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晓平

作品数:35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多器官功能
  • 7篇器官
  • 7篇基因
  • 7篇创伤
  • 6篇血糖
  • 6篇器官功能
  • 6篇综合征
  • 5篇多器官功能不...
  • 5篇多器官功能不...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器官功能不全
  • 5篇器官功能不全...
  • 5篇功能不全综合...
  • 4篇孕激素
  • 4篇烫伤
  • 4篇肿瘤
  • 4篇激素
  • 3篇乳腺

机构

  • 27篇解放军第94...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九四...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熊晓平
  • 22篇王占科
  • 9篇杨莉萍
  • 7篇陈修己
  • 6篇汪仕良
  • 5篇柴长春
  • 5篇胡新勇
  • 5篇许霖水
  • 4篇祝仲珍
  • 4篇雷万生
  • 3篇刘龙燕
  • 3篇冯青青
  • 3篇刘学广
  • 2篇余文
  • 2篇唐小平
  • 2篇熊敦勇
  • 2篇王志
  • 2篇刘振玉
  • 2篇黄强
  • 2篇陈自力

传媒

  • 4篇江西医学检验
  • 4篇江西医学院学...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第十届全军检...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顾性病历复核标本分组在检验医学科研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王占科柴长春熊晓平兰小鹏杨莉萍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体液标本复核病历
高葡萄糖浓度血浆培养基铜绿假单孢菌常见抗菌素MIC结果变化
目的:探讨高葡萄糖浓度血浆铜绿假单孢菌常见抗菌素 MIC(Mim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变化,为高血糖感染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剂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配制 5.0mmol...
王占科蔺静熊晓平祝仲珍胡咏梅肖群
文献传递
消化道癌引流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2011年
目的:观察消化道癌引流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搜集2例食管癌、2例胃癌及4例结直肠癌伴引流区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共8例,同时分析其原发癌组织学特点,淋巴结均行抗酸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8例消化道癌引流区淋巴结出现结节病样反应中,患者既往无结核、结节病病史,光镜下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代之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中央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68及溶菌酶阳性表达,CK及CEA均阴性表达。结论:癌引流区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可能为机体对肿瘤细胞或其坏死产物的一种免疫反应,伴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且无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朱皓皞熊晓平杜丽英熊敦勇寇辉
关键词:淋巴结病理学
开展血气分析室内质控的体会及失控处理
2004年
王志熊晓平余文王庆莅
关键词:血气分析室内质控危重病人标本质量
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性MODS的实验诊断方案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制订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诊断方案,早期诊断和发现创伤MODS。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创伤、包括大手术后2565例患者,包括198例创伤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创伤MODS常规诊断方案基础上,补充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指标(空腹血糖、HOMAβ、ΔINS30/ΔGLU30,等),制定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后MODS改良诊断方案。结果创伤或大手术后患者改良方案MODS诊断阳性率(12.51%)明显高于常规方案(8.85%),P<0.05。创伤死亡患者改良方案最终MODS诊断阳性率(87.37%)与常规方案(74.75%)无显著差别,P>0.05。创伤死亡患者改良方案死亡3天前MODS诊断阳性率(81.82%)明显高于常规方案(64.65%),P<0.01。结论将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指标作为创伤后MODS诊断指标之一,可提高创伤MODS早期诊断率,但不会过度不合理扩大诊断范围。
王占科雷万生刘学广汪仕良李光伟熊晓平许霖水王志
关键词:创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和感染之间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创伤ICU患者病历1156份,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最高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小于或等于6.1mmol/L)和血糖升高组(大于6.1mmol/L)。统计不同血糖水平组MODS发生率和感染率率变化。结果:(1)本院ICU创伤患者1156例血糖正常370例,占32.01%,血糖升高786例,占67.99%,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百分率(P<0.01)。(2)血糖正常组370例出现MODS22例,MODS发生率为5.95%;血糖升高组786例出现MODS254例,MODS发生率为32.32%,血糖升高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3)血糖正常组370例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15.14%,血糖升高组786例发生感染463例,感染率为58.91%,血糖升高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严重创伤高血糖反应与MODS、感染明显相关,血糖升高可作为创伤后MODS早期诊断指标,改善糖代谢障碍对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感染及MODS,有重要意义。
王占科胡新勇柴长春杨莉萍熊晓平
关键词:创伤病历ICU血糖MODS
357例创伤死亡患者空腹血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相关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创伤死亡患者空腹血糖变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和存活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查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2月我院住院 3 5 7份创伤死亡患者病历 ,根据空腹血糖含量分为正常血糖组 (3 .5~ 6.1mmol/L)、轻度高血糖组 (6.1~ 8.0mmol/L)、中度高血糖组 (8.0~ 11.0mmol/L)和重度高血糖组 (>11.0mmol/L)。统计不同水平血糖患者发生MODS例数和院内存活天数 ,并分别计算创伤MODS死亡患者空腹血糖与MODS定量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  (1) 3 5 7例创伤死亡患者正常空腹血糖 3 1例 (8.68% ) ,轻度高血糖 76例 (2 1.2 9% )、中度高血糖 10 5例 (2 9.41% )、重度高血糖 14 5例 (4 0 .62 % ) ,创伤死亡患者高血糖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率 (P <0 .0 1)。 (2 )正常血糖组3 1例、轻度高血糖组 76例、中度高血糖组 10 5例和重度高血糖组 14 5例中 ,出现MODS例数分别为 5例 (16.13 % )、3 2例 (4 2 .11% )、82例 (78.10 % )和 117例 (80 .69% ) ,高血糖各组MO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 (P <0 .0 1)。 (3 )正常血糖组 3 1例、轻度高血糖组 76例、中度高血糖组 10 5例和重度高血糖组 14 5例中 3天内死亡例数分别为 2 6例 (83 .87% )、3 3例 (4 3 .42 % )、3 8例 (3 6.2 0 % )和 43例 (2 9.
王占科胡新勇柴长春杨莉萍熊晓平
关键词:创伤空腹血糖存活时间糖含量百分率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P16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 P16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96 —2006年间妇科门诊活检及住院手术标本共164 例,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8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 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
熊晓平杜丽英陈修己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P16基因
文献传递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及其组织学发生的再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C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结果11例CFT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从25至52岁,平均38岁,位于盆腹腔6例、皮下软组织4例、阴囊内1例。临床上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5例伴随其他病症或既往有炎性改变、外伤或手术史,4例病变为偶然发现,肿瘤多为单发,切除后未见复发。影像学显示病变为孤立性或多发性实性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无包膜,实质内散在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高密度钙化灶。大体上,肿瘤呈灰黄色,质硬,边清,圆形、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最大径为0.5 ~20.0 cm,切面散在浅黄色斑点状钙化灶,切开时具有沙砾感。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实质主要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及厚壁血管构成,其中散在少量梭形细胞、单核炎性细胞、沙砾体及营养不良性钙化。此外,少数肿瘤边缘区局灶性中性粒细胞呈带状浸润,另见少量神经束及脂肪组织内陷。不同病例肿瘤实质外周区局灶性具有类似于孤立性纤维瘤、纤维瘤病、瘢痕疙瘩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形态学改变。沙砾体及营养不良性钙化分别形成于透明变性的血管及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肿瘤组织内浸润的单核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浆细胞,局部区域可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受检的肿瘤组织内梭形细胞弥漫性表达波形蛋白,少数局灶性表达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β-caltenin,其他标记为阴性。具有特征性的是,与炎性病变相比,CFT组织中浸润的浆细胞显著表达IgG及IgG4,且IgG4+/IgG+>50%,IgG1及IgG3表达的细胞较少。结论CFT具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于CFT与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具有�
毛荣军熊晓平史健李启明房惠琼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钙质沉着症病理学组织学免疫球蛋白G
胃癌雌、孕激素受体和nm2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胃癌雌孕激素受体和nm2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nm23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nm23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对临床正确判断胃癌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熊晓平陈修己
关键词:胃癌NM23基因孕激素受体雌激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