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
- 作品数:46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等位基因特异-荧光定量PCR检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G919A点突变研究
- 目的建立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 T833C、G919A 点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荧光定量 PCR (TaqMan-ARMS)测定方法,探讨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CBS 基因 T833C、G919A 点突变率及与Ⅱ型...
- 梁国威徐旭王芳赵媛王树琴王新华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同型半胱氨酸胱硫醚-Β-合成酶荧光定量PCR
- 北京某集团公司工作人员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 目的调查北京某集团公司工作人员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为 MS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北京某集团公司工作人员3525例(男性 2699例,女性826例...
- 梁国威徐旭王新华刘耘王树琴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 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0、4、24、48和72 h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进行凝血因子Ⅴ、Ⅶ、Ⅷ、Ⅸ活性以及APTT和PT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4℃和25℃保存72 h后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且无细菌生长,反应凝血因子活性及血凝块特性的ACT和TMA在保存4、24、48和72 h时间点与0 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无差异。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48和72 h时凝血因子Ⅴ活性水平在4℃与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5℃温度保存时活性衰减比4℃温度保存时快。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 h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但仍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临床血浆输注过程中融化后保存72 h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 高晓云王新华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血栓弹力图凝血因子凝血功能
- 血尿酸对代谢综合征筛检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对代谢综合征(MS)筛检能力的性别差异。方法对2009年1~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男性1104例,年龄19~86岁;女性646例,年龄16~86岁)。MS诊断标准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3次报告(NCEP-ATPⅢ)的中国人修订标准。结果男、女性MS患病率分别为43.3%和33.1%。控制年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女性UA与MS各危险因子均显著相关(P≤0.002),男性UA与空腹血糖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男性的AUCUA为0.588(截点值:5.82mg/dl,敏感度:57.9%,特异度:57.5%,P<0.001),显著低于男性MS各危险因子的AUC(P<0.001);女性的AUCUA为0.704(截点值:4.69mg/dl,敏感度:57.9%,特异度:73.4%,P<0.001),与女性收缩压的AUC(0.675)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年龄、吸烟、饮酒、eGFR,Binary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UA≥4.69mg/dl发生MS危险性增加2.828倍,男性UA≥5.82mg/dl发生MS危险性增加2.045倍。结论 UA在筛检MS的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男性比较,女性的UA更适合作为另一个MS的筛检指标。
- 梁国威王芳邵冬华王新华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尿酸ROC曲线
-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非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外周血象分析
- 王新华邵冬华梁国威曹清云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H1N1外周血象
- 部分抗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蔬菜对人血小板活化指标纤维蛋白原受体和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影响
- 目的 研究部分抗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蔬菜对人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和p-选择素的表达影响.方法 将不同种类的蔬菜汁(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与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PRP)孵育,加入花生四烯酸(AA),观察各种蔬菜汁...
- 王新华邵冬华粱国威张茹辛勤张涛曹清云
- 凝血监测指导肝素抗凝患者血液输注研究
- 主要内容1 研究背景2 研究目的3 研究方法4 结果5讨论研究背景肝素的应用肝素是一种目前临床抗凝治疗的主要抗凝剂.肝素+抗凝血酶Ⅲ→灭活Ⅱa Ⅸa ⅩaⅫa临床上常APTT用于肝素抗凝疗效监测,但此实验不能区分肝素过量...
- 王新华
- 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注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程度关系。对56例患者分为A组8例(药物治疗),B组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C组3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将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进行比较。比较3组临床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抗-IgG型自身抗体34例(60.71%),抗-C3d型自身抗体5例(8.93%),抗-IgG+C3d型复合自身抗体17例(30.36%)。其中单纯型(IgG、C3d)与复合型(IgG+C3d)的溶血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6例患者DAT结果均为阳性(凝集强度W+-4+),自身抗体和DAT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Ret、TBIL均显著降低,RBC、Hb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组患者RBC、Hb、Re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87.5%)、B组治疗总有效率(94.4%)、C组治疗总有效率(100%),3组比较临床症状完全有效率及部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HA患者自身抗体和DAT凝集强度越强溶血程度越严重,而贫血程度也随之加重。临床上应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对AIHA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并具有安全有效性,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运用。
- 邸艳辉管行寇立舵白薇王新华
- 关键词:AIHA血型血清学输血疗效输血安全性
- 熟蒜黄汁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探讨熟蒜黄汁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机制。将熟蒜黄汁与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PRP)进行孵育,加入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观察熟蒜黄汁对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ADP和胶原激活血小板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熟蒜黄汁对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的影响。10只普通白兔随机分为2组,除正常饮食外,分别定量饲以生理盐水、熟蒜黄汁,观察饲养1、3、5以及8周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熟蒜黄汁能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P<0.05),它们的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7.37%(ADP诱导下)和86.24%(胶原诱导下);熟蒜黄汁不能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活化血小板Fib-R和CD62P表达水平(P>0.05),但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P<0.05)。体内试验发现,熟蒜黄汁能够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下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熟蒜黄汁能够在体内、外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主要是抑制了聚集通路的最后环节,即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因此经常食用熟蒜黄汁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王新华邸彦辉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作用
- 2009年秋季北京市3家哨点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结果特征分析
- 2011年
- 目的回顾分析2009年秋季北京市3家哨点医院甲型H1N1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8日~12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3家哨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情况,共计2632例流感样病例入选。其中,男性1418例,女性1214例,年龄1~98岁;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入选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2632例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调查人群的14.7%。其中,男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5%,女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4.3%,二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1)。易感人群以7~18岁中小学生为主(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53.4%);5~7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同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88.5%),9、10月份多起聚集性疫情致本地感染病例达到高峰(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37.2%);甲型H1N1流感病例主要以发热(98%),咳嗽(95%),喉咙痛(81%),流涕(76%)为主要症状就诊,甲型H1N1流感组与病毒检测阴性组比较,H1N1患者白细胞总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非H1N1型甲型流感组比较,血常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北京地区9、10月份是其最适流行季节,最适温度范围12~23℃,7~18岁中小学生是主要防控对象。
- 邵冬华梁国威王新华刘欧闪全忠杨慧荣王哲徐国宾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