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娟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多发性骨髓瘤
  • 8篇骨髓
  • 8篇骨髓瘤
  • 6篇细胞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自体造血干细...
  • 3篇自体造血干细...
  • 3篇自体造血干细...
  • 3篇细胞移植治疗
  • 3篇干细胞移植
  • 3篇干细胞移植治...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体外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汪娟
  • 6篇吴德沛
  • 5篇傅琤琤
  • 3篇颜灵芝
  • 3篇金正明
  • 3篇孙爱宁
  • 3篇金松
  • 3篇周进
  • 3篇徐云
  • 3篇姚颖
  • 2篇马骁
  • 2篇薛胜利
  • 2篇苗瞄
  • 2篇唐晓文
  • 2篇胡晓慧
  • 2篇何广胜
  • 2篇常惠荣
  • 2篇傅垮垮
  • 2篇韩悦
  • 2篇辛雪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SCT治疗的2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与同期经诱导化疗达良好部分缓解(VGPR)或以上疗效后巩固化疗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ASCT对缓解程度、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0s)时间的影响以及MM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完全缓解(CR)率由移植前的25.9%(7/27)提高到70.4%(19/27)(P〈0.01)。ASCT组、非ASCT组的预计5年PFS率分别为56.2%(未达中位PFS时间)和24.9%(中位PFS时间为29个月)(P〈0.05)。ASCT组、非ASCT组预计5年0S率分别为52.2%(未达中位0s时间)和33.1%(中位0S时间为60个月)(P〉0.05)。ASCT组患者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后是否接受维持/巩固治疗与PFS(P=0.010)及OS(P=0.008)密切相关;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早期行自体移植,并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PFS时间延长(P=0.010)。结论A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并可能会延长OS。新型靶向药物加入移植前后的诱导及巩固/维持治疗可优化ASCT,对改善MM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汪娟傅琤琤吴德沛孙爱宁薛胜利辛雪胡晓慧王荧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韩悦马骁何广胜常伟荣陈苏宁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以急性肝衰竭为首发表现的IgM型多发性骨髓瘤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性,68岁。因“纳差、乏力伴黄疸半个月,咳嗽1周”于2011年2月15日入院,人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未予重视。1周前有咳嗽并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嗜睡等神志改变,转入我院。
汪娟徐杨傅垮垮何雪峰金正明吴德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肝衰竭IGM型首发表现巩膜黄染纳差
4-1BBL逆向信号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4-1BBL逆向信号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U266细胞株表面4-1BBL分子的表达;采用抗人4-lBBL单抗(1F1)激发4-1BBL逆向信号,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U266细胞增殖;通过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U266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合成,并利用中和性抗体阻断IL-6的生物学作用,观察IL-6是否参与了4-1BBL逆向信号对U266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 U266细胞表面高表达4-1BBL分子;细胞计数及MTT实验均表明单抗1F1明显促进U266细胞系生长;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示1F1促进U266自分泌IL-6增多。中和IL-6能够抑制单抗1F1对U266细胞促增殖作用。结论 U266细胞株高表达4-1BBL分子;4-1BBL逆向信号通过增加IL-6的产生,促进U266细胞的增殖;4-1BB/4-1BBL分子可能是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免疫干预的重要靶点。
汪娟居颂光傅
关键词:4-1BBL逆向信号多发性骨髓瘤白细胞介素-6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预处理方案
徐云傅琤琤汪娟周进颜灵芝金松商京晶姚颖姚卫芹吴德沛
G50.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疗效分析
汪娟金正明苗瞄唐晓文韩悦马骁何广胜常惠荣陈苏宁傅垮垮吴德沛孙爱宁薛胜利辛雪胡晓慧王荧优惠英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复发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后。本文重点就MM髓外复发的发病率和发病机制、髓外骨髓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汪娟傅琤琤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研究对比采用环磷酰胺(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单用G-CSF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5年6月10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CTX联合G-CSF或单用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对比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109例患者共进行118例次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109例患者干细胞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分别为85.3%、27.5%,获得CD34+细胞中位数为3.44(1.14~14.23)×10^6/kg.CTX+G-CSF组和G-CSF组的干细胞采集成功率分别为87.0%和81.2%(P=0.633).CTX+G-CSF组和G-CSF组的采集优良率分别为35.1%和9.4%(P=0.006).CTX+G-CSF组和G-CSF组获得的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3.69(1.14~14.23)×10^6/kg和2.79(1.34~6.49)×10^6/kg(P=0.332).不良反应方面,CTX+G-CSF组和G-CSF组白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7.1%和21.9%(P=0.001).CTX+G-CSF组和G-CSF组粒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1.9%和25.0%(P=0.010).结论 CTX联合G-CSF和单用G-CSF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成功率相当,而前者采集优良率优于后者.在安全性上,两组动员方案相当.因此对于MM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CTX+G-CSF的动员方案优于单用G-CSF.
徐云傅琤琤汪娟周进姚颖姚卫芹颜灵芝商京晶金松龚斐然周佳子朱子玲常惠荣朱明清朱霞明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移植造血干细胞动员
111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分析
徐云傅琤琤汪娟周进马玲颜霜王攀峰姚颖金松颜灵芝吴德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