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6篇病毒
  • 5篇性传播
  • 4篇单纯疱疹
  • 4篇单纯疱疹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疱疹
  • 4篇肝炎病毒
  • 3篇性传播疾病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生殖
  • 3篇生殖器
  • 3篇生殖器疱疹
  • 3篇传播疾病
  • 2篇性传播感染
  • 2篇性传播疾病感...
  • 2篇血清

机构

  • 17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7篇潘春燕
  • 16篇谢春英
  • 4篇王燮衡
  • 3篇叶国强
  • 2篇莫宝妹
  • 2篇涂传清
  • 2篇刘香萍
  • 2篇袁利
  • 1篇谢为民
  • 1篇向开富
  • 1篇程明刚
  • 1篇贺中平
  • 1篇徐羽中
  • 1篇黄绵清
  • 1篇李建辉
  • 1篇张雄
  • 1篇刘倩如
  • 1篇吴建曾
  • 1篇蔡朝民
  • 1篇佘吉佳

传媒

  • 4篇右江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71例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生化指标。结果戊型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1,年龄分布在11-79岁,以青壮年高发;老年组患者与其他两组非老年组患者比较,TBIL峰值、ALT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AS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GGT峰值与11-40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1-60岁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乙肝感染组比较,TBIL峰值、GGT峰值、ALB低值、ALT峰值、AST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型67例(94.4%),重型肝炎5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感染,死亡1例,病危出院1例,转院3例。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以急性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及老年患者是造成戊型重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潘春燕黄呈辉谢春英程明刚袁利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
曲伐沙星经抑制NF-κB的激活调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2008年
目的探讨曲伐沙星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分离的单核细胞预先用TVF孵育2h,随后用LPS刺激,ELISA检测TNF-α和IL-6的诱生情况,并用RT-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提取核蛋白,Western blot分析NF-κB激活情况。结果TVF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6,并抑制其mRNA的表达;同时TVF能抑制NF-κB的激活。结论TVF能抑制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6,这可能是其抗炎症作用的方式之一,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潘春燕谢春英佘吉佳王燮衡莫宝妹
关键词:曲伐沙星TNF-ΑIL-6核因子ΚB
中老年人性传播疾病感染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i〉51岁)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H)、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6/11)、梅毒螺旋体(TP)、艾滋病病毒(HIV)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现状及特点,为中老年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184例中老年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占5.0%(184/3670),其中CT、NGH、HPV-6/11、HSV-Ⅱ、TP、HIV感染比例分别为20.7%(38/184)、8.7%(16/184)、1.6%(3/184)、2.2%(4/184)、64.1%(118/184)、2.7%(5/184);中老年男性STD患者120例,女性64例,以51~6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61.4%(113/18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中老年性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对老年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控制性病在中老年人中传播与蔓延。
潘春燕谢春英徐羽中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中老年人
FQ-PCR检测HCV RNA及其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 R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26例HCV感染患者血清的HCV RNA和血清标志(抗-HCV)。结果126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HCV RNA检出率为61.90%,抗-HCV检出率为92.86%。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均值达5.0×106拷贝/ml,慢性肝炎次之,肝硬化相对偏低,为5.3×103拷贝/ml。结论FQ-PCR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水平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谢春英潘春燕叶国强刘香萍黎玉坚
关键词:RNA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溶血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
2008年
目的了解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拷贝数时,溶血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并同时配制出含不同浓度Hb血清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含不同Hb浓度及不含Hb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当标本中Hb浓度小于32 g/L时,Hb对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当Hb浓度较低时,Hb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无显著影响,因此较低浓度溶血标本可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检测。
潘春燕谢春英王燮衡王爱琴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溶血PCR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尿液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监控作用。方法用干化学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05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尿蛋白定性和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蛋白定性及尿微量蛋白测定的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中,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只有23.8%,尿MA、α1-M、β2-M阳性率分别为56.2%、64.8%、27.3%;尿MA和α1-M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77.1%,与单测尿MA或α1-M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蛋白定性和尿MA,尿α1-M联合检测时,105例糖尿病者尿蛋白定性阴性中有53.3%MA或尿α1-M阳性;糖尿病者随病程增加尿蛋白定性、尿MA和α1-M的阳性检出率不断增高,尿MA和α1-M水平不断升高。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意义。
向开富贺中平谢春英潘春燕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尿蛋白定性Α1-M尿液微量蛋白微量蛋白测定阳性率比较
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_1抗原相关性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陈勇谢春英潘春燕叶国强黎玉坚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前S1抗原
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89例乙型病毒肝炎(简称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比较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间HBV-D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88.4%;HBV-DNA高浓度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比值与HBV-DNA阴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与T淋巴细胞及HBeAg检测相关性较好,联合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HBV-DNA能提高乙肝的检出率,有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及评价药物疗效。
郭文丽潘春燕庄洁伟
关键词:乙肝病毒阳性率T淋巴细胞
抗凝剂对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时,不同抗凝剂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别置于不含抗凝剂及含肝素钠、枸缘酸钠、EDTA-K2抗凝剂的无菌试管中,分离血清和血浆后于-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和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0例乙型肝炎患者不含抗凝剂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的对数均数为5.66±2.10,含肝素钠组的对数均数为5.42±2.26,含枸缘酸钠组的对数均数为5.36±2.11,含EDTA-K2组的对数均数为5.58±2.16。三种含抗凝剂的标本分别与不含抗凝剂的血清组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转换为对数经配对t检验统计处理,含肝素钠组和枸缘酸钠组的DNA拷贝数与不含抗凝剂组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EDTA-K2组的DNA拷贝数与不含抗凝剂组的的DNA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应避免使用含肝素钠和枸缘酸钠的血浆标本,使用不含抗凝剂或含EDTA-K2抗凝剂的无菌试管收集标本。
潘春燕莫宝妹刘倩如谢春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抗凝剂PCR
NG、CT、UU、HPV四种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黎玉坚谢春英潘春燕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NGCTUUHPV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