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影像
  • 11篇肿瘤
  • 7篇影像学
  • 7篇放射摄影
  • 7篇放射摄影术
  • 7篇X线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影像特点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瘤
  • 5篇恶性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瘤样
  • 4篇骨肿瘤
  • 3篇原发性

机构

  • 16篇太和医院
  • 10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29篇母华国
  • 21篇桑玲
  • 12篇陈平有
  • 7篇陈伦刚
  • 7篇徐霖
  • 5篇陈平友
  • 5篇魏万清
  • 4篇王忠平
  • 4篇武谦
  • 4篇刘超
  • 4篇李丹
  • 4篇仇俊华
  • 3篇陈学强
  • 3篇李丹
  • 3篇陈海波
  • 3篇吴德红
  • 2篇张海波
  • 2篇杨涛
  • 2篇龚晓虹
  • 2篇付传明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CT理论与应...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9中华...
  • 1篇2010中华...

年份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的MSCT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的MSCT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胆管囊腺瘤及2例胆管囊腺癌的MSCT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囊液密度均匀度、有无分隔、壁结节、强化特征、邻近肝内囊性病灶、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及邻近肝实质灌注等.结果:6例均表现为囊性病灶,5例病灶位于近肝门部,1例病灶位于肝右叶下段;4例病灶囊液密度均匀,2例囊液密度不均匀;5例病灶囊内均有分隔,1例病灶无分隔;2例病灶存在附壁结节并明显强化,2例病灶囊壁及分隔钙化;2例病灶邻近肝内可见小囊状病灶(1~2个);5例病灶远肝门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1例肝内胆管未见扩张;5例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结论: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较大价值.
魏万清吴德红母华国陈平有
关键词:囊腺瘤囊腺癌
X线平片和MSCT对腕头月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MSCT在腕头月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腕头月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的影像表现,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24例患者中,月骨脱位2例,月骨周围后脱位22例,其中不伴有腕舟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4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4例7处,合并腕骨撕脱性骨折6例7处。X线平片准确诊断月骨脱位2例、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漏诊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误诊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漏诊腕骨撕脱性骨折4例5处。CT薄层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全部准确显示脱位及骨折(100%)。结论:X线平片是腕关节损伤的首诊方法,对腕头月关节脱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头月关节脱位及脱位类型,可全面观察骨折情况,对避免漏误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母华国张端莲
关键词:腕关节脱位放射摄影术
马蹄肾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2008年
母华国桑玲陈平有武谦
关键词:马蹄肾先天性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BMFH 13例,9例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3例;6例行MRI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2例;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分析原发性BMFH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对照。结果:13例中,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骨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13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钙化1例;T1WI表现为等或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或混杂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陈平有母华国桑玲仇俊华
关键词:骨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母华国桑玲吴德红魏万清付传明陈伦刚陈平有
关键词:肋骨软骨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全部为男性,发病年龄19-38岁,平均29岁。肿块均位于盆腔内,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成份位于肿块边缘,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内均见条状分隔,所有肿块内均未见脂肪和钙化。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缘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中央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11例于动脉期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动脉供血,静脉期9例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静脉引流。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右侧12例,左侧3例。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少见,临床症状隐蔽,当临床遇到年轻男性患者,发现下腹部肿块,应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睾丸是否缺如,警惕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CT增强见到增粗睾丸动脉和(或)引流静脉则可确诊,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腹腔内型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母华国桑玲王忠平陈平友陈海波陈伦刚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隐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及MRI表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吴德红陈少波母华国龚晓虹付传明陈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肿瘤CT表现MRI表现
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8年
目的:探讨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骨恶性间叶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X线平片检查4例,CT和MRI各检查2例。结果:骨恶性间叶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多>10 cm,边缘清楚或模糊,肿块内有钙化、骨化,CT显示肿块内有脂肪组织,MR T_1WI上肿块呈等、低信号,T_2WI呈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②骨质改变:呈浸润性斑片状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硬化,MR T_1WI呈低信号,T_2WU呈混杂高信号,骨膜反应少见;③骨破坏程度与软组织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结论:骨恶性间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陈平有仇俊华母华国徐霖罗庆华
关键词:恶性间叶瘤骨肿瘤放射摄影术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CT影像特点与病理对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母华国李丹桑玲王忠平陈平友陈伦刚魏万清刘超徐霖
关键词:脾脏淋巴管瘤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母华国桑玲陈海波陈平友陈伦刚刘超王忠平
关键词:寄生胎三维重建体层摄影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