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康
- 作品数:17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维生素D预防婴儿佝偻病的干预试验
- 1992年
- 为寻求适合广大农村预防佝偻病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了使用维生素D预防的干预实验。结果为:VD预防组的总发病率为23.05%,对照组的发病率为55.47%,保护率为58.45%。其中每日投药组,每月投药组与每季投药组的保护率分别为55.30%;65.48%与54.93%。提示,本干预实验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虽经VD预防佝偻病发病大幅度下降,但晋城郊区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说明该地除用VD预防外,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使佝偻病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 王广康陈连元胡寿武神礼太冯国瑜刘正彪
- 关键词:婴儿佝偻病维生素D
- 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热应激蛋白70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检测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热应激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方法在炼焦工人中选取118例作为接触组,无任何职业致癌物接触史的男性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HSP70蛋白表达,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并(a)芘(B[a]P)及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方法》测定粉尘。结果各测定地点粉尘和B[a]P浓度都远远高于国家卫生标准。接触组不同工龄组之间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工龄的增加,HSP70的表达量增加(r=0.931,P<0.01)。结论结果表明焦炉逸散物可能致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升高并可能与工龄有关。
- 贾改珍王广康
- 关键词:热应激蛋白70焦炉工焦炉逸散物外周血淋巴细胞
- 山西省部分地区麻疹免疫水平监测
- 1992年
- 本文报道了1991年3月~5月对山西省四个县、市调查点30岁以下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麻疹疫苗接种率为74.05%,(其中15岁以下儿童为84.38%)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6.43%,GMT为528.48。一些特定人群—流动人口的子女、孕妇、大学生免疫水平较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91%,66.67%和68.18%。在监测的同时,我们还对影响预防接种和免疫水平的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 王广康王俊升刘淦赵淑芳赵华薛贵明崔晓春郭瑞梅武功剑
- 关键词:麻疹免疫水平监测流行病学
- 全文增补中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 目的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70%左右。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致使疾病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通过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
- 薄智云王广康朱文罡向谊袁淑美牛庆强
- 关键词:腹针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佝偻病的早期防治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观察孕后期孕妇一次肌注维生素D20万单位和口服钙剂来防治先天性(胎儿期)佝偻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投药组患病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32.3%),P值<0.05。保护率45.8%,效果指数为1.85,尤其激期病例完全消灭。同时证明干预效果以孕后期七个月投药最好。此外,若能有效地改善环境,避免煤烟污染大气,鼓励孕妇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及多样化饮食。那么先天性佝偻病患者将会大幅度下降。
- 山西省晋城妇幼卫生示范县佝偻病防治学科研协作组陈连元张辉胡寿武王广康冯国喻张礼太王小举
- 关键词:患病率钼靶X线
- 炼焦工人血清P21蛋白检测
- 目的:K-ras基因点突变是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ras基因的激活常出现于啮齿动物和人类的早期,ras基因点突变检测可作为细胞学的重要辅助手段。ras癌基因的表达产物为P21蛋白。P21ras的表达被认为在细胞恶变过程中起...
- 王广康
- 关键词:人血清P21
- 文献传递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被引量:12
- 2004年
- 牛庆强王广康薄智云
- 关键词: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配穴牵引疗法
- 煤矿职工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1997年
- 对414名煤矿职工甲、乙、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人群病毒性肝炎现患率为12%,其中甲肝占40%、乙肝40%、丙肝20%;甲肝感染率为963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725%、乙肝总感染率5314%、丙肝感染率29%。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危险因素为输血与使用公用水杯,乙肝感染危险因素为工龄及使用公用毛巾、浴巾、丙肝危险因素为半年内曾拔牙或手术。本调查结果可为煤矿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王广康赵海珍王淑石刘心坦张春生
- 关键词:煤矿工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对照研究被引量:50
- 2005年
- 目的:通过观察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腹针试验组和牵引对照组。试验组以规范的统一处方腹针治疗,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等;对照组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90天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腹针试验组的近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7.3%、92.7%;牵引对照组分别为82.0%、82.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疗程短,操作简便。
- 薄智云牛庆强朱文罡向谊王广康袁淑美
-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 不同临床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HBV感染情况的研究被引量:8
- 1990年
- 1988年我们分析了由6所医院门诊随机搜集的肝炎、肝硬化、肝癌和对照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血清HBV感染标志的检测资料。结果,除抗-HBs外,其它HBV感染标志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肝炎组1项或1项以上标志阳性者占70%;慢迁肝和慢活肝病例阳性率分别为81.8和100%;肝硬化组抗-HBcIgM、抗-HBc和HBsAg3项或其中任两项阳性者占90.7%,4例(9.3%)1项或1项以上HBV感染标志阳性。结果提示HBV感染有明显慢性化甚至转为肝硬化的倾向,也说明本地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的病因作用甚小。
- 王俊升赵淑芳吉玉梅李文峰李芳张志敏王广康
- 关键词:肝炎肝硬变肝癌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