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 吴斌朱宁毛静梁彩霞蔡烈凤张晓莲薛彬张友山
-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rhTNF:Fc)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 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 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或羟氯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 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44%和16%(P<0.01),ACR 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20%和4%(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4%和36%(P<0.01),ACR50有效率为48%和12%(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常常可以更早期的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
- 吴斌朱宁毛静梁彩霞蔡烈凤张晓莲薛彬张友山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
- 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2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RF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依那西普能够降低RA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
- 吴斌朱宁成祥林毛静张晓莲薛彬
- 关键词:依那西普超敏C反应蛋白
- 英利西单抗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观察英利西单抗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 mg基础上联合应用英利西单抗,在第0、2、6周接受3 mg/kg的英利西单抗静脉滴注;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或羟氯喹.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有效率分别为40%(6/15)和2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有效率分别为27%(4/15)和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0%(9/15)和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有效率分别为40%(6/15)和1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结果 表明,研究组在治疗12周后休息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改善明显,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简明疾病活动评分分别为(5.8±2.5)和(5.9±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分别为(2.4±1.6)和(4.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分别为(1.8±1.1)和(4.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注射局部出现皮疹或红斑,未见局部溃疡和坏死.上述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未中断治疗.1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亦未中断治疗.结论 英利西单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可以更早期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
- 吴斌朱宁毛静梁彩霞蔡烈凤张晓莲薛彬张友山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
- ^(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观察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99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单药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99组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血清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RA疗效确切,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
- 吴斌朱宁张俊毛静梁彩霞张小莲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兄妹同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报告
- 2009年
- 吴斌薛彬张晓莲蔡烈凤姜奕梅毛静
- 关键词:红斑狼疮兄妹同患
- 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72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治疗5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减少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
- 吴斌朱宁邓明艳毛静张小莲梁彩霞
-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基质金属蛋白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