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斌
-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保护素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90例住院患者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6 4例及对照组 2 6例 ,采用ELISA法测定OPG水平与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钙、血脂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OPG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 (P <0 0 0 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内腔轻度不规则、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的患者 ,其血清中OPG水平分别为 ( 0 10 4± 0 0 35 ) ,( 0 111± 0 0 37) ,( 0 130± 0 0 84 ) ,( 0 16 9± 0 0 77) μg/L。 结论OPG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OPG浓度越高 ,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 王小斌单其俊马根山杨志健朱铁兵王连生曹克将马文珠
- 关键词:骨保护素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ELISA法
- 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同时检测血脂。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狭窄度积分来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9.203,P<0.05)。骨保护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F=7.571,P<0.001)。冠状动脉正常或内腔轻度不规则、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的患者,其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μg/L)分别为0.104±0.035,0.111±0.037,0.130±0.084,0.169±0.07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OR=2.4;95%的可信区间为1.4~4.2)。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进展可能有直接关系。OPG,LDL-C、三酰甘油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 王小斌单其俊马根山杨志健朱铁兵曹克蒋
- 关键词:血清骨保护素冠状动脉病变血脂冠心病
- 白藜三醇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白藜三醇(Res)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Res(1、10、25、50μmol/L)干预一定时间(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Res促进外周血EPCs扩增,50μmol/LRes作用24h对EPCs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P<0.01)。Res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Res可增加EPCs数量并改善其功能。
- 王小斌黄峻朱莉邹建刚苏恩本单其俊杨志健李新立
- 关键词:白藜三醇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疾病血管生成
- 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4年
- 骨保护素是一种新发现的分泌型糖蛋白和缺乏跨膜结构域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与骨保护素配体结合而起作用。骨保护素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还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骨保护素转基因(骨保护素+/+)致过量表达骨保护素的小鼠呈现骨硬化症表型;而骨保护素基因敲除(骨保护素-/-)致骨保护素缺乏小鼠在成熟前即显示严重骨质疏松及主动脉和肾动脉钙化。用重组骨保护素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及逆转骨质疏松,骨保护素与代谢骨病和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正日益引起重视。
- 王小斌单其俊马根山
- 关键词:破骨细胞骨质疏松肿瘤坏死因子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AMI患者发病12 h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AMI患者血管穿刺时间(3.8±0.9)min,手术穿刺成功率98.1%,麻醉到球囊扩张时间(28.7±6.0)min,术中置入药物支架(1.3±0.5)枚,病变血管前向血流100%达TIMIⅢ级。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4例发生室颤/室速。成功率94.3%,平均住院(8.4±2.6)d。随访3个月无不良心脏事件,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与出院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MI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 王小斌朱莉殷屹岗王如珠林杰李建民张宜生黄海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诊
-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服用负荷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63例拟行择期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基础上,PCI术前8 h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分别在PCI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8±1.16)mg/L和(5.91±1.13)mg/L,P<0.05];实验组术后cTn-I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4%和29.0%,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能够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 林杰朱莉殷屹岗王小斌王如珠李建民王斌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损伤
-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预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预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PCI)50例和对照组(常规行单纯PCI)49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TIMI)血流分级、矫正的帧计数(CTFC)、出血并发症、术后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PCI术中3级TIMI患者例数、CTFC分别为45例和(21.3±6.7)帧数,均优于对照组31例和(37.6±7.2)帧数(P〈0.05),试验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出血事件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CE试验组发生率为8%,少于对照组的18.4%(P〈0.05)。结论急诊PCI前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持久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 林杰朱莉殷屹岗王小斌王如珠李建民王斌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无复流现象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年龄的关系。方法检测258例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单支病变组97例、2支病变组89例、3支/a!主干病变组72例和62例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病变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单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左主干病变组及对照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7.3±80.2)ng/L、(381.7±73.5)ng/L、(496.5±99.8)ng/L和(68.2±36.1)ng/L,各病变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支、3支/左主干病变组NT—pro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3支/左主干病变组NT—proBNP水平高于2支病变组,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NTproBNP水平越高(均P〈0.01);60岁~、70岁~、≥80岁病变组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2.3±69.1)ng/L、(302.7±87.5)ng/L和(482.1±82.2)ng/L,年龄越大NT—proBNP水平越高(均P〈0.01)。结论老年患者年龄越大NT—proBNP水平越高,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且NT—proBNP水平对指导NST—ACS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意义。
- 殷屹岗朱莉任寅王小斌阮中宝林杰李建民王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索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治疗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86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其他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凯时,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疗效,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包括死亡、新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同;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善(95.3%和93.0%)均优于对照组(81.4%和74.4%)(x2=4.070、4.440,P<0.05).治疗组左心衰竭发生率和30 d内MACEs发生率(2.3%和4.7%)均低于对照组(14.0%和18.6%)(x2=4.962、4.077,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改善NSTE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灌注、心功能,减少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王小斌朱莉殷屹岗王如珠任寅陈铭李建民高琳琳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心肌梗死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1例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1~120个月,平均(24±18)个月,分析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381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1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08例,其中左侧旁道109例,右侧旁道99例;显性预激(WPW)45例,其中A型预激16例,B型预激29例;频发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RVOT-VPC)17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97.6%,术中及术后并发症3.67%,复发率2.37%。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 任寅朱莉阮中宝翟为洪殷屹岗王小斌樊建备
- 关键词: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