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林
- 作品数:37 被引量:5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被引量:118
- 2012年
-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婚配模式也经历了变迁。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婚配模式的变迁,检验了工业化理论对我国婚配模式演变的解释效力。研究发现,我国各时期的婚姻匹配模式主要表现为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同类婚;此外,各时期的异质性婚配现象呈现明显的对称性。不同社会特征婚姻匹配强度的变化趋势部分印证了工业化理论,自致性特征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而先赋性因素的重要性则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对同类婚和异质婚具体形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边界可渗透性在各时期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同类婚和异质婚现象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 齐亚强牛建林
- 关键词:工业化
- 2021年人口学研究综述
- 2022年
- 2021年3月国家确立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健康、老龄化成为未来五年社会发展的重点议题。5月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提高了生育问题的社会关切。从研究领域来看,生育政策调整后未来人口的发展与老龄化趋势、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和老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同时,新的数据和技术为人口迁移和区域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死亡、婚姻家庭、人口调查方法等传统研究领域也不断推进。
- 牛建林伍海霞封婷刘旭阳王广州
- 关键词:人口学研究生育问题人口迁移生育政策调整老龄问题
- 中国人口教育发展的特征、结构性矛盾与下一步思路——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和相关人口教育统计的发现被引量:24
- 2021年
- 在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民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结合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及巴罗和李整理发布的世界主要国家人口教育统计资料,系统分析我国人口教育发展现状、历史轨迹和相对国际位置,探讨现阶段制约我国人口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和主要矛盾,发现目前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中等,且近年来人口教育发展速度出现减缓的迹象。制约我国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各级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调和省际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新时期,推动我国人口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应当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引导在全社会树立重视教育的理念,同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安排。根据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拓展义务教育年限,有效降低由于制度设计而引发的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逐级流失带来的损耗,提升各级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将分省份管理和负责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制度优势,倡导各省份因地制宜、设计符合省情的教育教学设置和规划,避免在制度设计中不切实际的"一刀切"。
- 牛建林
- 关键词:人口教育结构性矛盾
- 人口快速老龄化对中国教育供求关系和教育发展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教育扩张是现代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供给和经济增长冲击的重要政策思路,然而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形势下,教育扩张的政策空间和实施效果必然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加速了教育供求矛盾的转变。一方面,少子老龄化进程直接导致全国各级学龄人口规模在过去30年间下降三到五成;另一方面,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劳动供给结构性短缺,进而对学龄人口的教育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加剧了教育资本市场回报率的扁平化趋势,导致有效教育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近年来,全国每年有数百万新增劳动力在高中及以下阶段结束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些现状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教育资本高效积累的关键“短板”。提高教育资本积累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阻断新增人口中低教育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从巩固和培育有效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等方面着力,切实推动各级教育有序、高质量和充分发展。
- 牛建林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教育供给
- 后人口转变期中国家庭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基于2010~2020年CFPS数据的研究发现被引量:2
- 2023年
- 以往不少研究发现,父母生育年龄过晚不利于子代健康发育。在后人口转变期,日益普遍的晚育行为如何影响子代健康还有待考证。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系统检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出生时健康禀赋和成长过程中多维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过晚生育会显著增加子代出生体重偏低的风险,对子代成长过程中的体格发育和综合自评健康均具有不利影响;相应影响机制既包括先天因素导致的初始健康劣势及其长期不利健康效应,也包括后天家庭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多维作用。在人口负增长形势下,重视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对于强化年轻人婚育决策的健康理性意识和提高全社会健康资本积累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牛建林
- 关键词:子代
- 现阶段完全母乳喂养的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使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育龄妇女对新生男、女婴在完全母乳喂养时期方面的差异。该研究以被调查妇女的曾生子女为研究单位,利用多层模型(包括母亲与婴儿两层)在控制母亲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等异质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家庭既有子女性别构成对男、女婴完全母乳喂养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家庭性别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并影响到对子女的养育。
- 齐亚强牛建林
- 关键词:性别偏好
- 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被引量:92
- 2012年
-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ant)效应和"三文鱼偏误"(salmon bias)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健康移民"和"三文鱼偏误"选择效应。在控制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后,流动人口自评一般健康、慢性病状况、经常性身体不适和肺活量等健康指标显著优于农村留守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和出现经常性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显著低于农村返乡人口。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除慢性病和心率过高症状外)不存在显著差别。
- 齐亚强牛建林威廉·梅森唐纳德·特雷曼
- 关键词:人口流动
- 地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对我国居民健康差异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5年
- 文章利用2005年小普查数据以及地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状况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对自评健康具有很强的正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个体的自评健康状况越好。(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状况也与其居民的健康存在重要的相关关系。当控制了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个体自评健康仍具有独立的促进效应,而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对个体自评健康的效应不再显著。(3)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对自评健康的效应强度因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而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该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不平等,而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则会进一步拉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
- 齐亚强牛建林
-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
- 改革开放以来乡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教育的选择性及其变迁被引量:6
- 2014年
- 文章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了过去三十余年乡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教育的选择性及其变化。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乡城流动对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此后,随着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乡城流动对教育的选择性开始下降。21世纪以来,各学历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概率普遍提高,他们加入流动队伍的时间总体上提早,乡城流动对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降低。目前乡城劳动力流动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短期内转移劳动力数量的维持或增加已不能带来劳动力教育资本的相应提高,加快发展后义务阶段教育对于应对快速人口转变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促进未来城乡人力资本有效积累极为关键。
- 牛建林
- 关键词:劳动年龄人口教育状况
- 农村地区外出务工潮对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主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辍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同龄人外出务工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辍学具有吸引与示范作用。一个区县同龄人外出务工的比例越高,在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可能性越高;与完成义务教育者相比,初中辍学者更有可能外出务工。与同龄人外出的影响不同,家人外出有助于降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风险,促进其接受较高的教育。
- 牛建林
- 关键词:义务教育辍学教育决策外出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