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亮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花岗岩型铀矿床端元光谱特征研究
- 查明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要素的端元光谱特征,是实现花岗岩型铀矿蚀变带混合光谱分解和开展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的一个重要前提。文章以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蚀变矿物、常见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光谱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
- 何建国毛玉仙李建中汪昌亮戎嘉树冯明月
- 关键词:花岗岩型铀矿床
- 花岗岩型铀矿床绿泥石化蚀变分类与相应的诊断性光谱特征
- 2007年
- 绿泥石化是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带广泛发育的围岩蚀变类型之一.在酸性热液构造蚀变带中,与赤铁矿化、硅化、水云母化同时产出;在碱性热液构造蚀变带中,与赤铁矿化同时出现,有时还存在方解石化.因此,绿泥石化应属于重要的铀矿找矿线索.为了选择最佳铀矿勘查遥感谱段(童庆禧,1990),为了利用成像光谱技术提取铀矿蚀变带混合光谱所含的蚀变矿物信息,开展高光谱遥感铀矿蚀变带填图,需要掌握铀矿蚀变带端元光谱.本文针对铀矿床绿泥石化蚀变开展矿物学分类研究,提取和分析其诊断性光谱特征.……
- 何建国毛玉仙李建中戎嘉树祝民强蔡之华汪昌亮冯明月饶明辉
- 基于砂箱模拟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隆升机制的研究
- 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整个隆升过程,是当今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构造变形是挤出构造引起的一系列构造变形的产物。中下地壳韧性流壳层模式的提出,较...
- 汪昌亮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 文献传递
- 花岗岩型铀矿床绿泥石化的诊断性光谱特征及光谱分类被引量:1
- 2008年
- 文章介绍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绿泥石化蚀变单矿物的诊断性光谱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并依据诊断性吸收峰发育状况的差异,把绿泥石分为两类。
- 何建国毛玉仙李建中戎嘉树祝民强汪昌亮冯明月饶明辉
- 关键词:铀矿床绿泥石光谱分类
- 北京西山官地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4
- 2005年
- 出露于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南北两侧的官地杂岩,主要由正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组成,局部具混合岩化特征。对官地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出露原因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官地杂岩形成时代为太古宙,出露于中生代早期的区域伸展体制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官地杂岩是中新元古界或古生界泥质变质岩,在房山岩体侵位过程中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官地杂岩是一套正片麻岩,其中的锆石核部为岩浆成因,而外部普遍发育较窄的浅色边。SHRIMP II锆石铀铅年龄测定获得锆石的一致曲线与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值为(2 521 ±20) Ma,代表了新太古代的岩浆结晶年龄,从而证明官地杂岩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构造分析表明,官地杂岩与上覆中元古代蓟县系至早古生代地层间为剥离断层接触关系,并为房山岩体侵位和改造,证明是一个形成于房山岩体侵位前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但房山岩体的侵位并未对锆石的岩浆年龄和变质年龄产生明显影响。
- 颜丹平周美夫宋鸿林刘敦一王彦斌汪昌亮董铁柱
- 关键词:SHRIMPU-PB年龄新太古代
- 雪峰山西部中生代厚皮逆冲推覆构造样式与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25
- 2011年
- 雪峰山厚皮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由南向北,主构造线走向由北北东向渐变为北东东向,形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内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大面积出露,这些基底出露的原因和构造方式是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野外构造解析为基础,结合相关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对雪峰山西部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解析。结果表明,雪峰山构造带从印支期开始发育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在近地表向南东陡倾,向下逐渐收敛于基底内的滑脱断层之上。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及早古生界均卷入了推覆构造,同时逆冲覆盖于中生代地层之上,形成厚皮构造,并造成了基底板溪群的大面积出露。
- 汪昌亮颜丹平张冰许延波汤双立
-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板溪群飞来峰中生代
- 花岗岩型铀矿床水云母化的诊断性光谱特征被引量:6
- 2008年
- 揭示铀矿床各种蚀变类型的光谱特征是最佳铀矿勘查遥感谱段选择的前提,是利用成像光谱技术进行铀矿蚀变带遥感填图的基础。文章以201铀矿床为例对花岗岩型铀矿床水云母化(实际为伊利石化)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提取水云母单矿物的诊断性光谱特征,对其主要吸收峰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此水云母化的光谱特征与国外光谱库公布的伊利石的光谱特征具有显著区别。
- 何建国毛玉仙李建中汪昌亮祝民强冯明月戎嘉树饶明辉
- 关键词:铀矿床
- 华南雪峰山薄皮-厚皮构造转换过程:来自桑植—安化剖面的证据被引量:22
- 2011年
- 对于雪峰山及其北西侧邻区发育的厚皮-薄皮构造样式前人已进行过较多研究,但关于厚皮和薄皮构造组合样式间的关系及转换过程则较少涉及,因此难以建立起区域性运动学模式;并导致对华南大地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构造体制的不同认识。对穿越雪峰山北东段及其北西侧邻区的薄皮-厚皮(桑植—安化)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构造样式、运动学与变形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和大地电磁测深对深部构造的解释,综合区域构造关系,我们认为:早志留世至中泥盆世雪峰山板溪群等基底沿高角度断层逆冲抬升形成厚皮构造;中三叠世至侏罗纪,厚皮构造重新活化,大庸断裂带(亦称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断层向下收敛并沿板溪群内的板岩发育平缓的顺层滑脱断层,同时向北西侧逆冲形成薄皮构造。其薄皮构造样式主要为箱状向斜及受由深至浅的断坪-断坡式拆离断层控制的平缓背斜。
- 汤双立颜丹平汪昌亮张维宸
- 关键词:薄皮构造
- 裂缝性岩石裂缝扩展的光弹构造物理模拟——以南华北盆地户部寨沙河阶组为例被引量:4
- 2005年
- 以南华北盆地户部寨第三系沙河阶组粉砂岩低渗透储层为例,总结了其中发育的5种类型构造裂缝组合,即:①南北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②东西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③缠结状多组剪切构造裂缝;④组合状交切的多组剪切构造裂缝及张裂缝;⑤散状无序排列的构造裂缝。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弹性试验构造物理模型,沿现应力场96°方向,均匀地对该模型逐步增加外载力。结果表明,沿各组合裂缝尖端分别形成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垂直于裂缝的Ⅰ型等色线条纹;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平行于裂缝走向的Ⅱ型条纹和斜交于裂缝走向的复合型(Ⅲ型)条纹。第①类组合裂缝尖端以Ⅰ型等色线条纹的拉张应力和张剪应力为主;第②类组合裂缝尖端以复合型(Ⅲ型)等色线条纹的挤压应力为主;第③、④和⑤类组合裂缝尖端的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当模型外载荷接近1000kg时,裂缝尖端起裂,并开始发育显微裂缝,而当外载荷达1100-1200 kg时,沿裂缝尖端部位形成宏观裂缝,并开始扩展。5种类型的裂缝组合扩展发育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①,③,⑤,②,④。其中第①类共轭裂缝组合起裂最早,扩展最快,裂缝间的连通趋势最好,说明规则分布的构造裂缝组合,在垂直于外施加载衙时更易达到连通的目的。
- 颜丹平周美夫田崇鲁汪昌亮张建增郭庆银马寅生董铁柱
- 关键词:裂缝南华北盆地构造物理模拟光弹性试验裂缝性
- 都龙-Song Chay变质穹隆体变形与构造年代——南海盆地北缘早期扩张作用始于华南地块张裂的证据被引量:61
- 2005年
- 南海盆地的扩张经历了早期(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和晚期(32~17Ma)2个快速阶段,但2阶段在时间上相继,在形成机制上也可能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南海盆地与周围板块侧向作用的关系复杂,对扩张机制的认识一直极具争议,新的构造分析和测年资料表明“弧后扩张”及“走滑扩张”模式均与事实有出入.对位于华南地块西南缘的都龙SongChay变质穹隆体的研究表明,在中生代至新生代时期,至少经历了2期重要的伸展构造:D1期(237~228Ma)穹隆的隆升与表露阶段,代表了印支期造山作用前的伸展构造;D2期(86~78Ma)叠加和改造阶段,并有可能始于176~146Ma,致使穹隆进一步隆升和表露.D2期构造在发育时间、伸展方向及变形方式等上既与华南地块同时期区域伸展构造特征相一致,也与南海盆地北缘早期扩张特征相一致.因此,作为华南地块的组成部分,南海盆地北缘的早期扩张也是华南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伸展构造的构成部分.由此推测,南海盆地扩张的动力学机制可能主要来自于华南地块的板内变形作用,而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左行走滑作用对南海盆地新生代的扩张起到推动和加强作用.
- 颜丹平周美夫王焰汪昌亮赵太平
- 关键词:华南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