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烟与非吸烟士兵肺功能比较
- 2009年
- 在环境因素中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某部基层300名吸烟与非吸烟士兵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分析吸烟对健康人肺功能的影响。
- 杜巧王岩刘爱琴封淑文张丽华黄建新
- 关键词:肺功能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气道功能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粘液瘤综合征1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王岩黄建新封淑文白桂芳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肿瘤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张丽华房丹珺王娜杜微王岩
- 关键词:心脏舒张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技术舒张功能障碍多普勒收缩功能障碍心脏收缩
- 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被引量:9
- 2005年
- 刘爱琴常文兰王岩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
-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右心室室壁运动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监测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室壁的运动变化并结合相应的功能评价,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5 d对65例选择进行微创外科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频谱图测量右室侧壁基底部(三尖瓣环处)、中间部以及室间隔基底部(三尖瓣环处)、中间部的室壁分别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并应用组织多普勒M型技术对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中部的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封堵前后对照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收缩期室壁运动峰值速度(s')、舒张晚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a')均显著减低(P<0.01);右室侧壁及室间隔中间部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也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所有患者室间隔中部与左室后壁的同向运动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室壁的运动变化,可为临床评价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 张丽华米彦军王岩刘爱琴封淑文黄建新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房间隔缺损
- 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选择适合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31±16)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5d使用sonos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经胸探头频率2.5mHz,图像存储于光盘以便图像回放进行数据测量与分析。组织多普勒超声观察指标包括:(1)依据三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测量收缩期主波(S波)的持续时间、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心室舒张主波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波(A波)的持续时间及运动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心室舒张主波起点至A波终点的持续时间;(2)右室侧壁基底部(三尖瓣环处)和右室侧壁中部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结果术后脉冲组织多普勒频谱测三尖瓣瓣环收缩期S波术后运动峰值速度(0.16±0.05)m/s比术前(0.20±0.04)m/s明显降低(P〈0.05),舒张期心房收缩期A波运动峰值速度(0.12±0.03)m/s比术前(0.16±0.02)m/s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三尖瓣收缩期主波(S波)的持续时间(231±36)ms较术前(265±24)ms明显缩短(P〈0.01);术后右室侧壁基底部和中部运动速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准确无创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
- 张丽华徐卫鸿王岩刘爱琴蔺嫦燕李治安张纯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组织多普勒超声右心功能
- 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窦性心律震荡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的170例心梗患者和116例正常人室性早搏(室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及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梗患者室早后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TO和/或TS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TO和TS均正常组(p<0.001)。结论:心梗后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时,其猝死的发生率增高,及时检测心梗患者室早后的TO和TS值,对发生猝死的高危患者的检出、危险度分层以及对其进行干预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爱琴王岩王丽丽封淑文
- 关键词:心肌梗死窦性心律震荡心肌梗死患者动态心电监测危险度分层室性早搏
- 超声检查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及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6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48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有无粥样硬化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阳性组,研究阴性组,对照阳性组,对照阴性组。结果研究阳性组共42例,占研究组61.8%,研究阴性组26例,占研究组38.2%,对照组阳性组13例,占对照组27.1%,对照阴性组37例,占对照组72.9%。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导致最大剪切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内中膜厚度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块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进展起着重要作用。
- 黄建新王岩刘爱琴封淑文杜巧
- 关键词:超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剪切力
- 超声诊断异位胆囊8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封淑文王岩骞秀芳刘爱琴黄建新杜巧
- 关键词:异位胆囊超声诊断
- 慢性乙醇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脑电图分析
- 2006年
- 王丽丽王岩刘爱琴黄建新杜薇
-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