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为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多节段
  • 3篇多节段颈椎
  • 3篇随访
  • 3篇节段
  • 3篇颈椎
  • 3篇骨折
  • 2篇植骨
  • 2篇置换术
  • 2篇韧带
  • 2篇韧带骨化
  • 2篇手术
  • 2篇随访报告
  • 2篇前路
  • 2篇肿瘤
  • 2篇纵韧带
  • 2篇内固定
  • 2篇后前路
  • 2篇后纵韧带
  • 2篇后纵韧带骨化
  • 2篇后纵韧带骨化...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王大为
  • 6篇毕郑刚
  • 3篇曹杨
  • 3篇杨磊
  • 3篇耿硕
  • 1篇幺贵军
  • 1篇张世谦
  • 1篇刘斌
  • 1篇毕郑钢
  • 1篇吴滨奇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不规则骨骨肿瘤疾病的研究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对不规则骨骨肿瘤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术前个性化内植物设计,术中应用个性化植入物重建骨结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并通过与以往同类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探讨3D打印...
王大为杨磊耿硕毕郑刚
关键词:不规则骨骨肿瘤
运用3D打印技术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运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骨盆骨折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骨科病区内学习的150名研究生和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结果研究组的教学吸引力、手术方案制定能力和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学生对于使用该种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骨折教学的接受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骨盆骨折的理解与手术相关设计的能力,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提升了教学质量。该模式可在其他骨科相关疾病临床教学中进行应用。
徐征宇刘江杜俊炜姜瑶赵鑫强杨磊王大为耿硕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作用与重建方法。方法 32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伴有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刮除病灶后采用高速磨钻打磨腔壁,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骨,锁定接骨板桥接固定骨折断端。结果术后随访10~42个月,平均27.6个月。27例病变愈合良好,骨缺损修复,骨折愈合,肿瘤没有复发。32例中复发3例,再骨折2例,均再次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后痊愈。结论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充填治疗长骨良性骨肿瘤伴发病理性骨折安全、有效。术中彻底刮除病灶,高速磨钻打磨肿瘤壁,打压植骨,同时选用合适的锁定接骨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
刘伟张世谦吴滨奇王大为曹杨毕郑刚
关键词:锁定接骨板同种异体骨手术良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置换术后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两组在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
毕郑刚杨磊耿硕王大为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全膝置换术
应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及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的疗效对比(附138例随访报告)
目的:通过对70例应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68例应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患者,进行长期规律随访评价两种手术后疗效和远期对骨化的后纵韧带的影响。
王大为毕郑刚
关键词:OPLL后前路后路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10年1月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型:Ⅲ型24例,Ⅳ型18例,Ⅴ型11例。Singh指数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多数患者伤后3d内手术。结果手术时间(75±10)min,出血量(350±68)ml。3例出院后失访,l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共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3个月,平均38个月。未发现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优29例,良13例,中7例,优良率为86%。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创伤较大,作为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补充,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曹杨刘斌王大为幺贵军毕郑钢
关键词:股骨骨折关节成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
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56例随访报告
目的:通过对156例应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患者,进行长期规律随访评价该手术后对骨化的后纵韧带的影响.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自2008年至今收治的颈椎OPLL...
王大为毕郑刚
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自2002年11月至今收治的颈椎OPLL患者中,抽取病变累及三个节段以上、脊髓压迫严重的opll患者224名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应用JOA分级评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1],[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用时等作为每名患者的观察指标。将各组间以上指标应用SAS9.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随访时间3~78个月,平均34个月。C组术后改善率为72.43%,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各组中脑脊液漏、颈部疼痛、临近椎体退行性变、颈椎不稳及神经根病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2]。A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15.4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颈部疼痛和临近椎体退行性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B组颈椎不稳发生率为55.4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神经根病发生率为18.99%,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平均术中输血量三组比较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具有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一系列优势。
王大为曹杨毕郑刚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