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彬
- 作品数:40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防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进展被引量:19
- 2018年
-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伴有心房颤动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抗栓治疗要兼顾血栓与出血的风险等特点。我国目前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有85%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忽略了心房颤动导致脑卒中风险的存在,不足20%的患者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三种疾病既可以独立存在,三者之间又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互发生的关系,冠心病增加心房颤动发病率,心房颤动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冠心病与脑卒中亦可同时存在,而对于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统一化管理共识为我国临床治疗空白,本文对PCI术后伴有心房颤动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脑卒中防治做一综述。
- 王宇彬吴永健
-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出血
- 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 目的报道希氏束周围起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起源于流出道近希氏束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0例,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标记希氏束电位范围,右...
- 王宇彬楚建民刘霄燕王靖赵英杰郭琦浦介麟张澍
- 关键词:希氏束主动脉窦室性早搏右心室流出道射频消融
- 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在主动脉窦部起源室性早搏的指导意义
- 目的探讨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在主动脉窦部起源室性早搏的指导意义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经验。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09-2011年在我院行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125例,男52例,女73例,以最终在主动...
- 王宇彬楚建民
-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
- 成功应用IABP抢救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男,80岁。因“突发胸痛、胸闷10h”入院。体格检查:T36.5℃,P39次/min,R18次/min,BP80/5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39次/min,心音低钝,可闻及大炮音,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ECG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改变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状态”。
- 王宇彬马建亮董培康刘思伟
- 关键词:IABP休克心源性
- 浅谈如何提高五年制本科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
- 2013年
- 物理诊断学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关键学科。主要目的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全面科学的熟悉患者的症状,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物理检测方法来掌握患者现有的体征,进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提出相应的诊治方法。怎样提高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本人通过多年五年制本科物理诊断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别从理论授课和实习授课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
- 王宇彬马娟
-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教学质量
- 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比索洛尔组,每组25例。氨氯地平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d、比索洛尔组口服比索洛尔2.5 mg,1次/d,坚持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检测两组CAP、IMT。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氨氯地平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均<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CAP、IMT明显降低(P均<0.05),而比索洛尔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比索洛尔降低外周动脉压程度方面相似;在降低CAP、IMT方面,氨氯地平效果更好。
- 韩百智王宇彬周爱华李敬田
- 关键词:氨氯地平比索洛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Fas系统诱导细胞凋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8年
- 自1972年病理学家Kerr等首先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人们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对细胞凋亡的认识也由形态学和生物化学逐渐深入到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水平。其中,对凋亡相关因子(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Fas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Fas的性质、结构、作用机制、F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冠心病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加深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 张玉清王宇彬宋书凯
- 关键词:FAS系统细胞凋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急性冠脉综合征国产药物支架置入患者血清hs-CRP、sICAM-1和sFas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国产药物支架置入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ACS患者55例分为PCI国产药物支架置入35例(观察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2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hs-CRP、sICAM-1、sFas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 d血清hs-CRP、sICAM-1、sFas含量较术前升高(P均<0.01),术后3 d hs-CRP及sICAM-1较术后1 d升高(P均<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sICAM-1、sFas含量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以上三者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s-CRP、sICAM-1和sFas三者之间呈正相关(r=0.272、0.456、0.537,P均<0.05)。结论国产药物支架置入术可能短时间内触发及加重炎症反应,支架置入患者体内存在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不足。
- 王宇彬张玉清马娟杜爱玲隋萍李敬田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 通心络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糖尿病肾病(diabitic nephropathy,D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Ⅲ~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在常规降糖,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日6粒分3次口服,连用8周,观察治疗前后UAER,D-D聚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BUN,SCr,TC,TG治疗后UAER,D-D聚体,BUN,SCr,TC,TG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HbA1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及D-D聚体,并有改善肾功能及降低血脂的作用.
- 曹卫华周力王宇彬惠宗光王晓玲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通心络
- 优势传导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意义
- 目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探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起源点和出口之间关系及产生机制。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至2012年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者21例;根据体表心电图将其分为两组:A组呈右束支阻滞图...
- 王宇彬楚建民王靖刘霄燕郭琦
- 关键词:主动脉窦室性早搏右心室流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