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乾成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什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
  • 2篇慢性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治疗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机构

  • 7篇什邡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7篇王乾成
  • 7篇钱德才
  • 6篇邓磊
  • 1篇徐严明
  • 1篇黄琛
  • 1篇周晓燕
  • 1篇周晓艳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Solitaire取栓一例
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现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取得重大突破.本例患者因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无力1h入院.入院时诊断为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为18分,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上干近端闭塞,急诊行机械取栓术...
王乾成邓磊钱德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
小脑肿瘤漏诊一例
2014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上肢抖动伴行走不稳1个月”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8余年,冠心病病史2年,吸烟30余年,无饮酒嗜好。入院查体:血压150/80mmHg,右上肢抖动、行走不稳,右侧指鼻试验(+),轮替运动(+)
钱德才王乾成邓磊钟洪智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脑梗死4例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4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方法就什邡市人民医院及院外2011—2014年4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进行病因分析及总结。结果 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分水岭脑梗死,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结论建议对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择期手术患者应进行脑血管方面评估。
钟洪智王乾成邓磊钱德才
关键词:择期手术
慢性酒精中毒后胼胝体变性、华勒变性一例被引量:6
2016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因"记忆力下降4个月"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远、近记忆力均下降,有时有虚构、错构,但无地点定向障碍,伴步态不稳,时有足踏棉花感,四肢无抖动,并出现性格改变,脾气暴躁、易怒,但无幻觉、幻听、被害妄想,被洞悉感。患者无畏寒、发热、头痛、耳鸣、复视、黑曚、抽搐、肢体活动障碍、饮水呛咳、大小便失禁及随地大小便,无四肢麻木、乏力等异常症状。
钟洪智王乾成钱德才徐严明
关键词:酒精中毒胼胝体变性华勒变性
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动脉狭窄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颈部超声检查、MRA及全脑血管造影筛选出颈动脉或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6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颈动脉支架处共放置10枚,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支架共放置10枚。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术中1例出现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术中未出现微栓子脱落致卒中。影像学上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植入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新发脑梗死,无支架置入血管内再狭窄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颅外段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选择。
钱德才王乾成邓磊钟洪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支架置入术
自膨式及球扩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钱德才钟洪智邓磊王乾成黄琛周宇艺周晓燕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残废率高、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因此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其中颅外段动脉粥样硬...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
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与甲钴胺片剂序贯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和甲钴胺片剂序贯治疗对5·12汶川地震后什邡市诊断明确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病程大于9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汶川地震后什邡市诊断明确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8周。试验Ⅰ组在1-28 d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随后在29-56 d改为口服甲钴胺。试验Ⅱ组在1-28 d口服甲钴胺片剂,随后在29-56 d改为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分别在治疗前、治疗满28 d和56 d这3个时间节点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48)。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在治疗28 d后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54.3+1.7)ms和(53.6+1.9)ms,与治疗前动作电位潜伏期进行纵向比较,两组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1=0.21和P1=0.17)。然而,两组患者在治疗56 d后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32.2+1.8)ms和(31.8+2.1)ms,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2=0.014和P2=0.008)。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与甲钴胺片剂序贯使用对于治疗慢性期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钱德才王乾成周晓艳邓磊钟洪智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