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圆圆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鼠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膜
  • 1篇粥样硬化模型
  • 1篇小动物
  • 1篇内膜
  • 1篇活体观察
  • 1篇分子标记
  • 1篇OX-LDL
  • 1篇成像研究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圆圆
  • 1篇滕皋军
  • 1篇姚玉宇
  • 1篇张秀明
  • 1篇汪有锦
  • 1篇贾振宇
  • 1篇郭静
  • 1篇顾月清
  • 1篇陈骏
  • 1篇张毅
  • 1篇文颂
  • 1篇马占龙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高场强小动物磁共振成像活体观察小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磁共振成像(MRI)活体观察内膜损伤后小鼠颈动脉管腔狭窄和管壁增厚的动态过程.方法 金属丝损伤法建立小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术后不同的时间点行MRI扫描,动态观察损伤血管的表现,包括管腔内径和面积、管壁的厚度和面积.结果 MRI能够清晰地观察小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变化以及血管周围软组织的表现.小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前、损伤后1、5、10d和15d管腔内径分别为(0.57±0.07)、(0.41±0.19)、(0.44±0.10)、(0.43±0.10)mm和(0.47±0.11)mm.管腔面积分别为:(0.30±0.06)、(0.18±0.11)、(0.18±0.06)、(0.18±0.06)mm2和(0.22±0.07)mm2.术后第15天患侧血管壁厚度为(0.23±0.12)mm,管壁面积为(0.35±0.24)mm2.结论 MRI可以在活体观察小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管腔狭窄和管壁增厚的动态变化过程.
陈骏贾振宇马占龙张秀明汪有锦王圆圆滕皋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管内膜
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ox-LDL靶向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合成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ox-LDL分子探针,进行体外细胞与体内活体成像,探讨其对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体外培养Raw 264.7细胞株,用不同剂量探针孵育后进行近红外荧光扫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8周龄Apo E-/-小鼠建立颈总动脉内膜拉伤模型,MR及近红外仪扫描小鼠颈部。结果:巨噬细胞可吞噬近红外荧光标记的ox-LDL探针,MTT法证实大、小剂量探针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同。Apo E-/-小鼠颈总动脉内膜拉伤后2周,MR扫描可见患侧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近红外荧光扫描可见1~2 h后信号在患侧颈部浓聚,24 h后信号明显衰减。结论:用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ox-LDL探针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膜拉伤2周后可致Apo E-/-小鼠患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
王圆圆姚玉宇张毅文颂郭静顾月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