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民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护士角色认知、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相关性研究
- 尹红叶弘李谆汪爱民夏文君刘玉霞邓柳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为自选课题,通过查新检索课题组了解到,国外护理专家对护士角色特征和应对方式的概念给予了理论上的界定,认为应对方式及身心健康、护理质量之间有关联。国内护理专家研究结果证实了护士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压力有关...
- 关键词:
- 关键词:护士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 <正>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对654例ACVD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组ACVD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14%,明显高于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这多与ACVD患者长期卧床、大小...
- 汪爱民孙玮张玲
- 文献传递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1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1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23.8%;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其高龄、合并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律失常、急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时间长有关;40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30.0%,128例非肺部感染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病死率高,针对该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 程杨汪爱民陈晶
-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肺部感染高危因素护理对策
- 多功能基础护理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是危重患者集中抢救和治疗的场所,患者因疾病原因基础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但实际工作中,危重患者护理项目不是单一的,如果护士预见性不够,为患者护理时会因护理用具携带不全而往返取用物,浪费了护理人员很多时间。特别是床边洗头,因患者病情重,
- 尹红汪爱民
- 关键词:危重患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基础护理
- 膀胱内注药联合脉冲按摩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少留置尿管病人拔管后尿潴留的方法。 [方法 ]将 94例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拔管 ;观察组在拔管前夹闭导尿管使膀胱充盈 ,病人感到腹胀后放尿 10 0mL~ 15 0mL ,再次夹闭尿管 ,用电脑脉冲按摩治疗仪按摩 2 0min后放空膀胱内尿液 ,将2 %利多卡因 2 .5mL、氧氟沙星 0 .2g加入 0 .9%氯化钠 10 0mL中全部滴入膀胱 ,消毒尿道口 ,拔管。 [结果 ]观察组排尿顺利和较顺利者为97.3 6% ,对照组则为 70 .2 1%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 .41,P <0 .0 0 5 ) ;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 <3h的病人 ,观察组比对照组多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66,P <0 .0 0 5 )。拔管后排尿伴尿道口疼痛症状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84,P <0 .0 0 5 )。 [结论 ]留置尿管拔管前采取膀胱内注药和电子脉冲按摩 ,能消除或减轻排尿时尿道口伴随的疼痛或不适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留置尿管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 尹红汪爱民白蓉叶梅张玲胡敏汪春华杨顺时张艺
- 关键词:留置尿管拔管
- 连续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4例神经内科IS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神经内科专科常规护理与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前制订连续护理计划,出院后进行随访实施持续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在返院复查、复诊时给予健康教育与评估或电话评估。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及IS复发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地控制IS复发的危险因素,提高其生活质量。
- 汪爱民尹红张玲叶梅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连续护理干预
-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院前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院前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思考建立社区、医院、家庭问无缝护理路径。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583例院前发生压疮患者的家属或陪护者进行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并根据美国压疮顾问小组推荐的4级分期标准,对583例患者压疮进行分期,采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分析压疮发生主要原因。结果院前压疮发生中患者活动度水平、运动能力、摩擦、剪切力是形成压疮的主要原因,在583例患者中I期压疮175例,Ⅱ期压疮273例,Ⅲ~Ⅳ期压疮135例,家庭经济收入有限者占85.92%;居住环境较简陋者占70.32%。结论慢性病造成残障、家庭经济状况与慢性病患者院前发生压疮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
- 尹红汪爱民
-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护理
-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73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在焦虑、敌对及偏执症状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以下年龄组焦虑因子得分最高,而40岁以上年龄组焦虑因子得分最低,敌对、偏执因子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学历及职称护理人员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全国常模比较,积极应对纬度平均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消极应对纬度平均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积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呈正相关,身心症状的反映随着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而降低,随着消极应对方式的采取而升高。结论: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应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护士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汪爱民尹红
- 关键词:护士
-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延缓病情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病例资料,入院前排除病情恶化者,入院后对病情恶化者予以干预,对其中病情恶化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严重感染、血压控制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原发病加重、心力衰竭是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恶化高危险因素(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干预后有14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多样,及时控制感染,加强原发疾病的整体治疗,对于控制病情的进展有重要作用。
- 程杨汪爱民
- 关键词:病情恶化干预对策
-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 2001年
- 通过对 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分析 ,认为血管性痴呆与脑血管病的种类、病变部位、再发次数密切相关。其护理工作应根据痴呆发展的三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将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 ,积极防治脑血管病 ,防止外伤和各种并发症 ,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寿命 ,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 汪爱民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