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117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RI表观弥散系数对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腰痛患者进行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 赵才勇 陈兴灿 刘淼 潘永清 陆洪江 毛佳伟 沈华东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文献传递 MRI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腰痛患者进行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测量每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分析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与退变分级、解剖部位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退变分级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退变分级越高,其平均ADC值越低;相同退变分级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H=36.71、11.51、21.32,P〈0.05或001),解剖部位与Ⅱ~Ⅳ级ADC值呈正相关(r=0.41、0.40、0.55。均P〈001),越接近足侧腰椎间盘其平均ADC值则越高。结论MRIADC值能够定量评估椎间盘退变,间接反映退变椎间盘微观结构的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赵才勇 陈兴灿 刘淼 陆洪江 毛佳伟 沈华东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MRI表观弥散系数对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价值.
方法:对50例腰痛患者进行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 赵才勇 刘淼 潘永清 陆洪江 毛佳伟 沈华东 陈兴灿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文献传递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观察 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特点,并观察MRI表现与病理特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信号和形态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学(含细胞组成、异型性和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血管脂肪瘤病理学上由纤细的血管和成熟的脂肪细胞两部分组成,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囊后方呈哑铃型,邻近椎间孔扩大,MRI信号由血管和脂肪所含比例决定,与脂肪瘤等其他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相比,血管脂肪瘤T1WI为等或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序列信号增高或减低,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血管脂肪瘤的大小、形态、信号特征及其与椎管邻近结构的关系,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何东 陈兴灿 康宏厚 王金泉 毛佳伟 岳承红关键词:椎管内 硬膜外 血管脂肪瘤 四肢关节专用MRI诊断疲劳性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专用MRI诊断疲劳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或随访证实的疲劳性骨折的X线和MRI影像资料。结果 46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骨折线,而MRI不仅能显示疲劳性骨折的骨折线,而且能显示骨折周围骨髓腔、软组织的水肿和出血,骨膜反应等变化。骨折线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TSE-T2WI和GE-STIR为诊断骨挫伤的最有价值的序列。17例骨膜反应中,12例T2WI表现为包绕骨皮质的环形等或略高信号,5例为低信号。结论四肢关节专用MRI对疲劳性骨折能作出早期诊断,对临床鉴别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何东 陈兴灿 钟琦 李焕国 毛佳伟 岳承红关键词:四肢 疲劳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经皮置管术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介绍经皮置管术的方法和评价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105例患者13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行经皮置管术,其中Ficat Ⅰ期42例,50髋;Ⅱ期51例,70髋;Ⅲ期7例,9髋;Ⅳ期5例,7髋,入选病例标准为坏死股骨头、颈部骨髓水肿或髋关节积液,随访2~ 12年,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保留股骨头的成人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进行疗效评价,即> 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 ~ 74分为可,<60分为差,我们把优和良合计称为显效率,可称为有效率,差称为无效率,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结果 Ficat Ⅰ期的显效率为88% (44/50),有效率6% (3/50),无效率6% (3/50);Ficat Ⅱ期的显效率为75.7% (53/70),有效率11.4% (8/70),无效率12.9% (9/70); Ficat Ⅲ期的显效率为22%(2/9),有效率22% (2/9),无效率56%(5/9);FicatⅣ期的显效率为14% (1/7),有效率14% (1/7),无效率72% (5/7).期别间显效率依次下降,无效率依次提高,各自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皮置管术介入治疗成人Ficat Ⅰ、Ⅱ期股骨头坏死应作为首选有效的方法,对FicatⅢ期和Ⅳ期股骨头坏死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应用. 陈兴灿 刘淼 何东 岳承红 陆洪江 毛佳伟 钟琦关键词:介入治疗 股骨头坏死 低剂量CT在常规肺部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胸部CT检查中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检查发现结节的误差的数量,分析误差原因。方法同一病人在告知检查目的和扫描方式方法争得其同意后分别采取低剂量(管电流60mAS)与常规剂量(管电流120mAS)扫描,诊断得出两种参... 毛佳伟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比较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真空垫和热塑膜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固定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22例接受SBRT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2例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余10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每次治疗前拍摄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影像与治疗计划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组误差的大小。结果真空垫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1±0.75)mm、(2.62±0.81)mm、(2.21±0.69)mm,热塑膜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43±0.82)mm、(2.58±0.77)mm、(2.35±0.86)mm,两组摆位误差值均相近(P>0.05)。在前后(Z轴)方向上热塑膜组线性误差>3.5 mm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SBRT中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相对来说真空垫提高了患者舒适性,更加适合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强迫体位的患者。 颜桂明 方临明 毛佳伟 陈国付 张飞燕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疗 体位固定 锥形束CT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526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资料,通过GE Discovery TM CT750 HD CT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使用碘海醇,数据经ADW4.5工作站处理后以CTA软件重建,存储效果最佳的图像备用。结果:全部患者无伪影影响,1-3级脑血管分支均100%显示,4-5级血管显示率为99%。结论:CTA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同时具有快速、无创、安全等优点,可作为首选诊断措施。 毛佳伟 李晓红 朱毓秀关键词:头颈部血管病变 宝石能谱CT 正常颅脑能谱CT成像各单能量图像质量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在显示正常颅脑结构时的最佳单能量图,从而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60例经宝石能谱CT扫描的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原始图像在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30、140 ke V下重建19组CT图像。选取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小脑最大层面,分别测量每一组图像各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以计算不同ke V下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结果:小脑皮质、髓质的最佳SNR均为70 ke V,最大CNR为40 ke V;半卵圆中心层面的皮质、髓质在70 ke V具有最佳SNR,在40 ke V具有最大CNR;在基底节区层面中,内囊在70 ke V具有最佳SNR,苍白球在65 ke V具有最佳SNR,该层面在50 ke V具有最大CNR。除小脑的最大CNR比70 ke V的CNR大(P=0.000)外,基底节区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的最大CNR与70 ke V的CNR没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66、0.249)。结论:进行颅脑CT能谱成像时,70 ke V是最佳单能量水平,能够清晰地显示颅脑的结构。 毛佳伟 朱毓秀 潘永清关键词:颅脑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