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锋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轴索
  • 3篇轴索损伤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弥漫
  • 3篇弥漫性轴索
  • 3篇弥漫性轴索损...
  • 3篇膜下
  • 3篇脑血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细胞
  • 2篇脑血管
  • 2篇后脑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8篇王军锋
  • 6篇宋锦宁
  • 4篇安吉洋
  • 4篇李宇
  • 3篇张明
  • 2篇李金良
  • 2篇庞宏刚
  • 2篇刘晓斌
  • 2篇孙小刚
  • 2篇金涛
  • 2篇徐加龙
  • 2篇孙鹏
  • 1篇周丽丽
  • 1篇郝璞珩
  • 1篇王若义
  • 1篇程毛峰
  • 1篇吕其刚
  • 1篇刘倩
  • 1篇李丹东
  • 1篇陈虎

传媒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孔腹腔镜疝气针与常规两孔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并探讨单孔腹腔镜疝气针与常规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5例儿童腹股沟斜疝,分为单孔组(250例)和两孔组(275例);其中,单孔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两孔组采用常规两孔法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腹股沟斜疝的单侧和双侧患者分别比较后发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两孔法相比,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切口隐蔽、更为美观的优点。
吕其刚孙小刚李金良徐加龙王军锋李殿国
关键词:单孔法两孔法儿童腹股沟斜疝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及膀胱去神经模型膀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规律,明确引起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70只雌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A组(膀胱出口梗阻模型)30只;B组(膀胱去神经模型)20只;C组(对照组)20只。分别于手术后第10天、30天,在每组中完全随机选出10只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摘取膀胱组织,行切片HE染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尿流动力学变化:A组术后10 d与术后30 d膀胱灌注量和膀胱逼尿肌压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膀胱顺应性在术后第10天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较C组明显降低(P〈0.05)。B组膀胱去神经后膀胱容量和顺应性比C组增大,膀胱逼尿肌压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膀胱组织HE染色结果:A组膀胱肌层增厚,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核深染,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膀胱壁无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无明显增生、肥大,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表现明显。膀胱组织CTGF免疫组化染色:A组平滑肌细胞及黏膜移行上皮细胞可见明显黄染,平滑肌细胞内可见粗大的棕色颗粒沉积,CTGF的表达在术后10 d为81.86±4.40,术后30 d为127.32±9.37,分别较对照组的33.87±5.31显著升高(P〈0.05);B组平滑肌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可见黄染,可见有棕色颗粒沉积,CTGF的表达在术后10 d为51.46±5.89,术后30 d为77.81±8.15,分别较对照组的33.87±5.31显著升高(P〈0.05)。结论膀胱内高压可以使膀胱壁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去神经短期内可增加膀胱顺应性。膀胱内高压和膀胱去神经两种因素均可促使膀胱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
刘倩王军锋马楠刘三咪徐加龙孙小刚陈维秀李金良王若义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顺应性胶原纤维
二十碳五烯酸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二十碳五烯酸(EPA)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A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30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PA降低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CI)为0.29—0.72,P=0.0006]、持续性SCVS发生率(RR=0.13,95%CI为0.04—0.46,P=0.002)、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为0.14~0.51,P〈0.0001),但并不改善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RR=1.15,95%CI为0.98~1.33,P=0.08)、180dmRS评分(RR=1.03,95%CI为0.91~1.16,P=0.65)。结论EPA可预防aSAH后CVS,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斌飞宋锦宁张明安吉洋赵永林王军锋马旭东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二十碳五烯酸META分析
神经肽Y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α-act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收缩蛋白表达变化,揭示NPY在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50g,雌雄不拘,失血法处死并行生理盐水灌注,取大鼠Willis环动脉及其分支,行原代细胞培养并传代,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自身全血使氧合血红蛋白终浓度达10-6mol/L以建立SAH血管痉挛平滑肌细胞模型并进行分组,包括空白组、SAH组、NPY组、NPY+SAH组、NPY+SAH+BIBO3304组(干预组)、NPY+BIBO3304组,培养1~5d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actin表达,IPP软件测荧光强度半定量,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消化法成功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经细胞活度检查示活度>97%,经细胞纯化后细胞免疫染色未见其他种类细胞,经传代培养至第5代时可见细胞呈典型"谷-峰"样生长。细胞干预3d后NPY组与NPY+SAH组较SAH组与空白组α-actin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而干预组与NPY+BIBO3304组α-actin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Y上调VSMCs的α-actin表达,而其受体拮抗剂BIBO 3304可阻断NPY上调α-actin作用。NPY在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薛俊刚宋锦宁安吉洋王军锋李丹东张明孙鹏李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皮层扩散性抑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皮层脑血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明确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对皮层脑血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利用皮层给以KCl的方法诱导CSD的发生,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行皮层脑血流测定,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AH组大鼠脑皮层血流较空白组和盐水组明显下降,其中5d组最低;皮层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5d组最明显;CSD发生后SAH组脑血流下降更明显,凋亡更严重,空白组和盐水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SAH后CSD的发生使脑血流进一步下降,皮层细胞的凋亡更加严重,CSD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郝璞珩宋锦宁陈虎安吉洋闫文涛李宇王军锋张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皮层扩散性抑制脑血流凋亡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突起坍塌蛋白Sema3A及其受体neuropilin-1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突起坍塌蛋白(semaphorin 3A,Sema3A)及其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DAI后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AI后6h、24h、7d组,每组各12只。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改良NSS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按预定时间点灌注取脑进行HE及镀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ema3A和NRP-1的表达定位。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质、海马、脑干Sema3A和N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AI造模后在脑干、皮髓交界区、胼胝体等部位观察到神经轴突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迂曲、断裂、轴索球形成等病理征象,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核固缩等改变,伤后24h最明显。免疫荧光显示Sema3A主要表达于各脑区神经元,NRP-1表达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Sema3A和NR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低,DAI后6h其表达显著升高,24h达高峰,并持续到7d。结论 Sema3A及其受体NRP-1在DAI大鼠脑组织内表达升高,参与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安吉洋宋锦宁王军锋庞宏刚罗显华周丽丽孙鹏程毛峰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NEUROPILIN-1神经再生
硫化氢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组织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含量的变化及外源性H2S对DAI的作用,阐明H2S作为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在脑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为DAI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备大鼠DAI模型,给予外源性H2S干预,以造模后6h、24h、7d为时间点,分别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H2S含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凋亡及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变化。结果 DAI模型组皮层、海马、脑干内源性H2S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且DAI+H2S干预组脑组织H2S含量增加更明显;DAI模型组较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早期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加,致伤时间越长,凋亡百分比越高,且DAI(7d)+H2S干预组均较DAI(7d)模型组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比明显增高;DAI模型组皮层、海马、脑干β-AP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DAI+H2S干预组均较DAI模型组β-APP的表达更明显。结论 DAI后脑组织神经元凋亡及β-APP表达的增加可能与脑组织自身内源性H2S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神经递质参与DAI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过程。
王军锋宋锦宁李宇金涛刘晓斌庞宏刚黄廷钦白立曦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硫化氢神经递质凋亡Β淀粉样前体蛋白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制模装置的研制及评价
2015年
目的研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制模装置及评价制模效果。方法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DAI模型组(15只),采用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备大鼠DAI模型,以造模后6h、24h、7d为时间点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HE染色及镀银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AI后脑组织p淀粉样前体蛋白(B—APP)的表达。结果DAI后大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昏迷,表现为无自主活动,刺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时间持续约50min至4h。所有大鼠清醒后活动减少,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行走不稳,各时间点NSS(6h,9.33±0.88;24h,5.67±0.67;7d,4.67±0.88)均较对照组(6h,1.33±0.67;24h,0±0;7d,0±0)明显增高(P〈0.05)。HE染色显示DAI模型组细胞数目在皮质(6h,323.33±95.82;24h,294.00±54.98;7d,277.83±52.26)、海马(7d,214.50±43.69)、脑干(6h,326.67±102.80;24h,298.33±67.56;7d,234.50±18.20)分别较对照组皮质(430.33±20.35)、海马(327.17±24.34)、脑干(429.50±81.86)明显减少(除DAI 6h模型组脑干细胞数目P〈0.05,余DAI模型亚组细胞数目P〈0.01),细胞核固缩,胶质细胞增生;在皮质及脑干神经元周围可见大量空泡及少许出血点;亦可见脑干神经纤维走行紊乱。镀银染色可见脑干神经轴索串珠样轴索球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AI模型组β—APP的表达在皮质(24h,9.16±1.32;7d,14.50±2.83)、海马(24h,10.14±2.56;7d,12.50±1.95)、脑干(6h,6.74±1.33;24h,7.64±1.11;10.09±1.77)分别较对照组皮质(4.02±0.34)、海马(4.26±0.70)、脑干(4.38±0.85)明显增高(P〈0.01),且随DAI后致伤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本装置能够造成大鼠脑DAI,且具有简便、�
王军锋宋锦宁李宇金涛刘晓斌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