不同种茎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栽培种茎,选用0.5 cm<半夏种茎≤1.0cm、1.0 cm<半夏种茎≤1.5 cm、1.5 cm<半夏种茎≤2.0 cm、半夏种茎>2.0 cm等4个半夏不同种茎进行试验,以半夏干产和粒数、粒重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半夏产量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茎大于2.0 cm栽培的半夏产量可达2 333.3 kg/hm2,但净增产量却出现负增长;种茎1.0~1.5 cm栽培的半夏净增加量最多,可达973.5 kg/hm2;种茎1.0~1.5cm栽培的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051%。因此,人工栽培半夏,宜采用直径1.0~1.5 cm的种茎。
- 王海玲王孝华阮培均梅艳张俊赵明勇邵继庆杨远平
- 关键词:地下茎生育期总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