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建瑞

作品数:77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7篇梗死
  • 15篇血管
  • 14篇脑梗
  • 14篇脑梗死
  • 13篇急性
  • 12篇脑血
  • 11篇动脉
  • 11篇缺血
  • 9篇卒中
  • 8篇神经病
  • 8篇神经病学
  • 8篇综合征
  • 8篇脑血管
  • 8篇急性脑梗死
  • 7篇脊髓炎
  • 7篇教学
  • 6篇血性
  • 5篇血流
  • 5篇溶栓
  • 5篇脑血流

机构

  • 39篇广州医科大学
  • 37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医学院
  • 3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州海员医院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广州新海医院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77篇殷建瑞
  • 38篇高聪
  • 36篇解龙昌
  • 27篇杨新光
  • 25篇龙友明
  • 21篇张文胜
  • 15篇蒲蜀湘
  • 11篇高庆春
  • 11篇何毅华
  • 9篇姚海燕
  • 7篇傅贤
  • 5篇徐恩
  • 5篇梁兵
  • 5篇袁芳
  • 5篇陆雪芬
  • 5篇杨洁
  • 5篇谢富华
  • 4篇林绍鹏
  • 4篇祁风
  • 4篇熊建群

传媒

  • 5篇广州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继续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发生与部分免疫学因素相关性初步探索
初步探索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发生与部分免疫学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的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收集本院收治的急性起病经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颅内血管闭塞患者(闭塞组,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
张文胜龙友明解龙昌杨新光殷建瑞
关键词:发病机制免疫学因素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其临床应用
1995年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可靠方法.近年来,TCD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血管痉挛、Willis环功能状态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评价的重要手段.他具有无创伤性、检测方便、易重复检查、可动态实时地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优点.工作原理1982年,挪威学者Aaslid利用低频(2MHz)超声波的良好穿透能力,结合多普勒效应原理,建立了经颅探查颅内血管血流速度的检查方法,即经颅多普勒超声.
殷建瑞廖卫平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超声波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36例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收集本院收治的36例经过头颅CT、头颅MRA或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复习...
张文胜杨新光龙友明解龙昌殷建瑞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病因素病理诊断疾病治疗预后评估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何伟文伍健伟梁建峰李明吕殷建瑞高聪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以脑出血所致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ADASIL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例以脑出血所致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ra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CADASIL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影像学、基因学等方面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MRI平扫可见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双侧脑室旁脑白质病变,左侧颞叶陈旧性出血软化灶。基因检测发现Notch3基因c.1630C>T,p.(Arg544Cy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错义杂合突变,翻译蛋白中第544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结论脑出血可能为CADASIL的一种临床表现亚型,对于无出血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应进一步检测CADASIL相关基因,而且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更加个体化。
李文锋张文胜何毅华杨新光张世峰殷建瑞
关键词:脑出血头痛基因突变
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既往研究对卒中前痴呆(prestroke dementia,PSD)关注较少,特别是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相对局限。有必要对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筛选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连续住院的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内,使用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知情者问卷(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IQCODE)完成认知功能测定,其中IQCODE平均评分≥4分定义为PSD。结果共393例首次卒中患者入组。其中38例(9.1%)在卒中前3个月内有痴呆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数比OR=1.069,P=0.006),女性(OR=2.366,P=0.044)、顶叶萎缩(OR=2.624,P=0.049)及广泛脑萎缩(OR=3.623,P=0.009)是卒中前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女性、顶叶萎缩及广泛脑萎缩。应尽早对此进行识别并给予相应干预。应积极寻找顶叶萎缩和广泛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以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卒中前痴呆的发生。
杨洁区腾飞解龙昌殷建瑞蒲蜀湘郑扬波陈梦宇高聪
关键词: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随访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于发病后第3个月及第18个月各进行一次认知功能评估,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结果共209例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入组。其中,共24例(11.5%)出现了认知功能显著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比数比OR=0.869,P=0.021),心房纤颤(OR=5.950,P=0.00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OR=5.179,P=0.020)是TIA/轻型卒中患者中远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IA/轻型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其认知功能进行随访,对于有心房纤颤及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关注其认知功能变化,加强随访,必要时尽早给予干预治疗措施,以减少其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杨洁区腾飞解龙昌殷建瑞蒲蜀湘杨新光何毅华姚海燕高聪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功能下降
加强神经内科专业型研究生与导师交流、互动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2018年
神经内科是一门精深的学科,要培育一名优秀的神经内科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并且很多专业型研究生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别的科室进行轮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专业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容易缺少联系,这可能会阻碍神经内科研究生的培育。就如何加强神经内科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个人及科室招生和培养研究生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杨新光姚海燕解龙昌龙友明高聪张文胜李文锋张世峰殷建瑞
关键词:互动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NO和H_2S的检测与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的动态变化,从而有助于了解NO/H2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2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组,每组各60只。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临床评分、H2S和NO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匀浆的H2S和NO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1天、3天、5天、10天、15天、20天的临床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鼠海马组织中H2S水平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模型组H2S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第20天达到最低,第15天开始与正常组比较已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海马组织中NO水平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模型组NO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第20天达到最低,第20天与正常组比较已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中大鼠海马组织中H2S水平的变化与临床评分、NO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0.87,临床评分和NO水平呈正相关(r=0.82)。结论 H2S和NO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海马组织中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
殷建瑞杨新光何毅华姚海燕卢洋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一氧化氮硫化氢
丁苯酞对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保护缺氧缺糖(OGD)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予以OGD损伤,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IPP软件分析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加以验证。结果:NBP在0.01-10μmol/L浓度之间剂量依赖性减少了OGD导致的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胞核形态改变。NBP促进了OGD后HUVECs内VEGF和HIF-1α的表达,均高于OGD组,荧光定量分析差异显著。两者表达的高峰分别为OGD后6h和8h。结论:NBP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在缺氧缺糖条件下HIF-1α的表达,从而引起下游VEGF的表达增多,最终保护内皮细胞免受缺氧缺糖损伤。
殷建瑞张波谭丽华傅贤魏欢李玲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内皮细胞缺氧缺糖缺氧诱导因子-1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