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 作品数:91 被引量:55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经济管理冶金工程更多>>
- 中国镍矿成矿规律的量化研究与找矿方向探讨被引量:22
- 2020年
- 镍矿曾经是中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目前已大量进口,成为典型的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本文基于镍矿地质大数据,系统分析了世界及中国镍矿的资源概况,总结了中国镍矿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量化方法研究了中国省、市、县级、Ⅲ级成矿区带及各成矿时代的镍矿成矿密度与成矿强度。研究表明,中国镍矿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类型以岩浆型为主,主成矿期为晚古生代;将中国镍矿划分为30个成镍带并分为重要和一般成镍带两个等级,其中重要成镍带有12个;厘定18个镍矿成矿系列,23个亚系列;指出今后深部找矿、西部找矿、有找矿潜力的现有矿山及成矿强度较高矿山的深部、边部及外围是镍矿找矿的重点工作区域,并对未来镍资源调查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 王岩王登红孙涛黄凡
- 关键词:镍矿成矿规律
- 我国查明低品位铁矿资源储量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以最新全国储量数据库为基础,分析总结我国查明低品位铁矿资源储量的数量、分布特点、类型、矿床规模及矿石可选性等。结果表明:我国查明低品位铁矿资源储量约184亿吨,约占全部铁矿石资源量的30%。主要分布在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近17个省(区)。主要矿床类型有沉积变质型、沉积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等。小型矿多,大型矿少。大型低品位铁矿区仅占查明数的1.08%,而储量却占我国低品位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62.37%。我国查明低品位铁矿石基本可选,部分易选,难选矿石仅占2.17%。
- 王岩邢树文张增杰马玉波张勇
- 关键词:低品位铁矿资源储量品位-吨位模型
- 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的编图思路和编图方法被引量:15
- 2020年
- 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成矿系列图"的研编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的"文、图、库、普"四项内容之一,要体现"全覆盖"的182种矿种、18种矿床类型和多个"亚类型"、5个级别的矿产地规模、多个成矿时代的综合图例设计,要兼顾矿床成矿系列的表示方法、地质底图和构造底图优化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编图技术要求"的制定,要本着"大道至简"的哲理、"大美至简"的审美观、"出精品"的宗旨、"编出上乘图件"的要求,提出"删繁就简构造底图,领异标新成矿系列"的编图原则。本文介绍了两图的性质、编图的思路和编图方法,并重点阐述"矿产图例设计"和"底图编制"两部分内容,以期编制出高水平图件,更集中反映和彰显项目成果。
- 徐志刚王岩陈郑辉黄凡
- 关键词:成矿规律图
-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被引量:4
- 2022年
- 长江流域分布着我国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在长江流域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保障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赢的目的,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已发现的128种矿产、14683处矿产地信息,总结了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系统分析了长江领域矿产资源的时空演化规律。长江流域矿产种类较齐全,能源矿产总体不发育但页岩气有潜力,金属矿产以铁、有色金属为主,矿物类和岩石类非金属矿产都比较发育,水气矿产潜力很大。时间上,成矿历史悠久,按构造演化时段,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晚古生代、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6个时段,以中生代和晚古生代为主要成矿期;空间上,可划分八大资源集中区,上游矿产地数量较多,但下游成矿密度更大。只要合理布局,科学谋划,加强法制,严格管控,通过矿产资源的高端开发利用,不但可以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也可以为环境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 王岩王登红黄凡
- 关键词:长江流域矿产资源成矿规律
-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定量地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远端隆升和增生机制。方法选取循化—贵德地区,采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定量分析了各种地形参数、低起伏面发育及其与岩性的关系。结果循化—贵德地区地形形态总体呈台阶状结构,在不同海拔高度存在低起伏地形;发育于盆地沉积地层(渐新统至下更新统)之上的低起伏面表现为年代越新的地层之上低起伏面高程越高,越老的地层高程越低,并且它们均低于发育于逆冲带基岩之上的夷平面;发育于盆地深切河谷两侧阶地之上的低起伏面海拔高程总体较低。结论循化—贵德地区地貌发育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早期(渐新世—早更新世)带状逆冲隆升与前缘盆地垂向加积和晚期(大约中晚更新世之后)区域性构造抬升与河流深切的增生过程。
- 刘少峰王岩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
- 中国银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银矿卷》研编被引量:1
- 2025年
- 银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元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的新材料属性日益突出。中国是银矿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银矿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新增银资源储量超过55000 t,新发现银矿产地超过53处,探获了包括双尖子山超大型银矿在内的大量银矿。中国银矿有7个主要矿床类型,以热液型和陆相火山-次火山型最为重要,资源储量分别为161271 t和48870 t,分别占总量的49.5%和15%。中国银矿主要产于中生代,查明银资源储量为266476 t,占比达74.25%;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大兴安岭成矿带及其邻区查明银资源储量超过86000 t,是中国最重要的银矿产区和找矿潜力区。运用成矿系列理论,寻找新矿区或新类型银矿、老银矿区外围和深部以及在成银带内找银矿等是中国银矿找矿勘查的重要方向。
- 江彪王登红王岩刘榆黄凡王成辉李楠武利文张彤唐增才叶泽富秦海燕靳皇玉冯德臣缪仁谷张荣臻
- 关键词:银矿成矿规律勘查成果找矿方向
- 云南省鹤庆小天井锰矿赋矿地层的时代及其找矿意义被引量:1
- 2025年
- 云南省鹤庆小天井锰矿长期存在赋矿地层时代的争论,找矿至今无大的进展。笔者在鹤庆小天井锰矿主矿体的顶板和底板均采到牙形刺化石,顶板获Clarkina leveni leveni(Kozur,Pjatakova et Mostler)(莱文克拉科刺)、Clarkina liangshanensis(Wang)(梁山克拉科刺)、Clarkina bitteri(Kozu)(比特克拉科刺)、Xaniognathus elongatus Sweet(细长梳颚刺)4个种的克拉刺带化石。这4个种的牙形刺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中期Clarkina leveni leveni带;底板获得Diplognathodus sp.A(双颚齿刺未定种A),其时代属中晚二叠世(P2-3),该化石在中国主要见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上部,上二叠统相应地层也有见及。基于这些牙形刺化石特征,确定了鹤庆锰矿赋矿地层时代为晚二叠世,应归属上二叠统吴家坪组,解决了对含锰矿地层时代的争论。同时,钻孔深部取出的岩矿芯和地表观察均证实,原含锰矿上部的“飞来峰”灰岩(T2b)与下伏的含锰矿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说明该区不存在推覆构造形成的飞来峰。本区含锰矿地层时代已清楚,对该区进一步寻找锰矿的地层也从原“上三叠统松桂组(T3sg)”转向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寻找新的锰矿产地。值得注意的是,小天井锰矿石中有蜡硅锰矿,这是与火山有关的一种锰矿石,应重视火山沉积盆地中远离喷发区的火山沉积边缘小盆地寻找锰矿。
- 张翼飞杨学雄王岩
- 关键词:飞来峰牙形刺晚二叠世
- 中国主要类型铅锌矿床S、Pb、C-H-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1
- 2025年
- 铅、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b、C-H-O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来解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对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为从单矿种角度进行全国性的总结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全国重要铅锌矿床的相关硫、铅、氢、氧、碳同位素近万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铅锌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复杂,主要为深源岩浆和赋矿地层(海水沉积物),H-O、C-O同位素特征表明中国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而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S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从我国西部到东部地区,北部到南部地区,铅锌矿床的32S趋于富集,表明我国东部和南部铅锌矿床有更多壳源物质参与成矿。C-H-O同位素特征显示相较于西北部地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铅锌矿床有更多大气降水或盆地卤水参与成矿。
- 刘榆江彪王登红王岩宋学信张长青黄凡
- 关键词:铅锌矿S同位素PB同位素
-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循化-贵德盆地剥蚀地形恢复被引量:1
- 2012年
- 循化-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黄河水系流域剥蚀作用显著。通过提取统计残存的某关键时期的现今分布高程,结合"窗口法"和"顶面法"提取样本点数据,获取空间插值样本点并分析样本数据特征,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空间分析技术,选择自然邻点插值法,最大程度地恢复了黄河水系侵蚀下切之前相应时期的古沉积顶面。利用晚新生代古沉积面与现代地形面进行差值数学运算,获取晚新生代以来各区域剥蚀量或剥蚀地形。研究表明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盆地区域的剥蚀量相对较大,最后得到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剥蚀速率达到约0.029mm/a。
- 王岩刘少峰李志炜
- 关键词:剥蚀量数字高程模型
- 龙门山晚新生代地表剥蚀量的定量估算被引量:4
- 2015年
-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周边山脉中地形梯度变化最大的山脉.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采用三维残余面法恢复龙门山晚新生代古残余面DEM,并与现代地形面做差值运算,得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地形,进而定量估算青衣江、岷江、沱江和涪江主要水系流域晚新生代的地表剥蚀量.结果表明:龙门山晚新生代地表剥蚀总量为80 500~92 800km^3;岷江流域对龙门山地区剥蚀量贡献率约33.9%~37.1%,其次为涪江(33.6%~38.4%)、青衣江(24.1%~31.9%),沱江流域贡献率为0.4%~0.6%;类似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引发的地表快速剥蚀,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造山带晚新生代地表剥蚀的主要原因.
- 王岩刘少峰付碧宏邢树文
- 关键词: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