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喜英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语言
  • 1篇史记
  • 1篇殊途
  • 1篇同归
  • 1篇契合
  • 1篇周易
  • 1篇诸子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精神
  • 1篇先秦诸子
  • 1篇象喻
  • 1篇《史记》
  • 1篇《周易》

机构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3篇王喜英
  • 2篇刁生虎

传媒

  • 1篇语文知识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学习与实践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史记》看侠儒文化精神的契合
2012年
侠儒各自的文化结构虽然极为复杂,但在各自的系统中却存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基因,儒家的文化因子包括仁、礼、义、智、勇、信等,而侠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义、勇、智、孝悌、善等与之相通,这种相通使儒侠文化得以高度契合。
王喜英
关键词:文化精神《史记》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先秦诸子论语言
2013年
对于语言问题,先秦诸子表面上"其言虽殊,辟犹水火",但实为"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具体说来,诸子百家对语言的讨论主要涉及名实关系和言意之辩两大领域,名实关系主要限于形而下和客观世界层面的考量,是在政治伦理、价值论层面探讨语言问题,在这方面,诸子针对"名实相怨"的现实,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最终目的是共同的,即追求达到"名实相副"的理想愿景。而言意之辩主要是从形而上和主观层面的考量,在这方面,诸子均认识到语言是具有表意功能的,但却经常出现"言不尽意"甚至"道不可言"的现象。面对不可说之形上本体,诸子都希望能够超越语言困境而达到自由境界。具体方案是突破概念化语言而进入象喻化语言,从而克服言道悖论而达致自由之境。
刁生虎王喜英
关键词:先秦诸子语言
《周易》“象喻”传播观念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周易》是人类轴心期唯一一本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其本身蕴含有极为丰富而独特的传播观念。在"传播学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周易》所折射出来的"以象为本"的传播系统、"取象比类"的传播模式、"假象喻意"的传播规范,不仅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且对当代传播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刁生虎王喜英
关键词:《周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