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正刚
- 作品数:34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海内外“再造香港”热试析——邓小平:“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还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
- 1995年
- 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个号召鼓舞下,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开放城市近年都提出了要“再造香港”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香港”(如深圳),有的要建设“北方香港”(如大连),有的要开发“第二香港”(如湛江)……,还有许多城市以“内地再造香港”为最终目标,制定建设“国际化(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规划。显然.“内地再造香港”已经成为我国一大批开放城市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和最高纲领。与此遥相呼应,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再造第二香港”的建设目标,有的甚至指望在”九七”以后取代香港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在这场海内外竟相“再造香港”的国际竞争之中谁胜谁负?将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实力地位和地缘条件,还要取决于对现代香港的发展轨迹与经济模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取决于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香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我国有关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而言,还要取决于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小平同志关于“内地再造香港”的战略思想。为此,本文试图针对对“再造香港”的不同认识与实践,提出对邓选三卷中有关“内地再造香港”的一些论述的学习体会和基本看法。 一、亚太地区“再造香港热”的两种目的 就其动机而言,亚太地区提出“再造?
- 汤正刚
- 关键词:邓小平自由港海内外国际经济地位经济国际化
- 聚海内外智囊,为武汉的国际化发展定向、定位、定举措——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研讨会侧记
- 1993年
- 在我国著名学者张培刚、李崇准、谭崇台、陶德麟等的发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支持下,武汉市政府于5月中旬主办了一次小规模、高规格的国际研讨会。会议得到了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赞助,应邀到会的有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和台湾的专家学者10余人,首都著名学者20多人,本市学者和兄弟城市代表30多人。会议就怎样把武汉——我国内陆特大中心城市建设成国际性城市,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探讨,达到了为武汉走向世界的未来发展“定向”、“定位”、“定举措”的决策咨询目的。
- 汤正刚
- 关键词:特大中心城市现代城市发展
- 以开放为先导 联手振兴长江经济带
- 1995年
- 一、一场跨世纪的“长江战役” 古往今来,大江大河都是孕育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发源地和生命线,流域经济已构成国土经济和一些跨国经济的主干,流域文化已成为许多民族文化的母体。古代社会的四大文明——华夏文明、巴比仑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都是流域文明;当今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也离不开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流域经济发展不同于古代流域经济的最大特点,在于通江达海、走向世界。谁先冲出内陆、走向海洋,谁就能“先发制人”,取得主动权,就能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到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就能率先“脱贫致富”,建成高度发达的文明富裕社会,甚至能创造征服和掠夺穷国、称霸世界的“海洋文明”。
- 汤正刚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长江沿岸长江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 论城市经济运行的格局和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对社会主义城市经济与间接管理的再认识
- 1987年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以后,城市经济的运行开始了一场由指令性产品经济模式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的大转变。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城市是联结国家管理和企业经营的“中观”层次。
- 汤正刚
- 关键词:城市经济运行经济管理职能社会主义再认
- 中国开放城市国际化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 1994年
- 一、发展中国家大城市 的环境问题严峻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以来,城市发展同环境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学者、政府和社会;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质量为代价的,它们不仅再现了曾经困扰发达国家城市的各种病态,而且还呈现出城市扩张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一种“过度化城市病”:城市中的常住人口过度密集、低度化产业过度密集、低水平的城市设施负荷过度、工业的和生物化学的各种污染过度严重,……从而导致了各种爆炸性的生态的、经济和社会的危机,使一些穷国的特大城市成为当今世界最不安定和最不安全的城市。 世界银行的《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侧重针对穷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项双重战略:即一方面“要逐步开发有效的收入增长与环境需要之间的积极联系——‘二者兼顾’”,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和设立强有力的政策和机构,它们应能使决策者——公司、家庭、农民和政府——
- 汤正刚
- 关键词:环境问题自然景观规划建设热岛效应
-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纪元——对中国现代化内涵和进程的反思
- 2000年
- 本文是对世纪之交的我国现代化内涵和历史进程的大跨度反思。在综合分析产业革命以来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现代化历史轨迹与中国现代化百年奋斗的历史曲折之后 ,论证“现代化”是一个涵蕴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全球性发展过程 ,后发展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但不能背离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去“照搬外国”的制度模式 ,更不能走“全盘西化”的“依附性现代化”道路。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已经取得全国亿万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同 。
- 汤正刚
-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特征
- 现代城市文明透析──学习贯彻《决定》创造文明城市的理论思考
- 1997年
- 汤正刚
- 关键词:《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文明文明城市文明程度现代都市
- 市场发育·城市功能·政府职能──关于“大市场战略”的深层次思考被引量:1
- 2000年
- 汤正刚
- 关键词:政府职能
- 股份公司的基本持征和社会功能
- 1992年
- 股份公司是构成现代商品经济有机整体的基本单位——企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具有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既不同于“两权合一”的国营企业、又不同于封闭式私有独资企业的具体特征。分析认识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四百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股份公司制度规范,从本质上把握现代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是能够使股份制试点工作少走弯路、少付“学费”的前提。
- 汤正刚
- 关键词:社会功能基本单位
- 和平崛起的平台
- 2004年
- 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全面发展的平台,但也可能变为落入经济徘徊、社会动荡的“发展陷阱”的门槛。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拉美化现象,已在后发国家成为不受地域限制的流行病。只有认真研究吸取“拉美化”的教训,逐个解决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才能稳步的实现和平崛起。
- 汤正刚
- 关键词:拉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