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民

作品数:60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22篇文化科学
  • 1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主义
  • 8篇教育
  • 7篇伦理
  • 6篇论语
  • 6篇《论语》
  • 5篇政治
  • 5篇思想政治
  • 5篇文化
  • 5篇马克思主义
  • 4篇哲学
  • 4篇逻辑
  • 4篇传统文化
  • 3篇道德
  • 3篇意识形态
  • 3篇意蕴
  • 3篇优秀传统文化
  • 3篇政治教育
  • 3篇证法
  • 3篇治教
  • 3篇中华优秀传统...

机构

  • 60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求是杂志社

作者

  • 60篇王天民
  • 2篇张英
  • 2篇刘美
  • 2篇韩冬雪
  • 1篇贾飞雄
  • 1篇施惠玲
  • 1篇鉴传今
  • 1篇沈湘平
  • 1篇郭彦雯
  • 1篇聂锦芳
  • 1篇刘啸霆
  • 1篇李文阁
  • 1篇杨学功
  • 1篇林建成
  • 1篇刘颖
  • 1篇李景源
  • 1篇崔唯航
  • 1篇李凯林
  • 1篇路日亮
  • 1篇邹吉忠

传媒

  • 6篇自然辩证法研...
  • 4篇理论导刊
  • 4篇思想教育研究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教育(德...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教学研究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烟台大学学报...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世价值的本真精神与话语误区
2015年
"普世价值"登场的时代背景和所应对的现实问题,决定了普世价值的本真精神是宽容、多元和自主,事物在存在论上所蕴含的"形上"与"形下"双重意义,决定了人们关于"普世价值"的交流往往陷入"形上与形下相扭结"的话语误区,唯有澄清普世价值的本真精神,摆脱形上与形下相扭结的话语误区,直面观念分歧背后利益立场的偏差,才能使人们在普世价值问题上达至融通性共识。
王天民
关键词:普世价值本真精神
ChatGPT赋能思想道德教育的风险及对策被引量:7
2023年
ChatGPT作为运用大型语言模型和“利用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的对话式内容生成技术,应用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能够智能生成教育内容、智能推荐教育信息以及智能实现人机对话,对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度、精度与广度具有重要价值。但是,ChatGPT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也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知识结构失序、教学关系失衡、伦理规范失控等潜在风险。因此,ChatGPT赋能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既要积极发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功能优势,又要努力规避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同时还要从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加强智能素养教育、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智能化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王天民郑丽丽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道德教育
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年
王天民
关键词:后现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映现于批判中的伦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理论样态
2005年
马克思的伦理批判与其伦理追求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伦理思想间接映现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追求的制度伦理,即对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予以充分地制度保障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憧憬的生产伦理,即使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获得现实的实践方式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倡导的人际关系伦理,即体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关系的伦理。
王天民
关键词:伦理映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逻辑被引量:1
2019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衔接,构成其特有的内生逻辑。这个逻辑构造突显为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节点有机衔接的时间逻辑,源起、内容、方法三个维度融会贯通的科学逻辑,初心、核心、实心三个基点协调一致的民本逻辑,本色、格局、视野三个向度有机交融的空间逻辑。这4个方面的逻辑关联密切、有机协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发展、落实的方方面面,支撑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架构,展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特的精神魅力。
王天民巩瑞贤
关键词:科学逻辑空间逻辑
从《论语》中的天命思想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
2014年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派系儒学的奠基性和主导性文献,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观念。《论语》中所包涵的丰富的天命思想为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和宝贵的资源,其中所透溢出的心灵、神灵、天命三位一体的神灵存在论,各有专属、各施其用的神灵功用论,超常人格或超常时刻的通灵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神灵观念和信仰意识。因此,立足《论语》天命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王天民韩冬雪
关键词:《论语》天命思想神灵观念存在论功用论
实践诠释与历史批判——从哲学使命的变革看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性被引量:1
2004年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王天民
关键词: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伦理精神及其生成逻辑被引量:1
2018年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创立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是在马克思批判德国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诞生的。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事实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生长点,而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实践的历史性理解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立的关键。随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创立,哲学转向了生活世界,同时也就凸显出了伦理精神。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精神是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重心的生成变化着的伦理精神,无意识的自然伦理、有意识的功利伦理和超意识的自由伦理的递进提升是其生成变化的基本逻辑环节。
王天民
关键词:伦理精神生成逻辑
科技异化新态势下伦理治理的新精神被引量:4
2022年
科技活动的“唯新”价值取向,加之于资本“逐利”的驱动作用、政治对抗的助推效应,科技异化问题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尤为凸显,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科技异化的波及范围与科技应用的领域同步拓展,科技异化深入到与资本合谋合流的内在层面,正在引发“模糊人与物的区别”、“终结人类未来憧憬”的复杂影响。以伦理治理为对策,遏制科技异化及其导致的严重危机和风险,必须立足人类文明“伦理转向”新精神,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与天地参”的实践智慧,遵循自然而然“赞天地化育”的自然之道,积极构建全球联动、惠及各方的命运共同体。
王天民高涧竹
关键词:科技异化伦理治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神特质
2017年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突出的精神特质,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即悠久的传承性与鲜活的时代性有效衔接的历史特质,理论的科学性与归宿的人民性辨证统一的价值特质,犀利的批判性与强力的创造性互融汇通的风格特质,坚定的内生性与开拓的世界性张力适度的视野特质。
王天民巩瑞贤
关键词:精神特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